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全:新時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戰略的根本保證

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把“堅持加強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置於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提出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首要位置,強調“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不斷提高黨領導依法治國的能力和水平,鞏固黨的執政地位”。這一論斷抓住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本質特徵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為新時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戰略提供了根本保證。

徐曉全:新時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戰略的根本保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一、只有加強黨的領導,才能維護全面依法治國的本質屬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堅持從人民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等美好生活的嚮往出發,不斷開創依法治國新局面。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徵,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統一於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偉大實踐”。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其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我們黨做出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戰略部署,就是旗幟鮮明地表明,要毫不動搖堅持社會主義法治的性質和方向、毫不動搖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因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具有鮮明的社會主義性質,其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當家作主。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強調:“法治建設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必須牢牢把握社會公平正義這一法治價值追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貫徹落實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以及維護我國法治建設社會主義屬性的題中之義。

一方面,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才能充分實現人民當家作主。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和無產階級先鋒隊,無論是在革命、建設還是改革時期,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才能保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以法治的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由此充分實現人民當家作主。

另一方面,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才能確保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正確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具有鮮明的社會主義屬性,與資本主義法治具有本質區別。只有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鞏固黨的領導這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本質特徵,才能有效抵制“西方憲政”“司法獨立”“三權分立”等西方法治思潮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干擾和侵蝕,才能確保全面依法治國始終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前進。

徐曉全:新時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戰略的根本保證

美麗中國

二、只有加強黨的領導,才能完成全面依法治國的改革任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健全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更好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的《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系統部署了全面依法治國的總體目標、工作佈局及重點任務等。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加強對法治中國建設的統一領導”。2018年3月,中央印發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決定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作為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負責全面依法治國的頂層設計、總體佈局、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強調:“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統籌兼顧、把握重點、整體謀劃,更加註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全面依法治國涉及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各個環節,必須進行頂層設計,做出總體安排。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特別是發揮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的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作用,有利於全面依法治國改革任務的順利完成。

一方面,只有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才能破除法治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當前我國立法、執法、司法等方面都存在不少薄弱環節,法治領域改革面臨許多難啃的硬骨頭,突出地表現為立法工作中的部門化傾向嚴重,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屢有發生,執法體制權責脫節、多頭執法、選擇性執法現象仍然存在,執法司法不規範、不嚴格、不透明、不文明現象較為突出,群眾對司法不公和腐敗問題反應強烈等等。這些問題都成為我國法治建設的嚴重阻礙。中央設立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就是在法治領域改革進入深水區的背景下,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優勢,統籌各方資源,形成攻堅克難的合力,破除部門利益藩籬及阻礙法治建設的各種障礙。

另一方面,只有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才能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由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以及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構成的有機統一體。中央設立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加強黨對依法治國實踐的統一領導、統一部署,加強法治改革的整體謀劃、銜接配套,將大大推動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進而形成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新局面。

徐曉全:新時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戰略的根本保證

美麗中國

三、只有加強黨的領導,才能實現全面依法治國的宏偉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總體佈局中,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把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提供長期穩定的法治保障。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黨的十九大又將“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標誌著依法治國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因而,全面依法治國不是就法治而論法治,而是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統一於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全局工作中。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強調:“全面依法治國具有基礎性、保障性作用。在統籌推進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上,我們要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能夠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強大法治保障。

一方面,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能夠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既以法治化這一現代文明的重要價值為基本目標,又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強調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有機統一。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不僅實現了法治化的基本要求,而且始終做到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有機統一,從而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

另一方面,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能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鍛造堅強領導核心。推進黨的領導制度化、法治化是法治建設的重要任務,也是加強黨的領導的必然要求。全面依法治國要求建立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是黨勇於自我革命的集中體現。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以法治的形式實現黨的執政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不斷健全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制度和工作機制,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水平,提高黨統籌佈局能力,增強黨執政的合法性,不僅能夠鞏固黨的執政地位,而且還將大大提高黨治國理政的能力和水平。

小 結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的,“我們治國理政的根本,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加強黨的領導,既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又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及全國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偉大征程中,必須將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依法治國的全過程、貫徹到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全過程。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