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殺中這幾位同是喝酒,結局卻大不相同

小夥伴們大家好,歡迎來到深淵話三國,我國作為"酒"的故鄉,也是酒文化的發源地,有著相當悠久的"酒文化",與親朋聚會不免喝上幾杯。中國更是酒文化的極盛地,飲酒的意義遠不止生理性消費,遠不止口腹之樂;在許多場合,它都是作為一個文化符號,一種文化消費,用來表示一種禮儀,一種氣氛,一種情趣,一種心境。但是喝酒小酌怡情,大飲傷身,適當飲酒才有助身心健康,過度飲酒害人害己。

今天我們來說一說《三國殺》中愛喝酒的那幾位,他們同是喝酒,結局卻大不相同。

一.曹植

三國殺中這幾位同是喝酒,結局卻大不相同

話說三國中喝酒最出名的是誰,相信大多數人都能想到是曹植。置酒高殿上,親交從我遊;玉樽盈桂酒,河伯獻神魚。這些都是曹植寫的關於酒的詩句。曹植愛喝酒重所周知,但是喝酒誤事啊,喝了幾次酒,鬧了幾次事,就痛失世子之位,本來以曹植的格局與文韜武略,與曹丕競爭還是很有機會的,可以說曹植皇位競爭失敗與喝酒有莫大的關係。

二.張飛

三國殺中這幾位同是喝酒,結局卻大不相同

作為蜀國君主劉備的結義弟兄,張飛有著非常美好的前途,但是張飛卻喜好嗜酒,夷陵之戰的時候,張飛的結拜兄弟關羽戰死,張飛整日借酒澆愁,幾乎每天都是醉酒的狀態,許多人勸阻他都沒有起到效果,不僅勸阻無效,張飛還經常毆打勸酒的人,導致張飛的兩個手下對張飛心生怨恨,乘著張飛醉酒,取了張飛的人頭。張飛這一輩子因為喝酒丟掉了城池還丟掉了性命,可以說是十分的不值了,所以小夥伴們還是那句話,適當飲酒,喝酒誤事啊。

三.曹操

三國殺中這幾位同是喝酒,結局卻大不相同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一代梟雄---曹操,他也愛喝酒,但是曹操喝酒了之後也不誤事,就愛寫詩,《龜雖壽》、《短歌行》等一眾作品都是曹操在酒後所作,曹操喝了酒之後寫下了自己的恢宏志氣,給後人看到了一代梟雄的雄圖壯志,平定北方,差一點成就千秋萬業。

三國殺中這幾位同是喝酒,結局卻大不相同

酒,作為世界客觀物質的存在,它是一個變化多端的精靈,它熾熱似火,冷酷像冰;它纏綿如夢縈,狠毒似惡魔,它柔軟如錦緞,鋒利似鋼刀;它無所不在,力大無窮,它可敬可泣,該殺該戮;它能叫人超脫曠達,才華橫溢,放蕩無常;它能叫人忘卻人世的痛苦憂愁和煩惱到絕對自由的時空中盡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無忌,勇敢的沉淪到深淵的最底處,叫人丟掉面具,原形畢露,口吐真言。

所以小夥伴們過年有沒有喝酒呢?喝酒的時候有什麼趣事呢?不妨評論區留言分享出你的有趣經歷吧。

道路千萬條

安全第一條

司機一滴酒

親人兩行淚

如果喜歡深淵的話,歡迎大家評論加關注,關注之後每天都有好玩的三國殺相關推送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