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正至臻雅藏高端拍賣會精品推薦:光緒十六年貴州官爐造 黔寶

藏品名稱:光緒十六年貴州官爐造 黔寶

規格尺寸:重:26.6g 直徑:39.86mm

類別:錢幣

簡介:

此件藏品為光緒十六年貴州官爐造 黔寶,根據銀幣正面所鐫“黔寶”二字中“寶”字的寫法,分為有缶寶版(寶)和爾寶版(寳)兩種版別,均為機制銀幣,鑄額及存世量均少。其刀工自然流暢,製作精整規範,工藝神乎其技,規格相當於庫平七錢二分的壹圓型銀幣。銀餅正面中央珠圈內的圓圈內鐫豎寫的“黔寶”二字,其中的“寶”寫法為“寳”,“寶”字從爾。銀幣外側近邊緣處環鐫另一裝飾性珠圈,兩個同心珠圈之間的圓環空間內環鐫根部結束的兩根花藤圖案,造型生動別緻!具備極高的收藏價值及經濟價值!

臺灣中正至臻雅藏高端拍賣會精品推薦:光緒十六年貴州官爐造 黔寶

為何此幣取名為“黔寶”呢?貴州已故錢幣專家錢傑認為,貴州清代鑄錢機構稱“寶黔局”,“黔寶”的取名原由,正是裁撤寶黔局不久的事情,兩 者是有關聯的,“黔寶”的幣面文字可以理解為貴州官方指定專用爐座仿照上海等地銀號熔制銀錠、銀餅的慣例,使用簡單工具進行手工鑄造,因為“天高皇帝遠” 的緣故,“黔寶”沒有通過清廷的批准手續。很多世界錢幣學者都認為“黔寶”是個謎?

臺灣中正至臻雅藏高端拍賣會精品推薦:光緒十六年貴州官爐造 黔寶

“黔寶銀餅”為何稀少?從史料記載,貴州當時商貿金融不發達,在錢幣流通上使用量不大,所以鑄造量少,明清貴州本地不產銀,大多從雲南省進 銀料,費時費事,沒有大量生產鑄造的必要。其次“黔寶銀餅”工藝水平不高,當時不受世人關注,再則由於“黔寶銀餅”含銀量在98%以上,貴州少數民族婦女 特別喜愛佩戴銀飾,“黔寶銀餅”含銀量高,頗受苗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歡迎,有的“黔寶銀餅”被改鑄為飾物,這是“黔寶銀餅”傳世量不多的主要原因。

臺灣中正至臻雅藏高端拍賣會精品推薦:光緒十六年貴州官爐造 黔寶

民國十二年至十七年,貴州省軍閥周西成在赤水、貴陽等地私自大量仿照“孫像”、“四川漢版”銀元,自造“汽車”銀元,留存的“黔寶銀餅”正好符合私鑄銀元所需原 料的標準,這個時期“黔寶銀餅”也被融化不少,到了解放後,因“黔寶銀餅”幣面文字上有封建時代氣息,也再次被淹沒。80年代初期,很多人對錢幣收藏沒有太多認識,有些年輕人把老人們遺留下的僅有的幾枚“黔寶銀餅”在民生路銀匠處打製成時髦的銀戒指。現如今發現一枚均屬於大珍品,若有精品則是珍品中之珍品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