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畢生的愛恨情仇,全涮進火鍋裡了

我畢生的愛恨情仇,全涮進火鍋裡了

謹以此文,獻給我的畢生摯愛:火鍋。

別誤會,我這個畢生摯愛火鍋,就是字面意思的火鍋,英文叫法Hot pot。

我來解釋一下為什麼要說火鍋是畢生摯愛。

週末整理手機相冊,發現三分之一的照片都是大型火鍋吃拍現場。

我邊看照片邊捏了捏自己肚子上的肉,感到身上的脂肪並沒有辜負被我吃掉的火鍋。

然後想想這些年在吃貨自我塑造的這條路上失去了很多(比如身材),每每想要放棄的時候,只要吃一頓火鍋,就又有了堅持下去的勇氣。

如此正能量的情感輸出,感動的我不禁嚥下了一大口口水,遂決定撰文一篇,為火鍋唱讚歌。

銅鍋涮肉教會我的人生要義

我畢生的愛恨情仇,全涮進火鍋裡了

我們家以前大年初一有個約定俗成的習慣,中午要吃銅鍋涮肉。

大概是為了寓意一家人就要整整齊齊,熱熱鬧鬧的?

那時候北京人家裡好像都會備著一個銅鍋。

東來順那麼貴,菜量也小,普通人家吃不起呀。

所以大家想吃涮羊肉了,一般都是自己在家搞定的。

雖然是清湯鍋底,但是想要吃上火鍋,也是有一個製作流程的。

我個人覺得最重要的環節是燒炭和小料調配。

我畢生的愛恨情仇,全涮進火鍋裡了

先說燒炭吧,這個銅鍋涮肉必須燒木炭。

首先得先把炭給燒起來。

這是一技術活兒,比如我們家就我二舅和三舅會這個。

他倆還使用不同技法,並且還都看不上彼此,有點兒同行相輕的意思。經常是炭還沒著,他倆先火冒三丈了。

我畢生的愛恨情仇,全涮進火鍋裡了

然後說一下蘸料吧。

實事求是地說,我覺得銅鍋涮肉的精髓就在那一碗麻醬。

這個麻醬並不是買了就能直接倒碗裡吃的。

買回來的麻醬都是比較稠的,一定要用水解一下,讓它變稀了才能當蘸料。

蘸料也不能只有麻醬,還得加上醬豆腐(豆腐乳)、韭菜花、小香蔥和香菜,這才算是標準的銅鍋涮肉蘸料。

至於食材,羊肉、百葉、粉絲和火燒是必須登場的。其它的可以自行搭配。

吃的過程中還得備個小碗兒從鍋裡撇沫子,羊肉一涮就會出沫兒。

講個悲傷的故事吧。

你看這個銅鍋很高對吧,它不像別的火鍋容器那樣是可以平視的。

所以涮的時候呢,要時刻保持警醒。

假如你非常大松心地把食材扔進去就不管了,一來無法隨時觀察它們熟了沒有,二來它們會自己飄走。

等你下筷子去夾的時候,早就被別人撈走了。

所以吃銅鍋涮肉也是非常考驗腕力的,舉著筷子一定不能松。

雖然我後來更加痴迷於川渝火鍋,但是吃銅鍋涮肉也讓我從小明白了一個道理:

自己想要的東西一定要牢牢抓住不能鬆手,沒有什麼是會一直在原地等你的,一不留神就會跑到別人的碗裡。

川渝火鍋鑑證的絕美友情

我畢生的愛恨情仇,全涮進火鍋裡了

川渝火鍋其實也是有區分的,四川火鍋的鍋底是清油主打,重慶火鍋則是牛油主打。

我不是當地人,關於烹製手法和飲食文化就不詳細展開了,怕說得不專業。

還是從一個對川渝火鍋情深不能自已的食客角度說一下吧。

雖然我和火鍋的緣分從小就開始了,但是之前一直保持著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狀態。

真的迸發出激烈的情感火花,是從川渝火鍋紅遍祖國大地開始的。

我畢生的愛恨情仇,全涮進火鍋裡了

第一次吃正宗的四川火鍋,夾起一片涮好的牛肉,放進油碟蘸了蘸,然後送進口中。

那一刻的感覺,怎麼形容呢?

