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天生死對頭-電影《摘金奇緣》(Crazy Rich Asians)趣評

昨天瓏九看了最近關注度還比較高的一部電影,中文翻譯《摘金奇緣》,英文原名《Crazy Rich Asians》。

婆媳,天生死對頭-電影《摘金奇緣》(Crazy Rich Asians)趣評

這部電影最初最吸引眼球的地方是,第一,好萊塢製作;第二,好萊塢全亞裔演員電影。這在美國確實不常見,這樣一部“少數族裔”電影還能讓主流白人觀眾走進電影院去觀看,它的Imdb評分也還算不錯,7.4分,豆瓣要低一些,六點幾分。

婆媳,天生死對頭-電影《摘金奇緣》(Crazy Rich Asians)趣評

噱頭倒是不小,電影究竟怎樣呢?

從情節上說非常老套,就是灰姑娘被有錢的公子看中,但是沒有被公子的媽看中的故事。在這個基礎上,添加了灰姑娘是美籍華裔這個元素,進而添加文化衝突的戲碼;又設置了女主是經濟學教授這個元素,聰明大方,事業小有成就,這樣灰姑娘會不那麼“灰”,讓最後的 happy ending稍微現實一些,不會太過童話。

婆媳,天生死對頭-電影《摘金奇緣》(Crazy Rich Asians)趣評

婆媳,天生死對頭-電影《摘金奇緣》(Crazy Rich Asians)趣評

電影裡的“貧富差距”非常吸引眼球,大把“炫富”的場景滿足了許多觀眾的好奇心,和看《小時代》差不太多。

婆媳,天生死對頭-電影《摘金奇緣》(Crazy Rich Asians)趣評

婆媳,天生死對頭-電影《摘金奇緣》(Crazy Rich Asians)趣評

可是,瓏九注意到的是我們亞洲戲臺上的常見橋段 - 婆媳衝突。

這個電影就是未來婆婆看不上未來兒媳的故事,所以兒子進退兩難,有情人難成眷屬。楊紫瓊飾演的婆婆的理由非常充分,兒子看上的人太“貧賤”,什麼是貧?沒錢。什麼是賤?沒血統。除了這個原因,還無外乎就是文化差異,未來兒媳太“美國”,再來就是埋怨她“拖著兒子不讓他回新加坡”。

瓏九覺得,不喜歡的原因其實不重要,婆婆不喜歡兒媳的話可以找出一百個理由說你們不合適。至少在這部電影裡,更深層的原因可能是:

第一,婆婆本能地排斥兒媳

婆媳,天生死對頭-電影《摘金奇緣》(Crazy Rich Asians)趣評

在亞洲文化裡,通常是“家”為單元,而不是“個體”,那麼在一個“家庭”裡面,個體之間的界限非常模糊,也就常常會出現“觸碰邊界和底線”的事情,還要以“我最瞭解你”、“我是為你好”這種藉口來進行。

個體之間“邊界不清”會怎樣?婆婆就會一直介入兒子的生活並且一直佔據兒子生活的一部分。兒媳的出現將會影響她“介入”的效果,以及“佔據”的尺寸。大有一種,“鳩佔鵲巢,你搶了我的蛋糕”的感覺。

就好比在這部電影裡,楊紫瓊飾演的婆婆要兒子回新加坡繼承家業,兒子因為想在紐約和女主角在一起,拒絕回去。

婆媳,天生死對頭-電影《摘金奇緣》(Crazy Rich Asians)趣評

婆婆的心情我們完全可以腦補:“還沒結婚,老孃說話就不管用是吧?”

此外,電影裡婆婆連兒子要穿哪件襯衫都要管,要親自給他選。

婆媳,天生死對頭-電影《摘金奇緣》(Crazy Rich Asians)趣評

婆婆應該非常享受這種“介入”的感覺,因為這是一種你是別人生活的一部分的感覺,你們倆是“人生的夥伴”。

這樣的“介入

”在亞洲文化裡簡直太常見了!和丈夫婚姻關係的冷淡,就以對“兒子生活的介入”來彌補。在這部電影里正是這樣,婆婆的丈夫,也就是男主角的爸爸,從頭到尾都沒有出現,隱喻了“丈夫”在男豬腳媽媽世界裡的缺失。

所以,未來兒媳的出現會直接影響婆婆對兒子的“介入”。比如說,如果兒媳在房裡的話,兒子選什麼襯衫就不是婆婆說了算了。這樣,婆婆就無法在生活中的點滴 “享受”那種“是兒子生活一部分”的感覺。

這樣的例子電影裡還有,就不一一列舉了。

第二,不受寵的媳婦熬成了婆

電影裡還有一個角色,是男豬腳的奶奶,也就是楊紫瓊飾演的婆婆的婆婆。電影裡非常明顯地表現出,男豬腳的奶奶也根本不喜歡男豬腳的媽媽,當著眾人的面都會數落她,不給她我們亞洲人最看重的“面子”。

比如,楊紫瓊包餃子,她的婆婆當著大家的面直接就說,你包的怎麼這麼難看。楊紫瓊飾演的 Mrs Yang就忍著,一句嘴都不敢回。

婆媳,天生死對頭-電影《摘金奇緣》(Crazy Rich Asians)趣評

還有,男豬腳跑去追女主,明明是他自己的主意,她的奶奶卻反過來嚴厲地責備男豬腳的媽媽,都怪你,都是你不好!

