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人民銀行行長助理張曉慧:貨幣政策框架應兼顧學術氣與煙火氣

2018年12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助理張曉慧在“2018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上發表主題演講。她提出,作為宏觀經濟政策,貨幣政策的學術氣和煙火氣是一枚硬幣的正反面,缺一不可。

原人民銀行行長助理張曉慧:貨幣政策框架應兼顧學術氣與煙火氣

張曉慧認為,優秀的中央銀行家永遠需要在貨幣政策的學術氣和煙火氣之間取得平衡。所謂貨幣政策框架是關於貨幣政策目標、手段和傳導機制的總和。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貨幣政策框架的基本趨勢是逐步從起初的多目標向維護價格水平穩定的單一目標發展。這種演變背後的理論邏輯是,在中央銀行壟斷貨幣發行的情況下,市場力量不可能自動決定最優的貨幣水平,需要央行將貨幣供給調控在適度的水平上;同樣,在市場失靈的現實背景下,也需要貨幣政策發揮一定的調節作用,以保持經濟的平穩和可持續發展。鑑於貨幣政策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對經濟的影響非常深刻,為了防止貨幣政策在彌補市場失靈的過程中有可能導致更大的福利損失,人們逐步認識到需要加強對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約束,即央行不應過多強調相機抉擇和靈活變化,而應實行有規則的政策調控,以促使經濟主體建立起對宏觀政策的穩定預期。正是基於這一政策理念和全球高通脹的現實背景,上世紀80年代,一種“有約束的相機抉擇”範式的貨幣政策框架,即“通脹目標制”應運而生。

原人民銀行行長助理張曉慧:貨幣政策框架應兼顧學術氣與煙火氣

但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全球經濟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濟增長對金融資源配置的依賴越來越強,而債務負擔的加重則使得經濟活動對利率的變化愈加敏感。發達經濟體央行在衡量貨幣政策是否應迴歸正常化時所面臨的初始狀況也是前所未有的:一方面是接近零下界的極低利率、央行自身資產負債表的膨脹以及全球私人和公共債務的高企,另一方面,老齡化和技術進步等因素則持續抑制通貨膨脹。由於在當前困擾金融市場的諸多不確定因素中,除了加劇的貿易摩擦和不斷累積的美元債務規模外,首當其衝的就是央行貨幣政策的變化。若央行繼續堅持已成為範式的以穩定通貨膨脹為目標的貨幣政策框架,僅從自身通貨膨脹和就業目標出發來考慮貨幣政策的正常化與否,很容易低估金融成本的上升和流動性的收縮對金融市場帶來的巨大沖擊,極有可能導致貨幣政策在迴歸正常化的過程中加深對經濟週期波動的影響。

原人民銀行行長助理張曉慧:貨幣政策框架應兼顧學術氣與煙火氣

以美聯儲為例,自2015年12月份第一次加息,到今年12月19日已經是第9次加息,但美國金融市場對美聯儲迴歸正常化的反應還是十分激烈的。市場認為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過於學術氣了,因為從聯儲關心的數據看,PCE平減指數一直在下跌,美元對黃金和其他主要貨幣都很強勢,石油和農產品價格等通脹預警指標也都在下跌,只有薪資的確還在增長,但在當前健康緊張的勞動力市場中這也是可預料的,換言之,目前並無跡象表明,美聯儲擔心的“成本推動型”通脹正在發生。市場擔憂,面對脆弱的經濟形勢尤其是脆弱的金融市場,若美聯儲不從經濟結構變化的角度而僅基於傳統的金融框架也就是通貨膨脹和就業目標來判斷加息與否,其重回正常化的政策力度很有可能會形成事實上的緊縮,首先對金融市場運行產生影響,進而打擊投資者信心,最終加快金融週期拐點的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