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位山水達人展開競技文化之旅,這檔春節綜藝到底有啥好看?

這是一場坐遊中國的發現之旅。多層次、多視角、多領域呈現美麗中國的多元圖景。

這是一次蕩氣迴腸的競技之美。數十位選手高水平、高層次、高技巧展現對祖國河山的深度瞭解。

繾綣情腸的藍天綠水、豪情滿懷的雪山冰川、萬千氣象的森林峽谷、雄渾無垠的戈壁沙漠,在節目中一一呈現。

數十年如一日的深情守護、眷戀不已的家鄉味道、潛藏心底的濃濃鄉愁、故土難離的鄉土情懷,在節目中徐徐展開。

它就是春節期間以央視賀歲檔播出的全國首檔大型生態文化節目《綠水青山看中國》第二季。節目以美麗中國、生態保護、地理文化為主軸,以綠水、青山、林草、溼地、沙土、生物、海洋、自然保護區和家園為分場比賽主題定位,66位“ 山水達人”以答題的形式角逐單場冠軍和總冠軍,環環相扣,懸念迭起。再加上著名學者蒙曼、酈波和地理學者張捷跨界融合,精彩點評,使得節目一經播出,就引發諸多關注,成就了一場“觀山水、識中國”的發現之旅、競技之旅、文化之旅以及大美中國之旅。

66位山水达人展开竞技文化之旅,这档春节综艺到底有啥好看?

圖為《綠水青山看中國》第二季節目畫面

每一幀視頻都有技術重現的力量

《綠水青山看中國》第二季共分九場,每場時長都長達90分鐘,但是看下來,觀眾卻不會覺得累。這一方面,與比賽的精彩程度有關,另一方面,也跟節目的“好看”密不可分。

“好看”的原因之一,在於引入VR技術,虛擬再現美麗中國。

曾經我們感慨,“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只是人們心中的美好願望與理想,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應用,這些美好願望都變成了現實。

《綠水青山看中國》第二季引入VR技術,量身定做VR虛擬互動產品,讓觀眾體驗到了真實可感的互動場景,領略到了別具風情的生態奇觀。如節目第七場,“保護區”主題那一期,一隻豹子從舞臺上方騰空飛入舞臺中央,嚇了主持人任魯豫和李思思一大跳。還有廣西左江白頭葉猴、長江中華鱘、南海海底世界等自然場景,都通過虛擬動畫與大屏幕影像實現了配合呈現,細節更加生動。

“好看”的要素之二,在於藉助輔助設備多方呈現。

我國80% 的自然保護區都安裝了紅外相機,這些“秘境之眼”以最獨特的觀察自然的視角,記錄下了最真實的動物狂歡節。這些罕見畫面以試題方式在節目中展現。比如,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肖治術老師展示紅外相機鏡頭下,一隻大熊貓沒有在吃竹子,而是在啃食一隻羚牛的屍體,用鏡頭語言證明了熊貓不是素食動物,而是肉食動物,讓我們得以窺見許多動物不為人知的一面,也因此對它們的生存狀態產生更多的關切與思考。

“好看”的原因之三,在於藉助實物直觀呈現題目。

在節目現場,通過實物和專業嘉賓直觀呈現競賽題目。譬如國家天文館的張超現場展示顯微攝影下,取自不同沙漠的沙礫形態,看似千篇一律的黃沙,竟然千姿百態,如晶瑩剔透的寶石。大自然不僅有氣勢磅礴的壯美,微觀世界也無比驚豔。

此外,舞美方面,節目組也大膽創新,綠水青山的視覺意向處處可見,如以線條勾勒遠山,將綠水引入舞臺,屏幕如同看中國的眼睛等等。

“添一片綠葉,換一方藍天。”第二季雖然結束了,但帶來的啟示與精神仍在。在相關部委的支持下,北京將府公園開闢出3畝“綠水青山生態林”,選手可以在這裡種下樹苗,留下一片永久森林,為更廣泛的生態行動起著更長久的示範引領作用。

每一道題目都潛藏一道風景

從形式上來看,《綠水青山看中國》第二季是一檔比賽,66位來自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山水達人”,通過答題的形式角逐上場答題權,並通過淘汰賽、車輪戰等形式角逐單場冠軍和總冠軍。

題目則融合地理、歷史、人文、自然保護、生態旅遊等豐富的知識,設置奇妙且有趣。如“天門山因何而得名?”“五臺山為何被稱作清涼山?”“‘不教胡馬度陰山’裡的陰山是哪座山?”……一道道題目,引發了人們無數的好奇。

但是,對於觀眾來說,這絕不僅僅是一檔比賽那麼簡單。導演組導演張睿智說:“如果我們的重心在比賽競技,那我們在2017年的時候就叫‘ 中國地理大會’了,何必叫《綠水青山看中國》呢?節目承載的本質就不一樣。”

那麼,節目承載了怎樣的厚重本質呢?

