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的計劃裡,月亮去哪兒了?

隨著電影《流浪地球》的熱播,它的原著也越來越多地被讀者關注。

電影裡提到太陽即將毀滅,為了拯救地球拯救全人類,聯合政府制定了“流浪地球”計劃。“流浪地球”計劃還有很多細節是2個小時電影裡沒法全部表達的,接下來給大家分享比較獨特的幾處~

“流浪地球”的計劃裡,月亮去哪兒了?

地球流浪了,月亮去哪兒?

電影裡“流浪地球”的計劃在執行中,遇到的最大意外是地球差點撞上了木星。我們只看到了兩個星球——地球和木星。那月亮去哪兒了?原來,人類不得已在出發時便拋棄了月亮,地球人之後便再也沒有“舉頭望明月”的機會,也不會有“月是家鄉明”的感慨了。

“在回家的航程中,我們看到了起航的第一個信號:夜空中出現了一個巨大的彗星,那是月球。人類帶不走月球,就在月球上也安裝了行星發動機,把它推離地球軌道,以免在地球加速時相撞。月球上行星發動機產生的巨大彗尾使大海籠罩在一片藍光之中,群星看不見了。月球移動產生的引力潮汐使大海巨浪衝天,我們改乘飛機向南半球的家飛去。”

“流浪地球”的計劃裡,月亮去哪兒了?

地球發動機均勻地建在世界各地嗎?

在電影裡巨大的、超多的、連接成網一樣的地球發動機,據說有一萬二千臺。是不是整個地球上遍佈了這樣的地球發動機呢?其實,這些發動機並非均勻地分佈在世界各地,而是安裝在亞洲和美洲大陸上。

“黃昏並不意味著昏暗,地球發動機把整個北半球照得通明。地球發動機安裝在亞洲和美洲大陸上,因為只有這兩個大陸完整堅實的板塊結構才能承受發動機對地球巨大的推力。地球發動機共有一萬二千臺,分佈在亞洲和美洲大陸的各個平原上。從我住的地方,可以看到幾百臺發動機噴出的等離子體光柱。你想象一個巨大的宮殿,有雅典衛城上的神殿那麼大,殿中有無數根頂天立地的巨柱,每根柱子像一根巨大的日光燈管那樣發出藍白色的強光。而你,是那巨大宮殿地板上的一個細菌,這樣,你就可以想象到我所在的世界是什麼樣子了。”

“流浪地球”的計劃裡,月亮去哪兒了?

流浪中的地球上,人類社會是什麼樣兒?

這整個“流浪地球”計劃中,人類要經歷的苦難和精神壓力無比巨大,幾乎每一次都是滅頂之災,都在挑戰人類承受能力的極限。巨大的恐懼和求生的慾望,讓人們沒有了閒情逸致:學校裡藝術和哲學靠邊了;愛情變成了奢侈品,生命都是不確定的,拿什麼來愛呢?那麼他們還養育孩子嗎?養,但,那已經不是每個人都擁有的權利。

“由於環境的嚴酷,法律規定每三對新婚配偶中只有一對有生育權,抽籤決定。加代子對著半空中那幾萬個點猶豫了半天,點了中間的一個。當那個點變為綠色時,她高興得跳了起來。但我的心中卻不知是什麼滋味,我的孩子出生在這個苦難的時代,是幸運還是不幸呢?那個官員倒是興高采烈,他說每當一對兒“點綠”的時候他都十分高興,他拿出了一瓶伏特加,我們三個輪著一人一口地喝著,都為人類的延續乾杯。”

原著中還有種種讓你腦洞大開的細節,一起去揭開吧!


“流浪地球”的計劃裡,月亮去哪兒了?

《流浪地球:劉慈欣獲獎作品集》(紀念珍藏版)是劉慈欣獲中國科幻銀河獎的中短篇科幻小說作品集,收錄有《流浪地球》《中國太陽》《鄉村教師》《全頻帶阻塞干擾》《贍養上帝》等獲獎佳作。劉慈欣的作品,以宏大瑰麗的想象為翅膀,飛越人類幾千年的漫長時光,最終落腳於對人類現實問題的終極思考和深切關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