馬雲:“若無先生,不知是否還會有阿里”

想必大家都知道,10月30日發生了一件讓人不願相信卻不得不信的事情——金庸在香港養和醫院逝世,享年94歲。

馬雲:“若無先生,不知是否還會有阿里”

在10月31日下午,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在微博發文悼念金庸:

“若無先生,不知是否還會有阿里。 ”

本月的13日,金庸出殯儀式在香港舉行,馬雲、張紀中、許鞍華等百忙之中卻依然出席儀式。

那你知道馬雲等人於與金庸先生之間的淵源嗎?

眾所周知,馬雲從小喜歡看武俠小說,尤其喜歡看金庸先生的,這一點從阿里巴巴公司內部的花名就能看出來:風清揚,逍遙子,郭靖……

但馬雲對於金庸的喜歡,不僅僅是體現於阿里巴巴公司內部的武俠花名制度,他在創業早期,還藉著金庸的名望在杭州連著辦了幾場「西湖論劍」,把那些在他心目中的互聯網英雄請到本地捧場,共話大業。

不過,從那寥寥幾屆活動的嘉賓名單,也能夠清晰看到叢林法則的生動演繹,勝者和敗者走進了不同的世界。

前後斷續辦了六屆之後,「西湖論劍」徹底宣告偃旗息鼓,因為就阿里的體量而言,諾大的中國,已經請不到幾家能夠和它相襯的對象了。

我們今天說的就是2001年第二屆互聯網CEO論壇西湖論劍。

馬雲:“若無先生,不知是否還會有阿里”

2001年,馬雲、張朝陽、丁磊等舉行第二屆「西湖論劍」。時年77歲的金庸連續第二年來參加。他說,自己是個老派人,對網絡一竅不通,用網最多的是買書,第二是下棋,對網絡經濟貢獻有限,但它大有前途。

我本人對網絡不是一竅不懂,但至少可以說是半竅不通,懂一點點,非常少。

我(以前)不用網絡的,因為本身思想保守,比較老派,對於這些電腦寫信,網絡的東西都不太喜歡。

現在我利用網絡很多了,我利用最多的是買書,我覺得在美國亞馬遜網站上買書非常好。

我想要買本英文書,不管多久以前的,有時19世紀的書都可以找到。

有時太貴我還可以和他們講價,他們能接受就會很快寄來,我在香港時候一般後天就能收到了,非常方便,比在圖書館借書還要好,而且價格還不貴,所以我用的最多的就是買書。

用的第二多的是下圍棋,在網上下棋最方便了,他有記錄,你贏了就加分輸了就扣分,而且網上的人平時不認識,下下棋再聊聊天很有味道。

我自己研究學問時候就不用網絡了,所以我對網絡經濟上的貢獻是很小的,但是網絡一定大有發展前途。

上次我提到網絡願者上鉤,就好像在西湖撒網,喜歡的人就會像姜太公釣的魚,自動入網。

現在發現網絡發生一些問題,由於網友越來越多,一網打上來會有很多小魚沒有大收穫。

第一次西湖論劍和幾位先生都是第一次見面,之後都交上朋友了,王志東先生雖然退出了新浪但是我也和他成了很好的朋友。還給他的雙胞胎孩子取了名,所以說通過網絡可以交很多好朋友。

我自己電腦也用一點,我覺得網絡是很好的,和別人用EMAL通信很方便,比寫信什麼的都方便,所以本身有很大的好處。

今天我的開場白就是要提一提上次講的“願者上鉤,漁翁撒網”,如果這個網的魚獲量不夠的話,那麼漁民就要想辦法自己養殖,可能會有大大的收穫。

馬雲:“若無先生,不知是否還會有阿里”

光看視頻估計很多人都對金庸濃濃的鄉音表示聽不懂,再加上金庸先生的話有一些囉嗦,但是你仔細的去聽就會發現,都說到點上了。

如果這個網的魚獲量不夠的話,那麼漁民就要想辦法自己養殖”指的就是萌芽初期用戶少,所以需要培養

後期興起的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微博、抖音、直播等等,哪一個不是用金庸先生的“武林絕學”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