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干擾機:美國陸軍改裝機載電子戰系統用於保護坦克

“烏鴉”干擾機:美國陸軍改裝機載電子戰系統用於保護坦克

在加利福尼亞州歐文堡的國家訓練中心,美國陸軍M2布萊德利戰車在一片塵土中前進。地面戰鬥中高科技傳感器因有大量的灰塵、泥土和植被在使用方面變得複雜化

隨著軍隊努力實現現代化,以應對俄羅斯的威脅,它正在借鑑飛機上使用的對抗措施,以保護其裝甲車輛免受反坦克導彈的攻擊。像BAE的Raven干擾機這樣的系統,贏得了最近的一次陸軍“競技場”比賽,它比在已經超重的車輛上再安裝另一層裝甲更有效:如果承包商能夠使機載電子戰系統在裝甲車上足夠堅固,它就能夠在地面戰鬥中發揮作用。

“烏鴉”干擾機:美國陸軍改裝機載電子戰系統用於保護坦克

如圖所示,IMI的鐵穹發射器擊落來襲的反坦克火箭和導彈

人們在討論高科技硬件。烏鴉是一種“軟殺傷”干擾機,它能誘騙導彈。這將是繼以色列製造的鐵穹“硬殺傷”系統之後的第二批軍用車輛升級的一部分,該系統原來是用於飛機上的,而該陸軍已經緊急部署。希望這兩種手段能使裝甲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護。

因此,這項努力導致一個綜合的硬殺傷和軟殺傷系統。上週,陸軍地面車輛系統中心——現在是新成立的陸軍未來司令部的一部分——宣佈BAE的烏鴉干擾機去年秋天贏得了一場“軟殺傷競技秀”。下一步:在裝備了烏鴉(軟殺傷)和鐵穹系統的M2布萊德利運兵車上進行密集的野外試驗。

但是,正如對BAE的採訪所揭示的那樣,高科技的發展伴隨著風險和成本。這是軍隊現代化系統在微觀世界中所面臨的所有困境。

事實是,地面戰鬥在高技術上是殘酷的,以不同於空戰的方式。例如,裝甲車行進造成的振動實際上比飛行中的直升機要輕,直到你開始射擊。但地面有更多的水分、泥土和灰塵,即使沒有任何東西破裂,傳感器也能感知到地面上比空中更多的雜波。

“烏鴉”干擾機:美國陸軍改裝機載電子戰系統用於保護坦克

M2布拉德利在泥裡

BAE執行官瑞恩·愛德華茲告訴我:“我們正在為這個(地面)環境進行改進,但我們還沒有完全做好。”

這是從TRL 1(觀察到的基本原則)到TRL 9(在戰鬥中證明)的技術準備水平。TRL5意味著所有組件都已被證明在現實環境中工作,但還不是完整的系統。

“烏鴉”干擾機:美國陸軍改裝機載電子戰系統用於保護坦克

瑞安愛德華茲

愛德華茲告訴我,烏鴉干擾機用來誘騙導彈的核心技術—他不能透露—已經在軍用飛機上得到了很好的證明。最困難的部分是使技術適應地面行動。

愛德華茲曾是一名陸軍軍官,2005-2006年隨國民警衛隊調遣到伊拉克,他說:“不在布拉德利上工作過,你會對戰車上的泥有多厚而感到驚訝。“在伊拉克沙漠、布利斯堡或國家訓練中心這樣的環境中,有很多灰塵……還有樹枝和彈片之類的東西,你必須保護這些系統。”

愛德華茲說:“我們在飛機平臺保護方面有著相當知名和深厚的歷史,烏鴉干擾機的對策是我們試圖以一定的代價來適應其中的一些問題,這使得它更適合地面戰鬥車輛。”“我們仍在與客戶密切合作,以確定哪種方法是加強這一能力的最佳方法,並使其足夠可靠地用於作戰車輛。”

要多長時間?

愛德華茲告訴我:“整個系統可能在24個月內成熟。”

“烏鴉”干擾機:美國陸軍改裝機載電子戰系統用於保護坦克

鐵拳輕“硬殺傷”對策安裝在美國陸軍M2布拉德利步兵戰車上(Rada照片)

紅外、雷達、其他傳感器

去年秋天,在陸軍測試中,Raven干擾機的表現超過了所有參與者,它的版本包括主動對抗裝置本身和四個紅外攝像頭,以從任何角度檢測來襲的威脅。這些相機具有高清晰度(1920×1200),廣角視場(120度),以及利用長波紅外探測煙霧、灰塵和植被的能力。(短波紅外提供了更精確的圖像,但也不能穿透雜波,使敵人更容易隱藏)。

