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生前採訪:“我姓錢,但我不愛錢”

今天是他誕辰107週年,

讓我們一起來回望,

一位偉大的人民科學家,

他被譽為

“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

“兩彈一星”元勳

錢學森


錢學森生前採訪:“我姓錢,但我不愛錢”

有人說他一個人

抵得上五個海軍陸戰師。

他曾說:

“我的一腔熱血只圖報國。

我的根在中國。”

錢學森生前採訪:“我姓錢,但我不愛錢”

錢學森,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

錢老不平凡的一生。

立志報國,遠赴重洋

錢學森,1911年生於上海,祖籍浙江杭州。

父親錢均夫對兒子寄予厚望,希望兒子從事工程,將來學成之後,能夠用實業救國。當時,中國殘酷的社會現實更加堅定了錢學森奮發讀書的決心。

1929年,錢學森考入國立交通大學鐵道工程系。


錢學森生前採訪:“我姓錢,但我不愛錢”

少年錢學森與父親錢均夫

本科畢業後,錢學森考取了清華大學庚款留美名額。到了美國,錢學森的目光從路上瞄向了未知的天空。

錢學森放棄原來的專業,選擇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第二年,他獲得該專業碩士學位。之後,為了追求更深邃的知識,他來到了加州理工學院。在這裡,錢學森遇到了影響他一生的導師——世界著名科學家馮·卡門。

在導師的指導下,年輕的錢學森很快脫穎而出,成了當時美國科學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錢學森生前採訪:“我姓錢,但我不愛錢”

馮·卡門主持美國國防部科學諮詢團全體會議(站立者左二為錢學森)

錢學森在美期間,

曾獲得以下讓人驚歎的履歷。

1939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數學博士學位。

1943年,任加州理工學院助理教授。

1945年,任加州理工學院副教授。

1947年,任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錢學森生前採訪:“我姓錢,但我不愛錢”

年輕時的錢學森

錢學森35歲時,就成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終身教授。而大多數的學者都要從事20年以上的教學、諮詢和管理工作才能獲得這樣一個教職。

這個時候,錢學森已經是美國政府的科學顧問,獲准自由出入美國五角大樓。後來,美國軍方還破例授予他上校軍銜。

被軟禁五載,無法磨滅他的愛國夢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宣告成立。遠在美國的錢學森,對夫人蔣英說道:“祖國已經解放,我們該準備回去了。”


錢學森生前採訪:“我姓錢,但我不愛錢”

錢學森與蔣英

然而回國並沒有那麼順利,得知錢學森執意回國後,美國方面曾將他拘留在警衛森嚴的太平洋特米羅小島上。

錢學森生前採訪:“我姓錢,但我不愛錢”

在獲准保釋後,他便開始了完全喪失人身自由,錢學森被軟禁在家,不允許離開洛杉磯。每月還要隨時接受移民局的傳喚。這樣日子,持續了5年……面對美國官員的質詢,錢學森的回答擲地有聲:

“我必將效忠中國人民!”

錢學森生前採訪:“我姓錢,但我不愛錢”

錢學森接受美國移民局審訊

1955年6月的一天,錢學森及家人在極短時間內躲過聯邦調查局的跟蹤,躲進一家咖啡店,用香菸紙發出“求助信”。

一個月後,這封信靜靜地躺在周恩來的辦公桌上。

錢學森生前採訪:“我姓錢,但我不愛錢”

錢學森寫給從小撫養自己的太師公陳叔通的求救信

突破阻礙,回到祖國

在多方不懈的努力之下,經過長達5年的等待後,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及家人乘坐的“克利夫蘭總統號”,從太平洋彼岸起程,駛向遙遠的東方。

錢學森生前採訪:“我姓錢,但我不愛錢”

