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琴要有機械師的心態,才能有演奏時的音樂完美


練琴要有機械師的心態,才能有演奏時的音樂完美

祖克曼在給學生們上課的時候,總是不厭其煩地教他們的運弓動作,那麼運弓動作跟表達音樂到底有什麼關係呢?有人說當代最著名的小提琴教授 Ivan Galamian 從不講解音樂,可是他卻教出了這麼多的世界一流的演奏家,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綜上所述,從理論的角度深入認清這些問題是非常必要的,因為沒有正確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是盲目的,而不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理論也只是空談。

我們首先必須認識到“練琴”和“演奏”是兩件性質不同的事情。知道什麼是“練琴”,然後我們才能研究如何“練琴”。我用最簡單的一句話說明這個問題,那就是“開汽車和修理汽車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情”,開汽車的時候,你不必擔心機油是怎麼加的?剎車片是如何工作?發動機的工作原理是什麼?因為汽車機械師已經給你的汽車加好了機油,檢查了汽車的剎車片,也檢查了發動機工作情況,更換了所有需要的部件,而且進行了多次的試車,你就可以隨心所欲地開就是了。所以駕駛員和機械師對待汽車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心態,駕駛員只要隨心所欲地開車,修理員必須分析每個部件的職能,保證它們正常運轉。

“演奏”小提琴是個藝術性的情感的活動,在演奏的時候,我們要儘可能地把我們的理性放在一邊,以便讓我們的感情自如地發揮。而“練習”小提琴是個理性的分析活動,這就需要演奏者有完全不同的心態。當我們練習的時候,我們把所要演奏的東西分成許多小塊來學習,要研究演奏這段樂譜所使用的弓法和指法,要研究演奏技巧和動作,再考慮如何把這些片段的音樂組織成一個整體的優美的樂曲等等,這時你的狀態就好像是個機械師。

我們來看看機械師的工作:當一個機械師面對一部發動機時,是把整個發動機分塊進行研究的,他要盡力瞭解機械的每個部件的功能是怎樣運作的,每個部件又是如何和其它部件鏈接在一起的。同時他要查看每個部件是否按照設計的功能在很好地進行運轉,他要把這些部件逐一調整到最好的狀態,然後確保整個發動機能正常運轉。當他做好了這一切之後,他就可以胸有成竹把這部發動機投入使用了,因為他的前期工作已經做好。

舉例來講,當你“演奏”一首作品的時候,你要從頭至尾的演奏它,如果你中間停了下來,你就是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但是如果你是“練習”這首作品,你就要使用機械師的心態對待這首作品。你很少需要從頭至尾演奏它,相反的你會把這首作品分成很多可以掌握的小塊,而且反覆演奏它們,一直到你能順利地演奏好每個部分。當你拿到一首作品的時候,你會很快地投入到“演奏”狀態中,你會非常喜歡演奏它,因為你會享受到一種來自“演奏”的良好體驗。但是當你“練習”一首作品的時候,因為你需要對自己的演奏進行某些改進,你的享受感要通過許多次的練習之後感覺到自己的演奏得到了改進才會有。所以我們往往不太喜歡後面這種狀態,也因此忽略了“練習”的重要性。

有人可能會說,這樣認識這個問題很重要嗎?我們之所以這樣提出這個問題,因為這裡有個大家都容易陷入的誤區:很多人都認為只要我們拿起琴來拉上一個小時,我們就是在“練琴”了。其實事情並不是這樣的,他們可能不僅不是在“練琴”,甚至也沒有在”演奏”,只是在那裡胡拉。如果你並不想把琴拉得好些,胡拉也沒有什麼不對。如果你是想把琴拉得好,那麼“練琴”就是要有機械師的心態:

“演奏”是演奏整首樂曲,“練琴”是練習樂曲的某些部份;

“演奏”使用的是感覺,“練琴”使用的是思考

“演奏”時候注意力要集中在音樂上,“練琴”時注意力就要集中在動作上;

“演奏”是遵守音樂的邏輯,“練琴”是遵守動作的邏輯;

“演奏”時是想知道自己現在演奏得如何?“練琴”時是想知道自己的演奏是否得到改進?

“演奏”的樂趣來自演奏得好;“練琴”的樂趣來自能力的改進;

“演奏”時一切都已經決定好了;“練琴”的時候就是在決定一切。

我們知道了“演奏“和”練琴“是兩種不同性質的事情之後,下面我講述一段我的教學經歷:多年前我到國內的某個城市訪問,當地的一位有名的小提琴教師安排了他的一位小學生跟我上課,孩子演奏的是楊善樂作曲的【夏夜】,我非常耐心地在告訴孩子“琴要拿平,弓要拉直,耳朵要聽音準,心裡要數拍子”的時候,這位教師走過來對我說,“張教授,您知道夏夜這首曲子表現的內容是什麼嗎?是講一位60歲的老人,經過夏日白天的暑熱之後,晚上坐在湖邊,拿著一把芭蕉扇,輕輕的搖動,邊上還有一壺茶,那種悠哉悠哉的感覺!您要這樣教孩子演奏這首曲子”。我不知所措地望著他,於是就慢慢地問他說:“您可能還知道這位老人的生日吧”。我接著對他說“您應當去教音樂學院的大學生,我只能去教幼兒園的孩子”。他十分得意地面帶微笑地看了看在座的聽眾。

我在這裡要告訴大家的第二件事情就是:我們的小提琴教學如果不跟演奏動作相聯繫的話,就很少有成效。為了能讓大家理解,首先讓我們來看看我們是如何演奏小提琴的;我們是依靠我們的手,手指,手臂,背,肩膀,身體的動作來演奏小提琴的。如果你手持小提琴,只是想演奏音樂,但是沒有動作,如何演奏?除非你有了演奏的動作,否則什麼也不會有。所以音樂不是我們想出來的,而是拉出來的,是使用我們的演奏動作拉出來的,當然這是最淺顯的道理。既然我們是依靠動作來演奏音樂,而且動作是我們唯一能直接控制的東西,我們就要樹立這樣的看法:為了演奏音樂,我們就要練習動作。

這是我們對什麼是練琴的一個最為根本的看法,而且這種看法也不是每個人都一定會有的。大多數的人對如何練琴持有更高級的想法,例如句法,風格,表現等,這些事情當然是重要的,我們當然需要花時間研究這些事情。但是我們要記住一點:所有這些美好的想法如果沒有演奏動作就不可能實現,如果你的手指不聽話,你的這些美好的想法都無法實現,是你的演奏動作實現了你的這些美好想法的。

請大家記住我們不斷重複的一個想法:練習就是培養我們演奏音樂所需要的理想的演奏動作。

喜歡就關注我們吧:

微博搜索(拉小提琴的滷蛋)/(博陽提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