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讓小提琴演奏出藝術的靈魂

怎麼讓小提琴演奏出藝術的靈魂

對於一個優秀的小提琴演奏家來說,除了能掌握優美純正的發音、熟練精湛的技巧外,還必須對音樂藝術有高度的敏感和刻意的追求,以及獨特的風格和創新精神,也就是說,要有一個好的樂感。這正是小提琴演奏藝術的靈魂。

一個多才多藝、有著廣泛藝術興趣並以音色變化美妙精緻、音質優美超人的美籍俄國小提琴家米爾斯坦認為:“天才必須具備兩條,第一是要有豐富的想象力,充滿感情的演奏;第二是要通過專心而穩定的學習,獲得好的演奏技巧”。他認為:“有的提琴家技巧很好,但缺少細緻的表現力;有的提琴家對音樂有良好的感覺,但缺乏表現手段——高度的技巧”。

偉大的小提琴教育家加拉米安同樣認為:“一個好的演奏家應當讓完美的演奏技巧和可以使每個人理解、信服的音樂表現能力結合在一起”。由此看來,樂感和技巧兩者缺一不可,而很多小提琴演奏者往往對前者是重視不足的。

有人說樂感是天生的。其實所謂的先天條件,所謂的天才,實際上是指比—般的孩子在對音樂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上更快些而己。而這一切,是和家庭、社會、環境的影響等客觀因素分不開的。當然也有不少出身名家的子弟,儘管有著超越一般的優越條件,但卻並未成才,其原因就在於主客觀條件並未統一,或者根本沒有從事音樂專業的願望。

有的孩子拿起琴來,從心裡就有歌唱的要求,在任何情況下,都處於一種樂觀、自信、鬆弛以及有著強烈表演願望的狀態。在老師的指導和啟發下,對樂曲能很快得心應手,這種才能的顯露非常可貴,但它決不是樂感的全部體現。

另有一些孩子,過多注重自己演奏的外在表現,在家長充滿自信的節拍下。搖擺著身子,晃動著腦袋,演奏著《維瓦爾迪a小調協奏曲》,儘管在能力上還有些難為了孩子,但人們仍可能被其幼小的天真可愛而鼓掌稱好。可是到了七八歲,人們就會感到這些無目的搖晃完全是多餘,而到了十幾歲,你就會感到這種自得其樂的搖晃是多麼的討厭。

這是因為人們需要的和追求的終究是美好動聽的樂聲,而不是那些外在做作的“形體表演”。那些在演奏中帶給人們視覺上的一切動作,只有在和音樂的表現完全自如的、恰如其份地融合在一起時,才能真正地有助於感染觀眾。

喜歡就關注我們吧:

微博搜索(拉小提琴的滷蛋)/(博陽提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