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酒場禮節,馳騁酒場任你行

中國乃是禮儀之邦,自古以來酒場文化盛行。古有曹操、劉備煮酒論英雄,今有職場酒宴話交際,瞭解一些酒場上的禮儀或者規矩,將會對我們的事業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編今天就從座位安排、迎來送往、敬酒規矩、勸酒禮數、酒後須知等五個方面給你詳細推介應知應會的酒場禮儀,希望能夠給你的工作、生活帶來幫助。

座位安排

學會酒場禮節,馳騁酒場任你行

國際禮儀座次安排

按照國際禮儀來安排座位的話,應該是主持人居中,右手為尊應該安排主要客人就座,左手為輔,安排次要客人就座。和主持人坐對面的一般是副陪,副陪的右手為第三排序的客人就座,左手為第四排序的客人就座。其他客人居中就座即可。這類安排多運用在正式的企業商務接待和正規的公務接待中,似乎與普通人的酒場座位安排有些不太吻合。

那麼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到底是採用國際禮儀還是入鄉隨俗,按照當地的座次安排來進行這就需要因地制宜、因人施策了。一般來講,負責接待方按照官職大小明確主持人和副主陪,兩人的位次基本上確定下來之後,就要考慮接待的客人具體情況,按照職務高低、重要程度和年齡大小進行安排。一些公務活動,只要把主要客人和次要客人座次安排妥當,其他客人可以隨意就座也是允許的。

學會酒場禮節,馳騁酒場任你行

實際情況

迎來送往

宴請客人,必要的迎來送往既是對客人的尊重,更是宴請者熱情好客的體現,能夠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就能夠體會到,你宴請公司董事長吃飯,你呆在座位上,董事長來了你連身子都不起來一下,會給董事長留下一個什麼印象呢?因此,即使主陪不在門口相迎,作為副主陪一定要在門口迎接一下前來赴宴的客人。

迎接的時候,必然要握手錶示歡迎,握手禮一定要輕柔,對比較尊貴的客人應該兩隻手都上握住對方的手,不過僅限於同性之間。如果來賓有異性,如此握手禮則顯得有些唐突或者冒犯對方的意思。引導進屋之後,要主動把主陪以及陪客人員介紹給來賓,同時邀請主賓介紹來客。

學會酒場禮節,馳騁酒場任你行

迎來送往

作為主陪,需要掌握節奏,當酒宴差不多的時候就要徵求一下主賓和副主賓的意見,然後提出結束酒宴。結束酒宴前,主陪可以做一個簡短的致辭。送客的時候,切記一定要讓客人先出門,主陪陪同,副主陪既要做好引導主要客人出門,還要兼顧其他客人的引導,因此副主陪往往是最後一個出門的人。

敬酒規矩

敬酒一定要遵循先客後己的原則。敬酒從主賓開始,一般要站在主賓的右手旁倒酒才符合禮儀。(敬茶則需要站在左手旁)。主賓敬酒之後就需要給副主賓敬酒,副主賓敬完之後,有些人圖懶省事兒,就說一句“我按照順時針敬酒啦啊!”看似是對客人的尊敬,實際上大大的折扣了禮儀的要求,坐在三賓位置的客人自然是不會提出異議的,但是如果遇到懂得禮儀的客人,往往在內心裡會對你的行為大打折扣。因此我們在敬酒的時候,一定要按照座位的次序進行,雖然需要左右往返多次,可正是這往返多次的細節才能夠體現一個人的素養和內涵。

敬酒的時候,往往會出現碰杯現象。作為接待方,一定要放低態度,敬酒碰杯的時候儘量把自己的酒杯下移一些,再同客人碰杯。這既是酒場文化的一種表現,更是必要的待客之道。我曾經在酒場上遇到過很多人,並不懂得這個禮節,大大咧咧的就碰酒,日子長了養成習慣,等到遇到正規場合的時候往往就會吃虧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兒。

學會酒場禮節,馳騁酒場任你行

敬酒禮儀

勸酒禮數

現在的人們都比較注重養生,已經很少出現像過去“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一口舔”那種激烈的勸酒模式。不過作為酒文化依然盛行的時代,勸酒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因此在勸酒的過程中,也是要注意一些禮數的。一是要因人而異,酒場上有能喝的也有不能喝的,有身體有恙的也有身體倍棒的,要根據每個人的情況進行適當的勸酒,做到禮節到,不要死纏爛打;二是勸酒詞一定要文雅,切忌用葷詞葷話勸酒詞,尤其是有女來賓的情況下更是要注意,當然一些無傷大雅的幽默笑話式的勸酒詞倒是可以靈活運用;三是勸酒要多以主陪、副主陪為主進行,參與陪客的其他人員要根據酒場的實際情況酌情勸酒,儘量不要採用車輪戰術。

學會酒場禮節,馳騁酒場任你行

宴會

酒後須知

宴請結束,有的會有其他節目安排,有的則沒有。作為接待方需要提前跟來賓進行溝通,切忌酒場上提議或者酒後硬性安排。比如有次酒宴,會議前接待方和被接待方沒有提前溝通,等到酒場上,大家都喝的差不多的時候,主持人突然提議散場後大家一起去卡拉OK,可是主賓方飯後還有其他安排,就委婉的拒絕了,沒想到主持人認為對方不給面子,當場發飆導致酒場不歡而散。

學會酒場禮節,馳騁酒場任你行

安排用車

​還有就是喝酒之後代駕問題,一定要提前考慮好,安排好客人的交通問題。如果客人中有醉酒的,還需要有專人陪同,護送到賓館待其休息之後再行離開。

宴請喝酒是交流溝通的一個平臺,運用好了事半功倍,運用不好則事倍功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