這麼說吧,白素貞在斷橋上遇到了1700年前救她的小牧童,只看一眼,就芳心暗許。

我在成都某家火鍋店吃火鍋,只吃一口,就銘心刻骨。

並且我還不需要像白素貞似的還得在船裡施法測試許仙就是小牧童。我就吃了一口,就確定此生離不開四川火鍋了。

我畢生的愛恨情仇,全涮進火鍋裡了

講個感人的故事吧。

有一次我和朋友去重慶,不想去那種網上推薦的網紅店裡盲吃。

於是早上吃個小面就問收銀員哪家火鍋店最好吃,路上買杯奶茶也問,問來問去大家給出的推薦都不一樣。

那就一家一家的吃起來吧。

我畢生的愛恨情仇,全涮進火鍋裡了

但是吃到第三天第五頓的時候,我就感覺腸胃有點兒扛不住了。就和朋友申請說能不能吃點兒別的。

朋友翻著小白眼表示:我們來重慶不就是為了吃火鍋的嘛!你不可以這樣沒有自信!

我繼續裝得楚楚可憐地商量說:“要不然你吃,我陪著你,只看不吃?”

朋友小嘴一撇:“這樣我會感到很孤單的。吃火鍋就是一群人的狂歡嘛。是朋友就要一起分享嘛!”

當時我心裡面罵著“哪個是你朋友?”,但還是一起去吃了。

吃完剛出店門沒幾步就不行了,打個車子趕緊回酒店。

那天下午我一直呆在酒店的衛生間裡哀嚎:“你個瓜娃子,害死老子嘍!”

朋友們,一個人如果願意陪你連續吃三天重慶老火鍋,請一定要珍惜他(她)。

藏在火鍋裡的親疏遠近

我畢生的愛恨情仇,全涮進火鍋裡了

先講個冰冷的故事吧。

有一次,我必須和公司裡一個死對頭吃飯。

既然是死對頭,關係肯定不好。

除了關係不好,三觀、思維方式還都相悖,沒話聊。

最最要緊的是,這位死對頭先生有點油膩。

別誤會,我這裡完全沒有諷刺對方的意思。

我說的油膩就是肉眼可見客觀存在的油。頭髮看著像是煮完放了一個星期的掛麵,身上總散發著一股過期色拉油的味道,手指甲裡也常塞滿一些黑色物質。

本來這是人家的個人生活習慣問題,我也沒立場說三道四,只不過因為要同桌共餐,才不得不留意了一下。

無論炒菜、日料還是西餐,兩個人面對面又沒話可說,總感覺氣氛會很尬。

吃火鍋呢,我又十分擔心死對頭手上的黑色物質掉進鍋裡。

我畢生的愛恨情仇,全涮進火鍋裡了

思來想去,最後選了一家港式海鮮粥火鍋店。

這家店有個特點就是不需要客人自己動手,添粥添菜下海鮮全部都是服務員代勞。

我想著有服務員在旁邊,冷場的時候可以轉頭和服務員對話呀,而且也不用擔心死對頭自己動手的時候指甲裡的黑色物質掉進鍋裡。

然而事實證明我還是天真了。

鍋裡升騰出來的那一團熱氣,服務員時不時輕聲細語“要不要下蝦滑?要不要下蔬菜?”的詢問,竟也沒能打破我和死對頭之間的冷場。

明明一鍋好粥,喝到嘴裡卻不覺得暖。

我畢生的愛恨情仇,全涮進火鍋裡了

那次之後,我發現,火鍋雖然熱鬧,但是也要和對的人吃。

什麼是對的人呢?

是在菜單上勾了肥牛蝦滑黃喉鵝腸鴨血之後,也不忘幫不愛吃肉的朋友點上青菜鮮筍菌菇的人。

是你把心愛的食物下到鍋裡,被對方夾走也不覺得鬱悶的人。

是不會阻止你再要一盤肥牛的人。

是面對著他(她),即使被熱氣燻的脫了妝也不會覺得不好意思的人。

是在你聊到眉飛色舞的時候,默默幫你把在鍋裡已經待了15秒的毛肚夾進碗裡的人。

藏在火鍋裡的美好時光

我畢生的愛恨情仇,全涮進火鍋裡了

我是一個成立了14年的火鍋組織的成員。

一開始這個組織叫“少女火鍋天團”,現在更名為“中年少女火鍋天團”。

天團裡一共四名成員。大家14年前職場初相識,一見如故。

從鴛鴦鍋時代一路吃到了現在的四宮格、九宮格時代。

一起度過了無數鍋裡來鍋裡去的美好時光。

我畢生的愛恨情仇,全涮進火鍋裡了

就這麼吃著火鍋,有人結婚了,有人生娃了,有人移民了。

火鍋話題也從“男朋友又惹我生氣”變成了“我得給娃再報個興趣班”。

我們想著這個組織要一直運轉下去。將來七老八十了,也還能坐在一起,吃火鍋聊八卦。

當然,那時候也許只敢挑戰清湯鍋了。

好了,關於火鍋,就說這麼多吧。

因為,我又有點兒餓了。


copyright 2019 貓左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