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歐洲軍”,這事兒能成嗎?

法國總統馬克龍近來重提歐洲自建軍隊的言論引發各方關注。在美國總統特朗普2小時內連發5條“推特”對馬克龍冷嘲熱諷後,德國總理默克爾11月13日力挺馬克龍,稱歐盟領導人應考慮自建一支“真實且真正的歐洲軍”,以保護歐洲安全。構建“歐洲軍”似乎為歐盟勾勒出一個美好未來,但前進的道路分外曲折。法國媒體評論認為,馬克龍的計劃看上去很美,但有點“超現實主義”。

打造“歐洲軍”,這事兒能成嗎?

新挑戰遠大於新機遇

馬克龍想要打造一支怎樣的“歐洲軍”?這支軍隊應對的首要威脅和主要使命是什麼?它的指揮體制、官兵和預算來源、裝備與訓練體系等如何規劃?換言之,“歐洲軍”的建立,是政治、戰略、財政、組織、技術和文化等多個維度交織的問題集合,在可預見的未來,馬克龍和其他歐洲政要很難就此給出一系列方案,即便有了方案,歐盟內部也很難迅速達成共識,更別提執行起來有多複雜。

打造“歐洲軍”,這事兒能成嗎?

對歐洲而言,防務合作從來不是新鮮話題。上世紀50年代,歐洲國家就將一體化的希望寄託在防務領域,發現“此路不通”後,才轉向“低政治”功能性產業合作,最終在經貿和金融領域實現高度一體化。此後數十年,每當國際格局和歐盟內外安全形勢變化,大西洋關係經受考驗時,防務合作這一提法就會再度出現。不過,在歐盟已實現對外政策這一“高政治”領域的高度協調後,防務合作仍是雷聲大、雨點小。

當下,美國日益顯現戰略不確定性、北約在烏克蘭和敘利亞問題上呈現出僵化臃腫態勢、防務開支對國內經濟造成顯著壓力、《中導條約》退約風波引發美俄軍備競賽焦慮等,都是歐洲國家領導人重提防務合作的重要背景。上述情況雖為歐盟防務合作提供一定的勢能,但也增加了新的分歧和障礙,凸顯出歐盟自身的脆弱性。

打造“歐洲軍”,這事兒能成嗎?

歐盟國家內部存在兩個最大的政治與戰略分歧,一是如何看待大西洋關係,二是如何看待歐俄關係。面對特朗普屢次任性和失信,法德兩國認為歐盟需要增強自身戰略自主性,建設在北約框架外的軍事行動和危機管控能力。這一主張得到經濟壓力較大、痛恨特朗普“逼債”的西南歐國家支持。在對俄議題上,法德希望塑造更具建設性的關係,與俄羅斯在伊朗核問題、敘利亞和平進程、天然氣供應等事務上保持協調與合作。奧地利、匈牙利等中歐國家,在對俄務實合作問題上更為積極。在波蘭、羅馬尼亞和波羅的海三國眼中,美國及北約是最重要的安全提供者,俄羅斯是最危險的敵人,這些東歐國家不僅迫切希望美國在俄羅斯周邊加大“威懾性軍事存在”和反導部署,還在北約海外行動和費用分攤中爭當模範。特朗普威脅退出《中導條約》,進一步撕裂歐盟內部團結。波蘭不僅斥巨資採購美製短程戰術導彈和防空反導系統,甚至對美國退約表示理解和支持,這與多數歐洲國家態度背道而馳。

合作成果恐付諸東流

此前,法德兩國循序漸進提出“永久結構性合作”和“歐洲干預倡議”,推動新一輪歐盟防務合作。“永久結構性合作”著眼於防務技術合作和聯合研發,且已確定的聯合研發項目,多偏重聯合訓練設施、戰場基礎設施及後勤保障、海上掃雷和護航等技術難度小、投資少、通用前景好、政治敏感性低的領域,未涉及通用主戰系統、聯合指揮和通信系統等前沿技術領域,這一路徑有助於研發機構和企業間增強合作基礎和紐帶,為未來高階段聯合研發奠定基礎。“歐洲干預倡議”著眼於低烈度和非傳統威脅,重點是協調歐洲國家在非洲等地區的撤僑疏散等非軍事行動、增強聯合應對自然災害能力,法德等發起國希望通過這一合作框架,在組織層面培植軍隊間的共同文化,為未來真正意義上的歐洲軍隊做準備。

打造“歐洲軍”,這事兒能成嗎?

上述兩項合作倡議,最大限度控制了防務合作背後的政治、經濟和技術風險,特別是刻意避免“繞開美國”“架空北約”嫌疑,是歐洲國家當前可選擇的最合理路徑,若假以時日、不斷積累,有望實現跨越式發展。但馬克龍在美俄歐多國元首面前高調的“歐洲軍”表態,以及此後不斷髮酵的美法外交鬧劇,不僅增加了美國的疑慮,也嚇壞了那些希望循序漸進、務實合作的小國盟友。

馬克龍演講一出,立即引起西歐、中歐多國反對,最先表態支持的是俄羅斯,但這種支持只會加劇歐洲小國的擔憂。他們擔心,繼續追隨法國將得罪美國和北約,甚至淪為法俄關係緩和的犧牲品,這使得剛剛重回正軌的歐盟防務合作有可能再度停滯。

實際上,歐洲一些國家軍隊間的“融合”已有先例。比如,荷蘭軍隊1個機械化步兵旅和1個裝甲旅已加入德國國防軍快速反應師和第1裝甲師,羅馬尼亞軍隊第81機械化旅將加入德國國防軍快速反應師,捷克軍隊第4快速部署旅也將成為德國國防軍第10裝甲師的一部分,但這種“融合”往往是自下而上、瓜熟蒂落的過程。目前,只有地緣、歷史和文化上高度親近,軍隊裝備體系高度一致的國家間,才能出現軍隊的高度一體化,如北歐國家間的高度防務合作,得益於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和芬蘭的地緣和文化相近,部隊長期進行聯合訓練等。德國與荷蘭、羅馬尼亞、捷克間的軍隊一體化,除上述原因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經費,在預算壓力面前,一些軍隊往往整建制劃入別國軍隊,與後者共用一套裝備。這些案例雖鮮活生動,但很難被放大成整個歐盟防務一體化的藍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