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張圖瞭解中國健身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 賣卡、賣課仍佔主流

在需求釋放及政策鼓勵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健身行業迎來新一輪爆發。同時,新型健身俱樂部降低了健身准入門檻,並向三四線及以下城市下沉,健身行業規模增長再次提速,邁入發展的快車道。

健身行業發展再提速

上個世紀80年代,健美操傳入中國,健身理念開始在城市居民中普及,健身行業進入萌芽階段;90年代後,隨著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增強體質的需求快速增長,行業步入起步階段;21世紀前十年,歷經北京奧運會申報及成功舉辦的重大利好,健身行業快速成長;但到2010-2014年,消費者對健身消費趨於理性,健身行業發展放緩;2014年至今,在國家大力發展體育產業背景下,居民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持續升溫,2017年我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已超4億人,健身行業迎來新一輪增長。

十張圖瞭解中國健身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 賣卡、賣課仍佔主流

具體產值來看,2010年,我國健身行業產值僅為817.81億元,而到2017年,行業產值達到1618.89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10.25%;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測算,2018年健身行業產值預計達1730.19億元。

十張圖瞭解中國健身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 賣卡、賣課仍佔主流

全面健身熱的興起,也為健身器材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和機遇。2010-2017年,中國訓練健身器材製造行業銷售收入總體呈逐年上升趨勢,除2013年外,其餘年份均保持較快增長。到2017年,行業銷售收入達372.0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09%,2018年預計為403.30億元。

十張圖瞭解中國健身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 賣卡、賣課仍佔主流

健身俱樂部持續增長

近年來,我國健身俱樂部數量及俱樂部會員人數亦保持較好的增長,從2010年的3245家增長至2017年的4476家,較2016年增長4.83%。俱樂部會員人數從2010年的454.05萬人,增長至2017年的690.53萬人,同比增長5.94%。2018年,健身俱樂部數量預計有4883家,會員人數達736.76萬人。

十張圖瞭解中國健身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 賣卡、賣課仍佔主流

區域分佈來看,目前我國健身俱樂部仍集中在一二線城市。根據GymSquare數據,2018年,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擁有的健身房數量均在680家以上,位列全國前四位,其中北京、上海健身房數量超過千家。

十張圖瞭解中國健身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 賣卡、賣課仍佔主流

競爭情況來看,由於行業進入門檻低、區域性較強,傳統健身中有大量的中小健身會所,行業競爭激烈,集中度不高。此外,新興的健身俱樂部及健身工作室逐漸興起,正積極參與瓜分市場份額。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我國健身俱樂部TOP10總營業額在100-110億左右。其中,一兆韋德營業額最高,預計在19億至20億區間;金吉島雖然店門數量超過400家,但平均單店營業額不高,總營業額不及一兆韋德,大約為17-18億;威爾仕排在第三,年營收在16-17億左右。

十張圖瞭解中國健身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 賣卡、賣課仍佔主流

收入來源較為單一

健身房的盈利來源主要是會員卡、私教課程以及餐食、補劑、租賃櫃、健身服等周邊產品收入。2018年,我國健身俱樂部月均收入來源中,私教課程收入所佔比重超過一半,達52.2%;期限卡、儲值卡、次卡等會員卡收入比重佔到40.2%,其他收入佔比不到10%,收入來源單一。

十張圖瞭解中國健身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 賣卡、賣課仍佔主流

而當前美國健身俱樂部可通過會員准入、私教服務、團體課程、服飾及補劑等多種來源實現收入,盈利模式更為豐富。

十張圖瞭解中國健身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 賣卡、賣課仍佔主流

不過,傳統盈利模式下的健身俱樂部尤其是一線城市俱樂部收費門檻高、後續服務缺失、教練流動性大等缺陷逐漸暴露,一方面門檻高導致健身教練銷售新卡的難度加大,另一方面服務缺失、教練流失也使得會員續卡率整體較低,傳統健身俱樂部也開始探索商業模式優化提供更好的服務。

在探索商業模式上,新型健身俱樂部的出現,極大程度地改變了健身領域的運營模式,主要利用用戶的碎片化時間和空間,採用月卡或次卡等降低門檻,培養沒有健身經驗用戶的消費習慣,但受到場地限制,運營成本較高,暫未能實現大規模普及。

健身行業長期發展向好

在2014年《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發佈後,政府多次出臺政策促進體育、健康、旅遊、文化、養老等產業發展,健身領域也得到了政策支持。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到2030年建立起體系完整、結構優化的健康產業體系,強調重點發展全民健身及業餘體育。

十張圖瞭解中國健身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 賣卡、賣課仍佔主流

2016年10月28日,國務院發佈《關於加快發展健身休閒產業的指導意見》,提出盤活體育場館資源,扶持健身俱樂部發展,支持符合條件的健身休閒企業上市,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健身休閒產業,到2025年健身休閒產業規模將達到3萬億元。

十張圖瞭解中國健身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 賣卡、賣課仍佔主流

可以預見,隨著政策落地實施,健身行業長期發展向好。總的來說,目前我國健身行業依舊處於成長階段,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不過,大型傳統健身房應進行商業模式的優化,以便更好地為消費者提供服務,新型健身房也應完善復購率低,盈利能力差,運營成本高等問題。傳統健身房和新型健身房應彼此借鑑,取長補短,走向傳統和新興的融合方能實現健身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以上數據及分析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中國健身俱樂部行業市場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