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在孩子成長中起什麼作用?

因為種種和丈夫的情感衝突一時很難解決,問題長期不解決,會不利孩子的身心成長,可以把自己孩子的問題向親朋好友談談,廣泛徵求意見,不過,“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要注意瞭解自己的孩子的特點,做出教育上的適度調整,切不可單純模仿他人父母的教育方式。

這是一位母親寫來的信:“孩子出世以後,孩子的父親就很少承擔教育的責任。他總說自己工作忙沒有時間,又說教育孩子是媽媽的事。請問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什麼影響。”

為人之母,對於任何一個女性來說,本身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兼之丈夫工作忙,你除了工作之外,孩子的“養”和“教”的任務又都落在了你一個人身上,為母、為師、為妻、為女,身兼數職的你,只怕是恨不能像孫悟空一樣,一身化數身才好,箇中辛苦,自是不言而喻。由你所提的問題來看,你不僅是一位賢妻良母式的女性,關注著孩子生理上的成長;還對現代的教育有著深刻的反思,以同樣的熱情關注著孩子的心理成長。

母親教育孩子在我國是很普遍的現象,這有著生理的、社會的和歷史的原因。首先,從母親十月懷胎、生產,到對孩子的哺乳,孩子就已經註定無法與母親分開。同時,歷盡艱苦的母親也很難割捨這身上“掉下來的肉”,這樣,從孩子一出生,養育的課題就順理成章地落在母親的身上,這種慣性一旦形成,很難改變。再加上女性所具有的天生的母性特點――慈愛、體貼、善解人意、敏感細緻、重視家庭,和為孩子所承擔的那份責任感等,都是母親成為孩子的主要養育者的原因。其次,由於社會分工的不同,女性在產後會休產假,主要精力也就都集中在照管孩子身上。再者,人類的歷史是由“男耕女織”逐步發展過來的,這種格局本身就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模式,更進一步形成了母親承擔主要教育責任的格局。

父親在孩子成長中起什麼作用?

那麼,父親對孩子教育的課題主要是什麼呢?

孩子的成長和教育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如何教育、怎樣教育,都要根據孩子發展的不同時期來確定不同的教育方式。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其實父母雙方都有責任,但從少年期開始,同性父母就越顯示出更大的作用,也可以說,母親是女兒教育的主角,男孩教育的主角則是父親,而對方則應做好配角。像您的女兒已經經過嬰兒期、幼兒期、兒童期,進入了少年期(6~11歲),您已經進入了不僅是“養”,而且是“教”的主角生涯。

要想解答您的問題,首先要了解少年是什麼樣的特點,才能對症下藥。少年是一些剛從幼兒園離開進入小學學習的大孩子,他們從無憂無慮的玩樂生活逐漸轉入嚴肅的學習、勞動,是初步的工作的開始。他們既能完成老師和父母佈置的作業,又能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這是通過勤勉來獲得自信心的重要時期,但也是最容易在受挫時產生自卑的年齡。所以,他們稚氣已脫,像暴風雨前的寧靜,蓄積著磅礴的力量,準備迎接青春風暴的來臨,所以,從表面上看,他們會呈現出相對平穩的狀態。此時期的在性別教育方面的主要特點是――對同性父母的模仿學習和對異性的排斥。

在家庭中,少年時期的孩子,都開始與異性父母疏遠,與同性的父母接近。他們開始努力模仿同性父母的行為,男孩會喜歡跟父親一起做一些具有男性特徵的活動,如打球、游泳、爬山,喜歡使用錘子、改錐等工具研究如何修理家中的小電器等物品;女孩則開始喜歡跟母親做些女性特徵的活動,如買菜、購物、打扮,喜歡使用針線做些小手工等。所以,此期的孩子更多的是要完成自我的性別認同的工作,特別需要同性父母的榜樣作用。

在學校裡,像在家中一樣,一心一意地和同性的朋友進行交往、共同談論著他們喜歡的話題。到10~11歲時,對異性夥伴好像不僅不感興趣,還會有些排斥的表現。例如:男孩會故意搗亂,把毛毛蟲放進女生的脖子裡,以女生的尖叫、逃跑和恐懼為樂。其實,這也可以視為孩子以不成熟的方式接近異性的方法,到了青春期後,就會意識到這種方法行不通,而轉用表現自己對異性的喜愛、保護、關心的方法了。

父親在孩子成長中起什麼作用?

