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航天局:中國探月工程四期和深空探測工程全面拉開序幕

中新社北京1月14日電 (郭超凱)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14日在北京表示,以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為標誌,中國探月工程四期和深空探測工程全面拉開序幕。嫦娥五號月面採樣返回任務將於今年年底左右實施,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於2020年前後實施。

国家航天局:中国探月工程四期和深空探测工程全面拉开序幕

圖為玉兔二號巡視器全景相機對嫦娥四號著陸器成像。中國國家航天局供圖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4日舉行新聞發佈會,吳豔華在會上通報了嫦娥四號任務的情況。他介紹稱,2019年1月11日,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巡視器正常分離,兩器完成互拍,地面接收圖像清晰完好;中外科學載荷探測數據正常下傳;“鵲橋”中繼衛星有效支撐測控通信需求;著陸器、巡視器、中繼星狀態良好,達到既定工程目標;工程任務轉入科學探測階段,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實現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首次實現了地球與月球背面的測控通信。

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由兩次發射任務組成,一是2018年5月21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鵲橋”中繼衛星,並圍繞地月-拉格朗日L2點穩定運行,實現了地球與月球背面的測控及中繼通信。二是2018年12月8日由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的嫦娥四號探測器,並於今年1月3日探測器成功落月,順利實現兩器分離、玉兔二號巡視器月面行走,傳回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月背影像圖,實現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後續將在古老的月球背面撞擊坑內進行著陸區地形地貌探測,巡視區月表、淺層結構和物質成分探測,以及空間環境探測。此外,還將開展超地月距離的反射式激光測距技術試驗和月表生物圈科普試驗。

吳豔華表示,堅持對外開放合作是中國航天的一貫宗旨。嫦娥四號配置了13臺載荷,其中包括與德國、瑞典、荷蘭、沙特合作的4臺科學載荷,還搭載了龍江號環月微衛星。中國在南美建設的阿根廷深空站參加了測控任務,與俄羅斯合作的同位素熱源將保障嫦娥四號探測器安全度過月夜,與歐空局在深空測控方面相互支持。中美雙方也開展了積極合作,利用正在月球軌道上運行的美國月球觀測衛星(LR0)對嫦娥四號探測器進行了觀測。

嫦娥四號任務實現了多個方面的創新: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軟著陸與巡視探測,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與地球的中繼測控通信,首次實現在月球背面著陸器和月球軌道微衛星的甚低頻科學探測,運載火箭多窗口、窄寬度發射和入軌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首次進行超地月距離的激光測距技術試驗,首次在月面開展生物科普展示,首次開展國際合作載荷搭載和聯合探測。

吳豔華表示,探月工程到2020年前將實現“繞、落、回”三步走目標。自2004年批准立項以來,中國先後實施了嫦娥一號、二號、三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嫦娥四號等5次任務,實現了“五戰五捷”。探月工程的實施,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善的深空探測基礎設施,繼美、歐之後建成了全球佈局的深空測控網,培養造就了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人才隊伍。(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