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關係素來不睦(至少表面上看起來如此)眾人皆知,有巴勒斯坦小兄弟在,背地裡眉來眼去另說,誰也不好意思公開與以色列勾肩搭背,但擅長經營“形象工程”的以色列有自己的招兒,當地時間2月6日,以色列駐海灣國家“虛擬使館”重新開館!
“虛擬使館”實際上是以色列外交部在社交媒體推特上的一個賬號,始建立於2013年7月,但在一年多之後就停止更新,此次重新開館,或者確切地說是重新發文,也被以色列認為是“加強與阿拉伯國家對話的重要一步”。以色列外交部在推文中表示,希望虛擬大使館能夠幫助加深以色列人民和阿拉伯各國人民在各個領域增進相互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重新開館正值教皇方濟各和美國籍猶太教拉比(宗教學者)馬克·施奈爾訪問阿聯酋前後,該賬號也發文透露,迪拜政府已經向馬克·施奈爾表態,將正式承認酋長國範圍內猶太后裔的身份,這也為迪拜第一座猶太教堂的修建鋪平了道路。
“虛擬大使館”其實並非以色列首創。馬爾代夫和瑞典等國曾在美國網絡虛擬社區“第二人生”中設立“虛擬使館”,宣傳本國旅遊資源的同時,也向社區使用者展示自身文化形象,但這種公共外交行為與現實生活並無關聯,並未引起大眾關注。2011年12月6日,美國國務院宣佈在網上開設美國駐伊朗“虛擬大使館”。儘管只是“虛擬大使館”,美國也曾在開張時大肆鼓吹。時任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在“開館儀式”上發表致辭,歡迎伊朗民眾登錄這一在線外交機構,與美國政府進行“開放和沒有顧慮”的交流。“虛擬大使館”能夠受理簽證、留學申請,併為美國公民提供領事服務。不出意料的是,“虛擬大使館”開張後一天後,伊朗民眾用境內IP地址就已經無法訪問這一網站。一條波斯語提示信息說:“依據網絡犯罪相關法律,網站無法登錄。”
事實上,拋開“虛擬大使館”不談,以色列近期與阿拉伯國家,特別是海灣國家的公開互動較此前頻繁了不少。2018年初以來,先後有多位以色列高官訪問阿曼和阿聯酋等海灣阿拉伯國家,其中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曾對阿曼進行正式訪問,這也是1996年以來以色列總理首次正式訪問阿曼。以色列文化體育部長也在此後訪問了阿聯酋。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一輪訪問在海灣國家得到熱情回應,並罕見地被當地媒體公開報道。在阿曼,內塔尼亞胡會見了阿曼蘇丹(最高領導人)卡布斯·本·賽義德,阿曼電視臺還播放了內塔尼亞胡參加一系列會議的照片和視頻。以色列柔道代表隊在阿聯酋阿布扎比參加國際比賽期間,主辦方首次允許升起以色列國旗和奏響以色列國歌。2018年10月,阿曼外交事務大臣優素福·本·阿拉維在巴林出席阿拉伯國家安全論壇時曾公開表示,“現在可能是把以色列當成與其他國家一樣對待的時候,它也應該擔負相同的義務。”
事實上,以沙特為代表的海灣阿拉伯國家在巴以問題上表態一直相對較為剋制。五次中東戰爭海灣阿拉伯國家都沒有直接參戰,而1982年首次提出的解決巴以問題八項原則,也就是著名的“土地換和平”,也正是海灣大國沙特提出來的。而根據以色列媒體報道,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2018年3月訪美期間,曾在紐約會見猶太教拉比,並與以美國猶太聯盟和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為首的右翼猶太組織進行了罕有的跨信仰對話,而在2017年6月開始的卡塔爾外交風波當中,一向對阿拉伯國家內部事務選擇置身事外的以色列也罕見的選擇公開站隊沙特等國,對卡塔爾“支持恐怖主義”表示強烈譴責。
時至今日,在阿拉伯國家內部紛爭不斷、阿盟組織作用逐漸淡化和周邊伊朗和土耳其等大國虎視眈眈的大背景下,不少阿拉伯國家逐漸改變了過去以阿拉伯民族整體利益為導向的路線,換而言之,就是開始敢於將從前背地裡做的事情放在臺面上,也樂於以各自國家利益為先,特別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上臺之後,公開宣佈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之後,並不斷撮合以沙特和阿聯酋為代表的海灣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改善關係,將伊朗樹立為兩者共同的敵人,雖不敢說海灣國家與以色列同仇敵愾建交指日可待,但雙方未來建交的可能性著實大大增加。
閱讀更多 李關夏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