其實,從節目的名稱即可以看出—— 綠水青山看中國,節目希望更多展現的是祖國的江山如畫,綠水青山,而節目的核心理念則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為了讓理念落地生根,節目組通過哈尼梯田、海草房、桑基魚塘、雙心滬等傳統農耕和海洋文化,傳達人地和諧的生態觀念。為了更立體形象化地展示,在選手答完每一道題目之後,還會播放視頻短片進行更豐富、更詳細的背景介紹。

於是我們知道了,地處秦巴山區的四川省巴中市,不僅擁有我國看紅葉最漂亮的地方——光霧山,是我國第36個世界地質公園,而且擁有千年古道——米倉道,發生過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

我們知道了,武夷山不僅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遺產,擁有地球同緯度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中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生態系統,而且是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之一,是國家探索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的先行先試區。

據節目組透露,在節目中出現的城市或地區大多都入選了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或是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

與此同時,嘉賓精彩絕妙的點評更堪稱點睛之筆,為節目增添了亮點。節目組請來了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蒙曼、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酈波等備受觀眾喜愛的嘉賓,在每一位選手答題之後,對題目進行更豐富、更立體、更全面的延伸性解讀。

比如,從古至今,江西廬山有3500多位詩人留下了16000多首詩詞。為什麼和廬山有關的詩詞這麼多? 蒙曼的解釋為觀眾解開了疑惑,原因在於其便利的地理位置。廬山地處九江,九江號稱“ 七省通衢”,便於文人遊覽。

所以,這是一檔集知識、文化於一身的科普節目,讓人“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讓大家在欣賞祖國大好河山的同時,又增長了見識、豐富了認知。

每一位選手都自帶時代風采

你知道可可西里無人區為什麼會成為動物天堂嗎?知道舟山的帶魚為什麼會這麼好吃嗎?知道我國哪個省擁有海洋平原沙漠平地等多種地貌嗎?

對於大部分觀眾來說,這些題目仿若天書,難以回答。但是,對於參加《綠水青山看中國》第二季的選手來說,這些題目簡直信手拈來。

這些選手來自各行各業,既有海洋、測繪、國土、林業等自然資源行業從業者,也有旅遊、鐵路、電力等行業的勞動者,還有熱愛大自然的攝影師、揹包客、教師、學生、退休公務員等,印象深刻的是,還有一名四歲的兒童。他們所經歷的往事、所從事的行業、所擁有的技藝,讓他們都有著各自傳奇的故事。

他們是大好河山的熱愛者——

選手梁宇,是一名地圖技術審查員。地圖上山川河流的蜿蜒曲線讓他有想去看看的衝動,那些千變萬化,蔚為壯觀的景色,每一處細節都堪稱鬼斧神工。梁宇覺得,自己有責任守護這中國之美。

李天強,是一位互聯網培訓講師,但更是“遊俠”強子。他曾親身經歷過身邊萬物化為廢墟的汶川地震,也曾徒步洛克線,深夜翻越無人區。一次又一次近距離觸碰死神的面容,李天強從來沒有懼怕過,在他看來,大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沒有什麼能夠阻止他探索世界的決心。

還有帶著妻子一塊來參加節目的海洋工程師吳非洋、成就兒時夢想終成一名中學地理教師的張嘉玲、喜歡收集車票的航空公司職員趙倡……

他們讓我們看到了,對未知世界那份強烈的求知慾、無畏的探索精神,對祖國大好河山的那份熱愛。

他們是綠水青山的奉獻者——

選手馬菲峰,就職於國家電網重慶市電力公司,從事高壓輸電線路帶電檢修工作。他其實從小就患有嚴重的恐高症,但每天都“行走在生命禁區”。為了安慰擔心的母親,每次登塔作業,他都會拍攝祖國大好河山的照片發給媽媽,並留言說,“媽媽,天空很美,我想帶您去看不一樣的風景。”

選手馬洋,是一位颯爽的女飛行員,每天都在藍天之上俯瞰祖國大地。她的丈夫也是飛行員,經常是妻子回家了,丈夫還在出差,丈夫剛回來,妻子又走了。女兒今年才3歲,平常上幼兒園只能靠姥姥姥爺接送。她沒有給孩子足夠的相處時間,卻把自己更多的愛奉獻給了祖國的藍天。

還有開創“葉脈刺繡”的貴州女孩楊麗,把苗繡藝術和當地自然資源相結合,帶領村民把落葉變財富,實現脫貧;曾經在天眼FAST 課題組學習實踐的選手沈宇洲,揭秘天眼大鍋佈滿孔洞,為底下的動植物留出雨水和陽光的通道……

一場場比賽,讓我們認識了這些最可愛的人。而他們的故事與經歷,也告訴更多人,節目裡的每一位選手是我們芸芸眾生中的一份子,而只要努力,在各自的崗位上拼搏與奮鬥,每個人也都有機會像他們一樣,成就閃閃發光的自己。

更多精彩,請關注中國環境APP

長按識別左邊二維碼關注我們

中國環境報社旗下媒體包括中國環境報、《環境經濟》雜誌、中國環境APP、中國環境網、中國環境新聞微信、中國環境新聞微博等。為維護自身版權利益,制止非法轉載行為,特此鄭重聲明如下:

1、任何媒體機構及營利性組織,凡在互聯網、移動客戶端、微信和微博等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中國環境報社所屬版權的新聞作品,須事先取得中國環境報社的書面授權後,方可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和轉載,且必須為作者署名,並註明來源,同時按有關國際公約和我國法律的有關規定向中國環境報社支付版權費用。

2、任何媒體機構及營利性組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中國環境報社所屬版權的新聞作品。對於侵權行為,中國環境報社將予以警告。

3、對於警告無效者,中國環境報社將採取包括但不限於公開譴責、向國家版權行政主管部門舉報、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權訴訟等多種措施以維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屆時產生的一切後果由侵權人承擔。

4、對於各類非法轉載行為,歡迎讀者舉報。

版權合作聯繫電話:010-67172392

侵權舉報聯繫電話:010-67112822

z[email protected]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