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報迴應樓市調控放鬆,購房者別被雜音干擾,該不該買房有了定論

黨報回應樓市調控放鬆,購房者別被雜音干擾,該不該買房有了定論

房地產變得越來越清晰,但是也越來越讓人更容易去帶節奏的誤讀,自從“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這個新定位出來後,到現在基本上大家已經形成共識,房子迴歸居住屬性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先是隨著經濟大環境的影響,以及房地產市場的降溫,讓不少專家站出來為房地產代言,口口聲聲說出沒有房地產救不了中國經濟的話,只有房地產才能拉動內需,甚至更是喊出買房愛國的口號。

緊接著經濟日報連續澄清,一句“房地產行業的作用也被無限放大”算是對這些所謂專家的一個有力回擊了。地方習慣於依靠房地產這一“來得快”的工具拉動投資、刺激需求。房地產對鋼鐵、水泥、建材、裝修、服務業等相關產業的拉動作用不可否認,但經濟增長的動力來自最終消費和生產率提高。

黨報回應樓市調控放鬆,購房者別被雜音干擾,該不該買房有了定論

或許這種回應又怕誤會吧,擔心我們的理解會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於是,經濟日報又喊話,應使房價收入比逐步回落,防房價大跌式調整。其實這些話很明確,就指出了房價的穩定性,可是還是被一些人解讀為房價又要大漲。

那我們就對當前表現出來的樓市變化進行一一解讀,看看國家到底是一種什麼態度。

1、不提房地產就意味著房價漲嗎?

有人說,12月13日的會議也未提及房地產,諸多傳言令外界對樓市調控猜測漸多。新城控股副總裁歐陽捷預計,調控政策會悄然放鬆,明年住房市場會出現回溫。而且不少人都持有這種觀點。

黨報回應樓市調控放鬆,購房者別被雜音干擾,該不該買房有了定論

其實不提房地產不代表房地產被放棄,更不是房地產調控要全面放鬆,而應該是保持現狀,那麼明年調控既不會太嚴也不會太鬆。經濟日報曾表示,目前,我國長期形成的房價看漲預期正處在轉變的臨界點上,房地產價格調整的影響開始向銷售量、資金端及土地市場傳導,整個產業鏈降溫意味著調控已經取得了階段性進展,這一調控成果來之不易,意義重大。

很可能調控不再更嚴厲,成交量可能會隨著市場穩定而活躍起來,但是房價會隨著上漲嗎?大局已定,房價不會大起大落,穩定才是根本。

2、發改委出融資新政,房企可以翻身了?

12月12日,國家發改委下發《關於支持優質企業直接融資進一步增強企業債券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通知》,表示支持符合條件的優質企業發行企業債券。其中房地產業作為“第四類”行業也赫然在列。有機構根據去年年報數據來篩選,12家左右的房企最有可能受益。但這些房企基本上都是大企業,所以未來的天下依然是大房企的,中小房企的生存壓力依然不小。

黨報回應樓市調控放鬆,購房者別被雜音干擾,該不該買房有了定論

有人再次說房地產又被當實體經濟列出來了,真是如此嗎?我們看到,新規扶持的是優質的龍頭企業,而小的開發商則會由於資金壓力面臨被淘汰出局。所以,調控的方向從來沒有轉變,一直堅持穩中有進。

3、經濟日報稱防房價大跌式調整釋放了什麼信號?

如今擔心房價持續下跌的人多了,這說明什麼?說明房價真的在降溫了。於是不少人又開始盼望著房價大跌或者擔心房價大跌。經濟日報稱,房地產調控的重點,在於抑制房價過快上漲,避免誘發樓市危機乃至更大範圍的危機,避免斷崖式劇烈調整。房價持續下跌也是有很大危害的。

在這樣的表態後,炒房者又開始興奮起來,號稱房價不允許下跌,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從來沒有說房價不能跌,而是房價既不能大漲,也不能大跌,即所謂的穩定,穩定,穩定。

黨報回應樓市調控放鬆,購房者別被雜音干擾,該不該買房有了定論

我們看看經濟日報18日文章,《排除干擾“雜音” 堅持房地產調控不放鬆》。對房地產隻字未提就意味著樓市調控政策鬆綁的分析毫無道理。“一個國家的經濟不是靠房地產獨大就可以發展的,一味地推高房價,擴張房地產業,只會給中國經濟積聚風險,降低發展潛能。”人民日報刊文《樓市平穩特徵明顯 迴歸居住成為共識》。所以還是那句話,不要聽風就是雨,更不要被別人帶節奏,購房者要心裡有數,穩定是不變的大局方向,沒有什麼轉向,調控從來就沒有變,短期內也不會變。該不該買房,只要你不炒房,需要則買,不需要沒必要再囤房搶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