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基因”確實存在,但基因≠命運

“智商基因”確實存在,但基因≠命運

基因真的會影響到智商嗎?前不久,諾貝爾獎得主、被稱為“DNA之父”的詹姆斯•沃森,發表了“基因導致黑人白人智商不同”的言論,引發了爭議。

沃森所在的冷泉港實驗室,為此取消了他所有的榮譽頭銜。科學界也掀起了關於“智商基因決定論”的討論。

公眾號生物探索發表文章探討了這一話題,列舉了各種實驗,證明了,人體內確實有基因影響著智力,以及人類很多其它的特徵。不過,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認為基因就等同於命運。

關於基因究竟會不會導致人類之間的智商差異?文章引用了2014年發表《自然》科學期刊上一篇論文。由英法德等國研究人員組成的科學家團隊表示,他們首次確認了一個特定基因,這個基因的變異,會影響到大腦皮質的厚度,進而會對智力造成影響。

另一支來自荷蘭的科學家隊伍,也在2017年的《自然遺傳學》雜誌上宣佈,他們發現了52個和人類智力相關的基因,其中有40個首次被鑑定。這些基因甚至被稱為“智商基因”或“聰明基因”。這項研究證明了,這批新的“智商基因”會影響到人類的IQ測試結果,能起到20%的決定作用。

不過,科學家們也強調,對於智力來說,有成千上萬個基因和它相關。即便能繪製出一個人所有的聰明基因圖譜,也不能預測他的IQ,更不用說去預測一個人在生活中能不能成功了。

文章還說,事實上,生物體的生、長、衰、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現象,都和基因有關。除了衡量人們“聰明還是笨”,還有一些特質,比如一個人胖還是廋、高還是矮、愛不愛運動、愛不愛熬夜、愛吃辣還是愛吃甜……這一切都和基因有關。

儘管基因不能完全決定一個人的特徵、生活習慣、愛好等,但確實影響著人們的很多方面。

首先,和人體特徵相關的方面。比如頭髮的顏色和曲直、身高、身材比例、面部特徵等,都受基因的影響。

其次,是和生活方式相關的方面。比如,一些特定的基因會影響著人們的飲食習慣,運動能力,睡眠習慣甚至做夢概率。

再次,和情緒與心情相關的方面。有研究證明,那些認為自己最幸福的國家的公民,顯示出一個特定的遺傳特徵,他們的DNA中可能包含一種涉及感官愉悅、並能減少痛苦情緒的特定基因。

文章總結說,技術的發展,讓我們對自己的基因信息和一些特定基因的作用越來越瞭解。但是,需要強調的是,基因≠命運。就像在遺傳風險很高的人中,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有可能讓心臟病的發生概率降低一半。

所以,隨著基因數據時代的到來,更要理性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基因信息。

以上就是關於基因是否會影響到人的智力,以及應該如何看待基因信息的分享,希望對你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