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下:在西非大海中掙錢的華人,有著別樣的心酸


隨著漁業資源的枯竭,中國人將漁網撒向世界各地。西非作為世界上治癒後僅存的幾個漁業資源豐富的漁場之一,數千中國漁民在此捕魚,並開廠加工魚類產品,同時大量僱傭非洲本地人共同作業。更多的資本還在繼續湧入這個行業,也想在這片萬里之外的海洋裡淘到金。

圖為王大副給船上的本地船員散發香菸。中國船員的工資從8萬到30萬人民幣一年不等,而本地船員的工資一個月約100,000西非法郎。

圖為黃昏時分,金色的夕陽映照在深藍色的海面上,徐船長坐在窗前,監視著船上的各種儀器。徐船長今年63歲,自1995年起便出國進行遠洋捕魚工作。

圖為夜間,由於人手不足,金二副也和其他船員一起收網。徐船長介紹,西非的漁業資源狀況在全球範圍內算比較豐富的,但即使是這樣,漁獲的情況也是參差不齊。

圖為船員通常會留下那些可以賣錢的種類,對於一些肉質不太適合食用的軟骨魚,他們也會割下魚鰭之後再扔回海里。這些被割鰭的魚回到海里後很難繼續存活。

圖為返航途中,在距離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港口不遠的地方,福遠漁和一艘塞內加爾當地的傳統手工漁船打了個照面。

當地漁民以捕撈沙丁魚為主。除了食用,漁民的漁獲也會賣給當地和鄰國的工廠,用於製作魚粉。

圖為34歲的石機長正在給遠方家人通電話,再有1個小時,他和他的同伴就將靠岸,所有船員會有2~3天的時間在岸上卸貨、加油和休整,準備下一次的出海。

圖為深夜,非洲本地員工正在魚粉廠內整理鮮魚。該廠的鮮魚一般由塞內加爾和毛里塔尼亞的本地漁船提供。

圖為Lem Seafood的財務兼廚師張姐正在給本地員工提前發放工資。本地員工的月工資約50,000烏吉亞,這在當地屬於偏上水平。

圖為中午時分,劉船長在他的房間裡休息。桌子上的菸灰缸裡裝得滿滿的。當地華人少,語言又不通,他在空閒時間就靠抽菸和睡覺來打發時間。

圖為一名員工正在華人飯店內休息。由於閒暇時間經常來這裡,飯店裡的寵物狗已經成為了他的朋友。在大部分本地人眼中,中國人勤勞聰明又富有,因此他們也很喜歡給中國老闆打工;當然也有不喜歡中國人、甚至會朝中國人扔石頭的本地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