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的羊羶味從哪來?為啥內蒙的牧區羊肉沒有羶味!

羊肉的羊羶味從哪來?為啥內蒙的牧區羊肉沒有羶味!

羊肉火鍋是聚會中不可缺少的一種食物。說到羊肉的好處,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曾有記載:“羊肉溫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益腎氣……治虛勞寒冷,五勞七傷。”《羊城晚報》也說,羊肉性偏溫,具溫補陽氣,滋養陰血的功效,適合凍手凍腳、關節冷痛、體質虛寒及痛經人群。

羊肉總是有一股羊羶味,很大一部分人對這種味道有一定的牴觸心理,但又有人說,羶味越大說明羊肉的質量越好。那麼,羊身上的羶味是從哪裡來的?烹飪時如何巧妙地去除羊羶味呢?羊肉的質量真的可以通過羶味大小來衡量嗎?

羊肉的羶味其實是由羊特殊的消化系統造成的。據《生命時報》介紹,羊是反芻動物,胃裡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在消化脂類的過程中,會產生一些揮發性的脂肪酸,並融入羊的脂肪裡,形成羊羶味。

羊的羶味原因主要有:品種、飲食結構、生長環境、生活習性。

品種:有的羊主要用來產羊毛、羊絨;有的羊適合產肉;有的羊毛肉兼用。不一樣的羊基因上就決定了他們羶味的大小。

飲食結構:有的羊純吃野草、野中藥,像大部分野生山羊,羶味就比較小;有的三個月吃草,三個月吃穀物育肥待宰,就像人一樣,吃的比較雜,羶味就自然小一點。

生長環境:水、氣候、溫度都會影響羊在不同階段的生長,從而引起他們肉質結構的變化。

生活習性:如果該羊生前熱愛運動,飲食健康,心情舒暢,羶味就會小一點。反之,羊圈裡長大的羊羶味就會大。

為什麼內蒙古羊肉沒有羶味?

羊肉的羊羶味從哪來?為啥內蒙的牧區羊肉沒有羶味!

一年四季天然草場放牧

內蒙古的羊群在春、夏、秋季不圈養,自由在羊盤上散臥,這就避免了圈養使羊糞便異味通過羊的皮膚毛孔進入體內而產生羶味的現象,因此羊肉無羶味。

春天,為“換青”的季節,羊挑青草吃跑的很快,這種情況叫“跑青”,牧民不讓羊空跑路而吃不飽。要頂風出,順風歸,並照顧經冬後體弱的“乏羊”。

夏季,牧人選擇涼爽、通風的地方放牧,注意太陽和風向,一般上午順風出順風歸;下午頂風出,順風歸。保證羊一天飲一次水,還要讓羊適當舔食一些鹽和鹼。夏抓肉膘,秋抓油膘。牧民說:“有油有肉,冬春不愁”。

抓秋膘甚為重要,要儘量延長放牧時間,穩遊慢趕,讓羊吃飽吃足,少跑路。儘量讓羊多吃些百合科蔥屬植物,如野韭菜、野蔥等等。

冬季做好保膘保胎,照顧孕畜,不飲冰茬水,注意保溫保暖。

內蒙古羊的放牧方式不同於內地,羊群在純天然的草場放牧,只吃草尖。不連根採吃。不食人工飼料。羊按不同季節的體內需要採食不同的牧草,每天都不在一個地方放牧。

如何巧妙地去除羊羶味?

如果是燉煮羊肉,可通過以下方法:

羊肉的羊羶味從哪來?為啥內蒙的牧區羊肉沒有羶味!

1.在燉或煮羊肉至七八成熟時,放入切好的水蘿蔔片,待羊肉煮熟後,羊羶味會小很多。如果水蘿蔔放的比較多,羊羶味基本聞不出來。

2.放入適量的花椒,能去除羊肉的羊羶味。

羊肉的羊羶味從哪來?為啥內蒙的牧區羊肉沒有羶味!

如果是炒羊肉,可通過以下方法去除羊羶味:

1.倒入適量料酒。炒羊肉前,放入適量料酒進去,能有效去除羊肉的羊羶味。

2.放入少量的味精。雖然味精吃多了對人體健康不利,但是為了去除羊肉的羊羶味,可以在羊肉七八成熟時放入少量味精。

3.放入適量生薑片。生薑能有效去除羊肉的羊羶味,在炒或煮羊肉前和蔥段一起放進鍋裡即可。

羊肉的羊羶味從哪來?為啥內蒙的牧區羊肉沒有羶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