婆媳,天生死對頭-電影《摘金奇緣》(Crazy Rich Asians)趣評

可見,楊紫瓊飾演的婆婆在家族裡並不討她婆婆的喜歡,就連兒子得老太太的寵,也不能抵消老太太對她的厭惡。這個電影講的不是男豬腳媽媽的故事,不過用膝蓋也想得到,這麼多年她在這個超級有錢家族裡的生活一定不好過,天天看婆婆的臭臉,婆婆的氣一定沒少受。

受了傷害的人最常見的排解方式就是去傷害別人,由此傷害循環下去,我們中國正有句話叫“媳婦熬成婆”,說的就是男豬腳媽媽的人生啊。

什麼是“熬”?為什麼要“熬”,因為婆婆不喜歡你,還一直“介入”在你們的生活裡面,受著氣,又無法改變這種局面,只有“熬”。

“熬成婆”又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不再受婆婆的氣,還可以折磨兒媳婦玩,給兒媳婦氣受,這在古代也有個名詞來著,叫“站規矩”,哪個媳婦都要在婆婆面前“站規矩”。

所以,受了婆婆多年的氣,Mrs Yang怎麼可能看自己的兒媳順眼?其實瓏九覺得,就算是找個有錢人家的姑娘,Mrs Yang 一樣不會喜歡未來的兒媳,被“精神虐待”過的人,很難再“陽光”地看待世界和他人了。

電影結局是毫不意外的 Happy Ending,現實生活可能殘酷許多。

類似的戲碼曾經上演在很多人身上,不受婆婆待見,活活拆散一對鴛鴦。再不然,就算結了婚,婆婆一樣也是東找茬西找茬,不待見就是不待見,結了婚還是不待見。

為什麼在我們亞洲文化裡,類似的“婆媳問題”會這樣突出?

瓏九總覺得,對“個體訴求”的抹殺和壓抑是部分原因。

婆媳,天生死對頭-電影《摘金奇緣》(Crazy Rich Asians)趣評

要求“個體”為“家庭”犧牲和付出,那麼即便是面對不滿意的婚姻感情,女人不敢去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在婚姻裡忍辱度日,那麼情感寄託自然就放在子女,尤其是兒子身上,這個時候,兒子完全是她自己“人生夥伴”的替代品,當兒媳出現,“夥伴”要被分享了。

為什麼這樣的問題在歐美,尤其是美國、德國這樣的國家並不明顯,因為對他們來說,個體的權利的界限是一定要被尊重的。也就是說,兩個人的生活兩個人自己說了算,其他人任何人沒有權利“指手畫腳”。他們的個體之間界限分明,所以大家都各自過自己的生活,不會把各自的生活摻和在一起。

並且,在這樣的文化裡,當女人在婚姻中不開心,一般不會“忍辱負重”,通常會選擇結束,然後繼續尋找讓自己開心的人生伴侶,而不是以“兒子”作為人生伴侶的替代。

不過,歐美國家的這種“個人主義”當然也有缺點,那就是你的生活你自己負責,公婆沒有義務給你出錢出力的。

我們這邊,傳統的家庭倫理觀念和集體主義的價值取向早就了這邊獨有的“婆媳關係現象”。一時間,我們這邊也做不到像歐美那樣,在親戚之間都能做到“界限分明”。

瓏九不贊成那種要為家庭犧牲一切,甚至於自己的人生的觀點。像電影裡這樣的婆婆,可能和老公並不恩愛,但是打著“我為了兒子我為了家一定要忍下去”的旗號,實際上在用兒子做人生伴侶的替代品;等到兒子長大成人,還要對兒子耳提面命“媽媽為了你多不容易”,卻對兒子作為替代品的功效隻字不提。

兒子總是要去開拓自己的人生,兒子最親密的人總應該是他的妻子。而這一點,對於電影中這樣的婆婆來說打擊是非常大的。可是這又很悲劇,因為子女根本就不應該成為你的人生伴侶,這種角色定位是錯的

我們其實聽說過很多這樣的例子,單親媽媽不成家,獨自把子女養大,結果就是她會一直跟著子女,不管兒子女兒到哪都搬去和兒子一起住。這樣並不是一個健康積極的人生,因為對“兒子或女兒”角色的定位是錯誤的。就像“奇葩說”裡肖驍曾經分享他自己的經驗,他覺得媽媽在他小時候再婚非常好,因為她現在有自己的伴侶和人生,不然的話他的媽媽就會搬到北京一直和他一起住,他自己私密的個人空間就沒有了。

瓏九是比較傾向,即便是在家庭成員之間也是要建立一個清晰的“界限”的,有了“界限”也好說明,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可以做。建立的過程也許不愉快,但是有了“界限”的結果一定是讓人愉悅的!有了“清晰的界限”之後,對角色的定位要正確,伴侶是伴侶,子女是子女,混淆在一起就會出現問題。

最後,電影裡的女豬腳和婆婆最後一段對話融合了東方和西方的智慧,既體現了美式“個人主義”的教育,那就是追求和肯定自己的價值,自己的成就,又有東方“放棄和成全”的頓悟:女豬腳拒絕了男豬腳的求婚,對婆婆說,我愛他,我不忍心他為了我失去他的家庭,如果你將來有了滿意的兒媳,兒孫滿堂時,你要記住,這一切是因為我。”

婆媳,天生死對頭-電影《摘金奇緣》(Crazy Rich Asians)趣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