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今天20歲了,越來越多的人卻逃離了它,選擇微信

1999年2月10日,騰訊公司正式推出了自家旗下第一款即時通訊軟件OICQ,也就是後來在我們的網絡生活裡佔據了重要位置的QQ。很多人在少年時期,第一次接觸互聯網社交就是通過這隻可愛的企鵝,因為巨大的用戶體量和難以撼動的地位,在移動互聯網爆發前,QQ佔據了PC互聯網時代網民們大量的時間。

QQ今天20歲了,越來越多的人卻逃離了它,選擇微信

熟悉的QQ2013登陸界面

轉眼間已經20年了,不少人有這樣一種感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逃離QQ和它的衍生產品,像是一場悄然無聲席捲人群的浪潮。

從曾經80後,90後最愛的社交產品,到今日沉默卻不約而同的逃離,QQ經歷的這場變遷,充滿了無可奈何地味道。

微信在我們的生活裡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大家幾乎離不開這款國民級應用了。但是微信有著諸多弊端,在聊天記錄雲同步,文件傳輸,群功能等等方面,比起QQ非常簡陋,甚至算是功能殘缺。換句話說,我們選擇微信,並不一定是因為微信要比QQ功能強,而是其他的原因——重建我們的網絡社交體系

QQ和微信都屬於強社交,特別是QQ的粘性極強,曾經幾乎包攬半個網絡生活。但正是因為QQ的高粘性,讓我們最終做出了離開它的選擇。

互聯網社交的兩大核心話題——暴露欲窺探欲

曾經QQ和它的衍生產品完美滿足了我們的這兩種慾望。在那個每天都要“掛 Q”的年代,QQ用戶幾乎都有共同的記憶,QQ簽名裡是自己的心情,朋友間最值得炫耀的除了有幾個太陽,還有紅鑽黃鑽各種貴族,攀比的是誰的QQ空間裝扮更靚,空間留言板裡留言更多。當年這些手段完美的滿足了我們的暴露欲。

在過去基於pc端和有線網限制下,QQ建立的社交場景讓我們可以花長時間去寫空間日誌,去上傳相冊和擺弄簽名。這樣同時也滿足了大部分人的窺探欲,除了好友可以花大把時間關注彼此的動態,即使是非好友的用戶,也可以輕易看到你的簽名。

強大的QQ就這樣一直陪伴著它的用戶十幾年,直到第一批核心用戶80後90後逐漸成長,進入職場,這段陪伴夏然而止。

進入職場後,大家都產生了一種剛性需求,那就是逃離舊有的社交圈。

QQ今天20歲了,越來越多的人卻逃離了它,選擇微信

這時候,微信橫空出世,幫助大部分人建立了新的網絡社交體系。微信是如何做到的呢?

1,微信允許使用QQ號登錄,但好友卻需要重新添加,而不是從QQ導入

2,QQ好友開通各種騰訊服務一般會顯示給好友,而開通微信則不會顯示

就這樣,一個全新的徹底跳脫於QQ的社交網絡就此誕生,你在想離開的社交圈之外,有了更高效的社交圈。而且微信同樣很好地滿足了用戶的暴露欲和窺探欲:朋友圈取代了QQ空間;而創新的“搖一搖”和“附近的人”,更是讓人們的窺探欲得到更好地滿足。

逃離QQ,這一切都不是因為什麼社交模式的創新,我們只是有了新的社交對象,有了新的社交工具而已。

QQ今天20歲了,越來越多的人卻逃離了它,選擇微信

騰訊18年Q3財報關於QQ和微信MAU(月活用戶量)及同比變化

馬化騰曾總結過用戶習慣的變化,“其實你什麼錯都沒有,就錯在太老了。”

對於我們這些更純粹的互聯網原住民來說,QQ 在我們的童年和青春佔有很大的比重,即便後來我們離開了它,選擇微信,但對 QQ 的歸屬感依然強烈。

今天是QQ的20歲生日,不知道你是否會懷念我們曾伴隨QQ一起長大的過去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