教育中要注意的事項:

1、注意孩子的發展要與性別匹配

如果小學階段的孩子,還不懂得“男女授受不親”,還去跟異性的孩子一起玩幼兒園時期所玩的遊戲,例如,男孩跟女孩學穿裙子,扮模特,女孩像男孩一樣上樹、爬牆、掏鳥窩,倒要引起父母的關注,要以身作則做榜樣,由同性的父母來教導孩子做些與他(她)的性別相符的事,父親要帶著男孩一起做些“男子漢”的事,打球、下棋、修理等;母親要陪同女孩做些“小姑娘”喜歡的針線、手工、收拾屋子等。異性的父母反倒要主動稍與孩子疏遠,與孩子之間產生一定的距離,協助孩子性別的認同與成長。不過,有距離並不等於撒手不管,要做到進退得體,適時適度地給予孩子間接的指導,提供孩子失敗後的安全港灣,使孩子在家庭裡獲得安慰和力量,投入新的實踐中去。

2、給予適合少年年齡的性教育

要由同性的父母來針對少年的特點給予適當的性教育,在少年早期(6~9歲),可藉助植物的花粉傳播、動物的交配來平淡、含糊地說明兩性的過程;少年後期(10~11歲)更要由同性的父母向同性的少年傳授有關月經和夢遺的現象,或配合學校及視聽教育手段來進行,避免驚慌失措的少年在同學面前出醜或陷入無知的恐懼中。

由上可見,您在女兒的教育中確實還要承擔主要教育者的責任,但是您的丈夫也應給您鼓勵和支持。如果您感到孤掌難鳴,通常有以下幾個問題和建議需要你考慮

父親在孩子成長中起什麼作用?

3、您的教育觀念從哪裡來呢?

每個人都是把自己家庭以往的教育作為模板,認為自己的家庭的教育是最好的,才教育出像自己一樣優秀的人,所以,就不分青紅皂白地把自己受教育的經歷強加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也許您的父親在您的教育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您要求丈夫也做到這一點;而您丈夫的經歷可能是:“母親的教育是最好的!”所以他認為教育孩子是母親的事,他只要負責掙錢就行。其實,無論什麼樣的教育,不都能教育出成功的人嗎?最不好的教育反倒是為了證明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對的,而不停爭吵、冷戰的夫妻!因為孩子會以此為模仿的對象,也用爭吵和冷戰對待未來的妻子!

4、您和您的丈夫夫妻關係如何?

很多孩子的教育問題,實際上背後是父母的關係問題。夫妻不和,包括性的不和諧,會使“主外”的丈夫害怕回家,越發借工作之機逃避應有的責任;“主內”的妻子越是不辭勞苦、辛勤耕耘,得不到支持的怨氣越是直衝雲霄。與其兩個人一起痛苦,連帶影響孩子一起痛苦,還不如坐下來談談看問題出在哪兒?

父親在孩子成長中起什麼作用?

5、如果您的丈夫同意負責教育孩子的任務,您放心嗎?

女性的性格特點往往是比較任性,雖然口頭上埋怨丈夫不關心孩子,但丈夫一旦插手,往往認為丈夫不懂教育;而男性多數有些大男子主義,懶得和女人一般見識,就當父親從教育孩子的戰鬥中退卻的時候,也正是母親一意孤行的時候。不如跟丈夫換個位置想一想,為自己的執著叫停!

父親在孩子成長中起什麼作用?

6、接受現實,循序漸進地逐步改變

前面講了幾點主要由女性教育孩子的原因,這是個從大文化就認同的觀點,另外,男性的價值感來源於工作,女性則來源於家庭和孩子的教育、教養,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所以,要接受這種巧妙的安排,並能在自己家裡有計劃、有步驟地逐漸使丈夫配合自己的教育,達到協調、平衡。

7、站在客觀的角度看問題,發現丈夫的動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教育觀點,孰是孰非,很難判斷。但母親的視角和父親的視角往往是很不同的,母親離孩子較近,對孩子比較瞭解,對細節的關注多,情感上太親密,容易失去客觀性,所以對整體的把握少;父親則恰好相反,離孩子較遠,對孩子瞭解少,對細節的關注少,情感投入不多,不易放棄客觀判斷,所以對整體的把握多。因此,細節問題應該多聽母親意見,大方向上則父親的往往比較正確,因為他可能不易像母親那樣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錯誤。

8、放下自我,尋求外部支持

因為上述種種和丈夫的情感衝突一時很難解決,問題長期不解決,會不利孩子的身心成長,可以把自己孩子的問題向親朋好友談談,廣泛徵求意見,不過,“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要注意瞭解自己的孩子的特點,做出教育上的適度調整,切不可單純模仿他人父母的教育方式。不方便和親友談時,也可以向老師和兒童心理專家諮詢,有利於改變自己的舊觀念,所謂“旁觀者清”嗎!

父親在孩子成長中起什麼作用?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我是清泉一個集美貌與智慧一身的寶媽,很高興能在這裡跟大家以文字的方式交流,每天更新育兒方面的小知識,如果你正好有育兒方面的困惑那就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