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閒侃之一:官員從部委辭職,換來的是自由天空還是社會悶棍

大林,女,75後,某部委外事工作人員。

曾幾何時,駐華外交官們最愛聊話題不再是忽悠我們拖家帶口去他們那兒自費旅遊了,而是問我現在你們中國公務員很多人辭職,你以後會辭職嗎?你瞧瞧,如今連外國同行都關心起部委公務員辭職問題了。

總體而言,國家部委雖然崗位流動性大,內部崗位輪換和調動頻繁,但是離職率很低,辭職徹底離開體制的雖然逐年增多,但是仍然屬於個別現象。譬如,我所在的機關每年都有一兩個人辭職,近幾年有增多趨勢,今年特別多,辭職了5個,即使這樣粗算下來離職率也僅在0.6%左右,基本可以低到忽略不計了。

司局級往上級別的辭職極少,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這類人群年齡較大,而企業是個不許人間見白頭的戰場,五十多歲的司局級幹部早就不是他們青睞的年紀。而年輕些高級幹部仕途還有巨大潛力,在官場正是意氣風發、舉步青雲的關鍵時刻,除非特殊意外不會輕易放棄政治身份。所以,偶有司局級以上的辭職,也是IT巨頭十倍高薪挖走做高管,新聞都會報道得人盡皆知,在此不贅述了。

部委機關辭職的以處級的居多,有處長,也有剛邁進副處級門檻的副調研員。在國家部委做到處長,一般都是被各種培養鍛鍊15年以上,獨當一面的中流砥柱,具備了多年國家量級的通盤管理經驗,辭職進入市場就業往往可以炙手可熱,工資翻幾倍很正常,雖然個個號稱年薪百萬,但是實際下來大幾十萬的居多。這類大都是有專業技術背景,即使不走仕途也能當技術專家,配上管理經驗加持,大都是仕途遇到瓶頸,於是擺脫體制束縛,把技術和管理經驗市場變現,轉求經濟自由。

國家某部A處長,男,70後,搞技術出身,後來在機關抓某系統改革。由於歷史和現實原因,任何一個行業談改革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靠部門力量往往舉步維艱,陷在困局左右不討好是常態,方案停在紙面上,工作難進展。A很萎靡,決定跳槽業內一個企業做掌舵人。結果,遇上了中央組織部公務員辭職後從業新規,根據新規,A的情況辭職3年內不能在同行業企業任職。而不幸的是,此時A處長的辭職手續已經辦完,求告無門,昔日朝夕相處的同事一部分也已經對他這個無業遊民不冷不熱。A無奈,在和幾個早年舊同事商量後,南下創業,融資了不大不小一筆錢,一年多已經步入正軌,穩步盈利。

主任科員、副主任科員這種入職時間較短的,辭職往往是價值觀的抉擇,或者想換一種生活方式。副調研員雖然是副處級,但是其實就是主任科員plus,崗位角色沒有質變,區別大概就是跳槽出來會比主任科員更容易拿到高級職位。

原國家某局一個綜合部門,辦公室政治複雜,內耗嚴重,年輕人做得不開心,兩個80後副調研員(副處級)辭職,其中一個80後姑娘B,去了互聯網三巨頭之一做法務,工資翻兩番。同部門另一個81年的小夥子C,為愛人赴美陪讀,如今C的妻子在美找到工作,C則在他們的獨棟房子裡做起專職家庭煮夫,修修房頂,剪剪草坪,照顧二胎。另一國家某局84年未婚主任科員D,對現狀未來迷茫而患上抑鬱症,辭職赴加拿大不知名的地區遊學,打打零工,放飛自我,每天在朋友圈裡曬起藍天草原。

要說部委辭職重災區,還得是商務部,這個就不匿了,這是中央第十四巡視組的巡視意見說的。商務部ministry of commerce,簡稱mofcom,諧音的緣故,常被內部人私下裡戲稱為“貓部”、“貓富康”。貓部的外交任務僅次於“魔法部”(外交部私下被戲稱“魔法部”,英文諧音)。貓部2008年到2017年,10年裡辭職152人,平均每年將近15人。其中2015年最嚴重,那年有30人辭職。主要吐糟是關於住房問題解決慢,駐外時間長、預期不穩定影響家庭,在長安街上班新人卻沒有車位,宿舍條件差,工作壓力大等等等等。駐外導致夫妻分居,要麼就是另一半辭職跟去,整個小家庭都處於動盪狀態,孩子教育也成了問題,一去就是四五年,四五年回來重新適應國內生活,各方面都有挑戰。貓部工作過的人,國際視野開闊,經濟生活接觸得多,加之本身素質比較高,所以機會比較多,去向廣。出來的有去當傳統企業財務的,有去地產公司的當高管的,有去券商的,有去新能源上市公司的,有在外國商會駐華辦事處當負責人的,也有吃上牢飯的……

總之,從部委機關辭職的人,各有各的難處,也各有各的精彩。至於我,一個綜合管理崗位,沒有不可替代的技術背景,也沒有土豪老公,大概率不會辭職。

偶爾做夢,哪天彩票中了3個億,我也帥氣地把辭職報告扔在領導桌上。

唉,也就是想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