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銀行理財難“翹尾”黃金投 資仍受青睞

新華社廣州2月9日電(記者呂光一 鄧瑞璇)春節假期,隨著年終獎、壓歲錢等各種資金紛紛到位,如何理財成為親朋好友聚在一起的常談話題。人閒錢不閒,銀行也會應景發佈一些春節專屬理財產品,往往掀起理財小高峰,今年的春節銀行理財市場表現平平,吸引力不足,往年的“翹尾”現象難見。

中信銀行廣州分行的一位理財經理告訴記者,從2018年初開始,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就一直處於下降狀態。再加上同往年春節前資金面易緊難松的情況相比,今年春節前,市場流動性整體寬鬆。多種因素共同影響下,今年春節前後募資的一些理財產品收益率上不去,中短期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主要集中在4%至4.5%之間,同往年5%以上的收益率相比有一定差距。

普益標準監測數據顯示,春節前一週(2019年1月26日至2019年2月1日)275家銀行共發行了1868款銀行理財產品(包括封閉式預期收益型、開放式預期收益型、淨值型產品),發行銀行數增加6家,產品發行量增加376款,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為4.28%。其中,31個省份的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環比下降;28個省份的非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環比下降。

對比2018年春節的數據,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為4.88%。其中四川、廣東、上海的非保本類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排名比較靠前,分別為5.20%、5.20%、5.19%。

業內人士表示,除了受到流動性寬鬆等市場因素的影響,2018年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佈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要求金融機構的資產管理業務要逐步打破“剛性兌付”,這對於人們印象中以“保本”“兜底”為主要優勢的銀行理財產品衝擊較大,目前保本類理財產品也在逐漸退出市場。

這種情況下,傳統銀行理財類產品吸引力稍顯不足,為了應對,一些銀行紛紛上浮大額存單或者3至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在建設銀行廣州市的一個營業網點,其理財工作人員介紹稱,中短期春節專屬理財產品,大都實行節前募資,節後計息,募集期不計算收益,特別對於短期的理財產品實際收益率衝擊較大,相對於此,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上浮40%後也可以達到4%左右,相對短期春節理財產品更有競爭力,適合有中長期投 資需求的客戶。

和傳統春節銀行理財市場一樣,“每逢年節買點金”也是中國老百姓的一大投 資選擇。但是和銀行理財市場表現一般相反,今年黃金產品的購買熱度不減,市場表現穩定,記者春節期間在幾大黃金品牌專櫃走訪發現,假期期間前來諮詢和購買黃金的消費者較多。櫃檯工作人員說,今年春節來買金的人數不少,和往年同期相比比較穩定。

多家券商和分析機構也對2019年的黃金走勢懷有信心,認為受到美元下跌,全球經濟走弱等因素影響,黃金的避險效應將進一步凸顯,這將支撐黃金價格的上漲。截至記者發稿,國際黃金價格達到1309.45美元/盎司,相比於2018年內低點,9月30日創下的1200.66美元/盎司,四個多月時間內金價已經反彈約109美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