然而,陸軍希望有多種方法來探測威脅,以防其中一種失敗,因此BAE正在研究其他傳感器:更精確的中波紅外(MWIR)攝像機和雷達。愛德華茲承認,與系統的其他部分相比,這些還不夠成熟。

“烏鴉”干擾機:美國陸軍改裝機載電子戰系統用於保護坦克

BAE系統公司的陸軍移動保護火力(MPF)輕型坦克原型

長波紅外攝像機可能要用於TRL6(原型在現實環境中演示),他說。由於BAE也在提出移動保護火力(MPF)輕型坦克的建議,它可以幫助駕駛員繞過障礙物,因此攝像機應該在12-15個月內完全準備好,假設資金已經到位。然而,干擾機本身是TRL 5(如上所述),雷達也是關於TRL 5,中波紅外僅是TRL 4(經實驗室證明可工作,但尚未在現實條件下工作的部件)。

BAE也在開發“迴轉提示”軟件,該軟件可以自動轉動炮塔並將炮口對準發射導彈的任何物體,從而使車輛在敵人第二次發射前進行報復。(也有類似的項目,雖然不是自動提示功能)。它甚至還在測試算法,在敵方車輛和步兵導彈小組發射第一發子彈之前檢測它們,允許裝備烏鴉的車輛先掩護或射擊。

儘管如此,烏鴉不需要精確地跟蹤來襲的導彈來擊敗它。雖然BAE無法確認細節,但這可能是因為它發射了一束寬廣的電磁干擾,干擾了導彈的瞄準系統,使其錯過了所謂的“軟殺傷”。

相比之下,像以色列製造的拉斐爾和IMI鐵穹這樣的“硬殺傷”系統發射炮彈摧毀來襲的導彈,這意味著他們需要雷達來精確跟蹤。軍隊需要兩者。

為什麼?只要車輛有電力,軟殺傷系統就可以工作,但它們不適用於所有的威脅,因為有些導彈太複雜了,不可能被欺騙,而且像火箭彈這樣的老式非制導威脅根本沒有制導系統來欺騙。硬殺傷系統需要物理彈藥,這會加重車輛的重量,並可能耗盡——但如果他們擊中一枚來襲的導彈,無論它是聰明的還是愚蠢的,他們都會將其擊碎。

愛德華茲告訴我,軟殺傷是第一道防線,因為它永遠不會耗盡彈藥。這樣,你就可以節省你有限的,笨重的硬殺傷彈藥,以應付大約30-50%的威脅,這些威脅可能會使你通過干擾。

映射到未來

協調硬殺傷和軟殺傷系統將是陸軍開發的模塊化主動防護系統。地圖恰好是圍繞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最初為阿帕奇直升機開發的處理器構建的,阿帕奇直升機是飛機技術降落到地球上的另一個例子。

陸軍的最終目標:即插即用開放式體系結構(因此是地圖中的“模塊化”體系結構),無論供應商以最優惠的價格提供哪種最好的技術,他們都可以通過最新的傳感器、硬殺傷對策和軟殺傷系統輕鬆升級。目前,它正在將來自不同製造商的系統拼裝在一起,每一個製造商都有自己的傳感器、效應器、安裝支架等,這些都佔用了大量的空間、重量和電力,而這些都是陸軍車輛經過40年的升級已經負擔過重。

“烏鴉”干擾機:美國陸軍改裝機載電子戰系統用於保護坦克

在M2布拉德利上,“你必須關閉戰鬥環境中的某些系統,因為沒有足夠的功率來運行所有的東西,”BAE執行官瑞恩·愛德華茲在一次坦誠的採訪中告訴我。他說,將多個傳感器和對抗措施集成到一個系統中,既可以節省電力,又可以減輕重量。

但愛德華茲強調,烏鴉及其更廣泛的系統不僅僅是為了布拉德利。他告訴我:“我們並不是專門為某個特定的平臺設計這個平臺。”“我們試圖保持它的輕量化和模塊化,這樣陸軍就可以決定什麼平臺和什麼編隊[它]有意義。”

這是軟殺傷系統的另一個優勢。因為它們不需要像強力殺傷反制措施那樣笨重的物理彈藥,所以你可以把它們放在輕型車輛上。愛德華茲說,有可能,你可以讓烏鴉足夠輕,甚至像一輛四輪裝甲卡車,古老的,脆弱的悍馬,更強硬的JLTV(聯合輕型戰術車輛)。如果軍隊能負擔得起足夠的系統,這是一個可以在重大戰爭和反叛亂中大幅減少傷亡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