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再期待過年了

春節將至,你的心情一點點變得複雜起來。看著身邊人嘰嘰喳喳討論著春運車票問題,談論著“回家”,突然覺得家鄉這個詞看起來有點脆弱。

大家都是因為什麼,而不想回家過年?

讀者@Junevy的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想維持一種不被打斷的狀態。”

我們與一些朋友聊了聊這件事。

為什麼不再期待過年了

“混的不好,怕盤問”

25歲之後就特別不想過年。總是各種拷問,感覺回家就是把逃避了一年之久的責任撿回來。

我就想著,在北京買點吃的熬過去就好了。百分之百的負擔,沒有任何期待可言。

我大學舍友也說他不準備回家過年。他在北京畢業後,半年都找不到工作,就去了天津,但還是一直騙家裡,說自己在北京。這次她不想回去,估計也是不想再頂著壓力重複那句謊話吧。

我也是。我不想被問年齡、職業,以及為什麼還不找對象。

我跟我爸已經幾年沒說話了。

我跟父親無論是生活方式還是認識都差太遠。我爸兄弟有11個人,全是男的,他是老大,他老有種繼承香火的想法。

但是沒有就是沒有啊!

為什麼不再期待過年了

“過年太累,要承當責任”

結婚後,每到過年,兩方都不得不分一些時間給對方,最近兩年的婚後日子,過得去的是年,過不去的是心理壓力和煩惱。

我平時都忙忙碌碌的,現在過年更要忙著準備一切了。想好好睡個懶覺,獨自靜靜的待著都不行。

我都要30了,爸媽還會問這問那,出去玩幹什麼,做什麼動作,講什麼話都有人關心你是不是合規矩。不像在大城市,沒人關心你那麼多,做什麼都不覺得太出格。

過年同學聚會都不再是為了友誼,純粹是為了炫富,或者為了拉攏生意。

回去就被一群舅舅圍著,還有一個居然過來摸我的手,感覺特噁心。還說以後你十幾個表弟表妹就靠你了。

為什麼不再期待過年了

小時候過年特別有意思。

那時候五六歲,我記得大人都特別特別的忙,忙著各種祭祀程序,專作供奉的廳裡擺著觀音菩薩的像,以及過世老人的像。儀式感對小孩子來說是很神秘的,我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但我看到大人特別嚴肅的來做這個事情,我就跟在他們屁股後面,他們幹嘛我幹嘛,就覺得特好玩,因為平常大家都該上班上班,該讀書讀書,只有這個時候大家好像才會一起忙一件事情。

當時覺得多此一舉的很多事情,現在看來,好像並不是多此一舉。

為什麼不再期待過年了

總見到童年在家鄉的場景。”

昨晚夢見外公,在村落被完全夷平的鄉下,那座被拆掉的老房子裡。跨過小溪,溪邊的櫻桃樹還在,樹上的櫻桃就快紅了。走進院子,穿過弄堂,外公正在廚房。他看見我說,“今天咱們不吃豬肉,吃魚!你看,我剛剛抓的斷尾魚。”魚尾斷成兩節,在空中一擺一擺。外公看上去那麼壯碩,聲音很洪亮,不像記憶里老邁的模樣。

還有一個夢,夢裡我又回到了老屋,大姨全家都搬回了鄉下,李小丹在院子裡瘋跑瘋跳,大姨叨叨著地裡的莊稼收成,我朝著夕陽的方向望去,眼前的玉米地在逆陽中搖曳,接著就被灼眼的陽光吞沒不見了。

為什麼不再期待過年了

那時候每年大雪都能到膝蓋,下了大雪,不穿棉襖,只穿個毛衣就跑出去玩,玩雪玩得太盡興,經常玩到凍傷,還樂此不彼。

但是就算是那時候凍壞的感覺,都沒有現在走在北京路上冷。

為什麼不再期待過年了

“這麼說吧 ”

長大後,很多儀式感就變成了我們這代人的責任。

這些人情世故,要我們去面對了,但我們內心又是拒絕的。

“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

不知道以後我們給我們的孩子會怎麼樣過年呢,那些形式會越來越簡化吧?

以後就是吃個飯,搶個紅包了。

我開個腦洞哦,以後過年在家各處藏一些紅包,現金,一定很有趣也很難忘。你說以後的小孩子會因為這個放下手機,願意待在家裡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