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道丨漲工資能夠刺激消費嗎?

文丨謝作詩

近日朋友圈流傳一篇文章,說許多單位要漲工資。

經濟上行漲工資是可以理解的,但現在經濟在下行通道中,為什麼還漲工資?

我猜,可能是想以此來刺激消費,託底經濟。事實上,又有專家呼籲放鬆貨幣了。

消費跟收入相聯繫。有收入,沒有人不消費的。這個世界上,就沒有隻賺錢不消費的人。反過來,沒有收入,就是想消費也沒有可能。因此要想刺激消費,就得增加人們的收入。

論道丨漲工資能夠刺激消費嗎?

首先要明白,貨幣不是收入,貨幣背後所支配的商品和勞務才是收入。

人們之所以接受那張花紙片,不是因為它花花綠綠好看,而是因為看上它背後所能支配的商品和勞務。商品和勞務不增加,就算你把所有人的貨幣工資翻倍,也只是做了一個數字遊戲,實際上並沒有增加人們的實際工資。通俗地講,就是如果商品和勞務不變,即使貨幣工資翻倍,也只意味著貨幣工資的購買力減半,其能夠購買的東西不變,實際工資也就不變。

其次要問,漲工資的錢從哪裡來。如果來自新增貨幣,那麼由於商品和勞務並沒有增加,因此只是人們的貨幣工資的真實購買力發生了變化,實際工資並沒有增加,當然也就不可能刺激消費。如果是靠增加稅收來漲工資,那麼無非是收入轉移,從一部分人轉移到另一部分人,就整個社會來說,收入並沒有增加,因此也不可能刺激消費。

實際上,所謂刺激消費是一個錯誤的概念。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消費不需要刺激。

論道丨漲工資能夠刺激消費嗎?

消費與收入是一回事,收入又與生產是一回事,全部的問題在於生產,而不在於消費。

既然貨幣只是表象,其背後的商品和勞務才是真正的收入,因此消費問題又怎麼不是生產的問題呢?一種東西,生產出來後既是供給、是生產者的收入,同時也是需求。他人不會白送你東西,你必須用自己生產的東西與他人做交換。我們說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才是需求。如果你沒有生產出為他人所需要東西,那麼不管你多麼需要,那也只是需要,還不是需求。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一刻也離不開貨幣,但我們不能被貨幣迷惑了。貨幣只是一個媒介。探討問題,我們需要拋開貨幣,才能直達本質。如果我們可以離開生產來談消費,甚至靠發鈔票、人為漲工資就能增加收入、增加消費,那麼問題就簡單了,世界上就不會有窮人了。

論道丨漲工資能夠刺激消費嗎?

工資等於勞動的邊際生產率。生產率提高導致工資提高,這當然是好事,因為有真實的商品和勞務做支撐,是真實工資的提高。生產率沒有提高,從整個社會來說,收入是不可能提高的。人為拔高工資並不是好事。因為老闆不是慈善組織,人為拔高工資,那麼企業就會減少生產,甚至關門歇業。當然,人為壓低工資也不好,這又會打擊員工的勞動積極性。

買賣雙方,買者永遠想出低價,賣者永遠想賣高價,那麼到底什麼是高,什麼是低,怎樣的價格才是合理的呢?我們說,價格應該由供需雙方在市場上共同決定。市場決定的工資水平就是好的工資水平,無論高低,都是合理的。市場就是一部定價的機制。

拋開個別人、個別崗位不論,從總體來看,如果有人排隊想當公務員、進事業編,那麼就說明公務員、事業編人員的工資不是低了,而是高了;反過來,人們爭著離開公務員編、事業編,去社會就業,就說明公務員、事業編人員的工資低了。(作者系浙江財經大學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