錢學森攜家眷歸國

這一天,美國洛杉磯時報的標題是:火箭科學家今日返回中國。

那時的中國剛剛經歷了14年抗日戰爭、3年解放戰爭以及3年的抗美援朝戰爭,緊接著而來的就是3年自然災害,萬里河山滿目瘡痍,千萬家園一片廢墟。那個年代,我們的國家連一臺洗衣機都造不出來。

可就是在那個年代,錢學森卻帶頭組建了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所。


錢學森生前採訪:“我姓錢,但我不愛錢”

1956年,毛澤東同志邀請錢學森赴宴,並坐在離自己最近的位置

一本《工程控制論》就是他報效祖國的底氣,是智慧和汗水的結晶;

一紙《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就是他報效祖國的決心,是對中國航空事業的長期規範和發展;

一句“外國人能幹的,我們為什麼不能幹”就是他報效祖國的動力,這是信仰的力量,更是必勝的信念。

一腔熱血,只圖報國

1956年,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錢學森任院長。

錢學森生前採訪:“我姓錢,但我不愛錢”

這標誌著,中國航天事業的創建!接下來,就是錢學森帶領中國“兩彈一星”事業“高歌猛進”的時代!

錢學森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共和國軍人。中央軍委任命錢學森為國防科技委員會副主任。儘管沒有軍銜,他卻成為指揮國防科技戰線千軍萬馬的將星北斗,攥緊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錚錚鐵拳!


錢學森生前採訪:“我姓錢,但我不愛錢”

錢學森榮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作為一名軍人,他兌現了自己的使命與擔當。新華社發佈的《錢學森同志生平》中概括了他的11項“第一”。

中國第一枚近程地地導彈發射試驗

中國首次導彈與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

中國第一次潛艇水下發射導彈……


錢學森生前採訪:“我姓錢,但我不愛錢”


這些“第一”改變了中國, 更加改變了世界!

1960年11月5日,中國第一枚彈道導彈“東風一號”試射成功。


錢學森生前採訪:“我姓錢,但我不愛錢”

東風一號準備發射

1966年10月27日,中國“核導彈”發射成功,有力地回擊了美國人對於我國有“彈”無“槍”的嘲諷。


錢學森生前採訪:“我姓錢,但我不愛錢”

1966年,中國第一枚核導彈點火發射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錢學森生前採訪:“我姓錢,但我不愛錢”

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2003年10月16日,“神舟5號”發射成功,中國實現首次載人“飛”天。


錢學森生前採訪:“我姓錢,但我不愛錢”

中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如果沒有錢學森,中國火箭工業也可能成功,但至少會晚20年。


錢學森生前採訪:“我姓錢,但我不愛錢”

錢學森雕像

“我姓錢,但我不愛錢”

這是錢永剛對父親錢學森生前,印象最深的一句話。


錢學森生前採訪:“我姓錢,但我不愛錢”


錢學森生前採訪:“我姓錢,但我不愛錢”

錢永剛回憶起父親錢學森,將獲得的中國科學院獎金,捐給了剛剛興建的中國科技大學,支持家境困難的同學。學校用這筆捐款買了一百多把計算尺。


錢學森生前採訪:“我姓錢,但我不愛錢”

中國科技大學給錢學森的感謝信

而當初拿到計算尺的同學,很多人後來都成了我們國家最前沿領域的科學家。他的學術精神和人格魅力,照亮了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

“我僅是滄海一粟,真正偉大的是黨、人民和我們的偉大國家。”

在榮譽面前,他不居功、不自傲,始終堅持:“導彈航天是成千上萬人的事業,不是一兩個人能搞成功的。一切成就歸於黨,歸於集體,而我只是黨領導下的這個集體中的千分之一,萬分之一。”


錢學森生前採訪:“我姓錢,但我不愛錢”

晚年時代,錢學森和夫人蔣英

這就是錢學森,

一個立體真實、有血有肉,

無比愛國的錢學森。


錢學森生前採訪:“我姓錢,但我不愛錢”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

向錢老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