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家家戶戶都面臨著一句久病床前無孝子?突破不了了嗎?

在農村,總是流傳著很多的俗語,這些俗語流傳的歲月已經無從考知,但是我知道這些俗語在農村人的思想觀念中佔有多大的分量。以前農村常流傳一句話叫做“久病床前無孝子”,不知道有多少人聽過這句話,估計已經很少了。其實這是一句俗語,雖然上不了檯面但在農村地區卻非常流行,不過如今已經很少有年輕人願意生活在農村了,所以只有老一輩還記著這些老話。

自古以來,家家戶戶都面臨著一句久病床前無孝子?突破不了了嗎?

給母親洗腳

我們村子裡有個小藥店,那個在小時候給我打針使我疼的嗷嗷叫的那個女人,轉眼過去,現已是白髮蒼蒼。不知哪年開始她的兩眼已沒有了最初的那股子精氣神,行動也是猶猶豫豫。後來才從父輩瞭解到,她患上了阿爾茲海默症,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老年痴呆。現如今,聽說,她的丈夫也就是隻管她一天三頓飯,其餘時間就把她關在小藥店裡。小藥店現在也不開了。說到這,就問:兒子呢?她的三個兒子並不是我們所想的沒出息那種。相反,三個兒子那是個個有出息。大兒子二兒子都出自清華北大名校,一個月的工資抵得上平常人的一年。而最次的一個小兒子,也在一個地級市上的人民醫院當主任。可是這樣又如何呢?都不在本地。我只見過她的三個兒子一面,那還是回老家辦婚禮的時候。想見兒子就得過去深圳去找。三個兒子肯定給了老人經濟上的補助,但是我也沒見過一個護工來照顧她。兒子見一面都是難事,何況照顧呢。

自古以來,家家戶戶都面臨著一句久病床前無孝子?突破不了了嗎?

照顧93歲的母親

其實在我看來,她的兒子也很想照顧她。但是又不忍心丟下手中的工作。我想,兒子們在某一晚的夜色中,也能想起自己所謂的不孝順。但可能同時又會想到自己也是正當的,只是電光一閃的想到吧。富人都能忠孝兩難全,何況我們這些窮人呢,面臨的問題更多了,沒錢來治病,沒錢請護工等等各種問題。可我們要是來照顧老人的話,那醫院的開銷誰來掙?就像魯迅先生散文中《父親的病》一文中抒發的孝子無力迴天的那種悲哀。

自古以來,家家戶戶都面臨著一句久病床前無孝子?突破不了了嗎?

而自己照顧老人的時候不免要越來越煩惱他們,這就涉及到了人性。托爾斯泰《復活》一文中把人性比作河流,人性不是一成不變的,但同時也是難以更改的。再孝順的孝子也有忍耐的極點。最初,內心有個理性的天平,稱量自己善惡的尺度。可我想,總有一天內心中的那杆天平要傾斜吧。

自古以來,家家戶戶都面臨著一句久病床前無孝子?突破不了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