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海軍“加富爾伯爵”級戰列艦


加富爾伯爵級戰列艦,是意大利海軍隸下的一級戰列艦。本級共3艘:加富爾伯爵號、朱利奧·凱撒號、萊昂納多·達·芬奇號。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意大利當時作為同盟國成員,其造艦計劃主要針對潛在的對手法國海軍。

加富爾級的建造預算於1910年獲得批准。該級艦裝備13門305毫米口徑主炮,B、Y炮塔採用雙聯裝,另3座炮塔主炮採用三聯裝。

艦體艏、艉方向各有兩座主炮炮塔,呈揹負式佈置,位於較高位置上的主炮塔採用雙聯裝,舯部一座主炮炮塔位於兩組煙囪、三腳主桅之間,加富爾級的艏樓一直延伸到艦艉部主炮塔,艏樓中安裝炮廓式副炮。

1932年法國海軍確定建造敦刻爾克級戰列艦後,意大利海軍加快了對新型主力艦的設計,並著手對現役的舊戰列艦進行現代化改裝。

該級艦於1933年-1937年進行大規模的現代化改裝,改造新的巡洋艦式船艏使艦身延長10.3米,艦體增設水平裝甲,兩舷水線下新設“普列塞”式水下防禦結構,用於吸收魚雷爆炸的水下衝擊,拆除舯部主炮塔,重新安排動力系統,最高航速提升到28節。

副炮炮塔化,煙囪、桅杆與艦橋重新佈置。改裝後面貌一新,成為能與當時法國海軍敦克爾克級對抗的高速戰列艦。由於沒有時間研製新的主炮,加富爾級改裝的320毫米口徑主炮是用原裝備的305毫米口徑主炮鏜銑而成。

加富爾伯爵號(Conte Di Cavour)於1910年8月10日在拉斯佩齊亞船廠開工,1911年8月10日下水,1915年4月1日完工。1933年10月至1937年7月進行大規模現代化改裝。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0年11月11日英國海軍襲擊塔蘭託,加富爾伯爵號被一條魚雷擊中艦底沉沒,後打撈上來拆除大部分武備。意大利投降時將其鑿沉,後被德國人俘獲並用於阻塞航道。

朱利奧·凱撒號(Giulio Cesare)於1910年6月24日在熱那亞的奧德羅船廠開工,1911年10月15日下水,1914年5月14日完工。1933年10月至1937年10月進行大規模現代化改裝。1940年7月9日斯提洛角海戰中,朱利奧·凱撒號被英國海軍厭戰號戰列艦擊傷。

1941年1月在那不勒斯被英國飛機炸傷。意大利投降時被盟軍扣留,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該艦作為戰爭賠償交給蘇聯,改名新羅西斯克號(Novorossiysk),1955年10月29日在塞瓦斯托波爾港內駐泊時發生爆炸沉沒,1957年取消艦籍。

萊昂納多·達·芬奇號(Leonardo Da Vinci)於1910年7月18日在熱那亞的奧德羅船廠開工,1911年10月14日下水,1913年5月17日完工。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1916年8月在裝載彈藥的過程中發生爆炸而沉於塔蘭託港,1919年被打撈起來準備對其進行維修和改裝,後因缺乏資金於1923年被意大利拆解。

標準排水量23619噸,滿載排水量29100噸;艦長186.4米,水線長169米;艦寬28米;最大吃水10.36米;蒸汽輪機,主機輸出功率93000馬力,2軸;航速28節,續航力3100海里/20節。

2座三聯裝及2座雙聯裝320毫米/43.8倍口徑主炮;12門120毫米/50倍口徑副炮;8門100毫米/47倍口徑高射炮,16門37毫米高射炮,12門20毫米高射炮。

裝甲帶3.1-9.8英寸;主甲板0.5-4英寸;炮塔11英寸;司令塔3.9-11英寸。編制1236人。 以上數據為改裝後數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