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等多年才得正果,國產中距空空導彈發展歷程

中距空空導彈,因為其視距外的攻擊能力,自出現以來,一直就是戰鬥機的標配。國產中距空空導彈的發展,經歷了自研、下馬、引進、再自研的過程,厚積薄發,歷經四十多年,終於結出碩碩果實。

霹靂-4

霹靂-4是我國自行研發的第一種中距空空導彈。研發開始與1966年,該彈的氣動佈局與國美AIM-7D“麻雀”中距空空導彈類似,採用梯形主翼加三角形尾翼的常規佈局,制導方式為雷達半主動制導。

由於技術儲備不足,霹靂-4研製進度極為緩慢。一直到1984年才生產出首批整彈和發射配套裝置。然而霹靂-4性能水平僅相當於AIM-7的早期型號水平,已經無法滿足空軍的需求。1985年,霹靂-4項目下馬,停止研發。

苦等多年才得正果,國產中距空空導彈發展歷程

霹靂-4

霹靂-11

1988年,中國從意大利引進一批“阿斯派德”半主動雷達主導空空導彈,這是一種達到了西方國家先進水平的空空導彈。由於滿意其優異的性能,中國決定仿製“阿斯派德”的技術,而發展出來的空空導彈被命名為霹靂-11。1992年,霹靂-11由殲-8II首次試射成功,2002年,霹靂-11完成最後一次試射。

霹靂-11在九十年代中期開始服役,載機就是當年苦等霹靂-4而不得的殲-8II。甚至,早期的殲-10使用的中距彈也是霹靂-11。

苦等多年才得正果,國產中距空空導彈發展歷程

殲10掛載霹靂-11(左彈)

霹靂-12

霹靂-12於上個實際九十年代開始研發,是我國第一種主動雷達制導的空空導彈。該彈的發射距離達到70km,最大速度有4馬赫,最大使用過載38G。在2004年的定型打靶中,霹靂-12給出了12發12中的完美表現。霹靂-12的水平已經跟同期AIM-120、R-77旗鼓相當。

另外,霹靂-12還有一個外貿版本,名為SD-10(閃電-10)。該彈隨是梟龍戰鬥機的標配,隨著梟龍一起出口到巴基斯坦。

苦等多年才得正果,國產中距空空導彈發展歷程

掛載霹靂-12的殲-11B

霹靂-15

這是中國近幾年才研製成功的新一代空空導彈。實際上,這款導彈歸類為遠程空空導彈更為合適,因為它的射程超過了150km,速度達到了6馬赫。可以說,霹靂-15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中遠距空空導彈,已經超過歐美國家同類產品。目前,霹靂-15已經服役,裝備在國產殲-20、殲-11、殲-15、殲-16、殲10等戰鬥機。

苦等多年才得正果,國產中距空空導彈發展歷程

四代機發射霹靂-15想象圖

從霹靂-4到霹靂-15,這中間的曲折正是中國空軍技術發展的一個寫照。從當年沒有任何超視距作戰能力的裸奔狀態,到下現在長劍在手,百步穿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