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我老家這樣過年

和大城市的同學聊天時,談到過年的話題

現在年味越來越淡了,問我在農村老家是怎樣過年的?


知否知否,我老家這樣過年


其實,城市和農村一樣,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衣食住行大大改善,人們期盼過年的心情也就淡了。

現在很多年味只留在記憶裡了。


知否知否,我老家這樣過年


傳統春節,是從正月初一一直到正月十五。而忙年,是從一進臘月就開始了。

兒時,在我們偏遠的山村,留在記憶中的,是放寒假後到山上撿柴火和無休止的推碾推磨。

知否知否,我老家這樣過年


那時只有磨麵粉才去機器磨坊,其他食物加工都是用石碾石磨。

全村就三盤碾,而石磨每家都要置辦一盤

近年底,大家都忙起來,紛紛去排隊推碾,碾小米麵做米麵、米湯,碾大豆磨豆腐,碾黍子米蒸年糕,碾玉米攤煎餅--------


知否知否,我老家這樣過年


那時最煩的是磨豆腐了,做豆腐的豆漿要細,所以石磨填料時遵循少添勤添原則,圍著磨盤轉三四個小時,早頭昏腦漲了。

現在石碾偶爾用用,而石磨徹底被機械替代了,已經退出歷史舞臺了。


知否知否,我老家這樣過年


辦年,就是準備過年食物。

爺是村裡的赤腳醫生,附近村子的老鄉有個頭疼腦熱的,爺要出診,所以辦年的大部分活就落在娘身上了。

娘要攤好幾盆煎餅糊子,煎餅摞起來有一米多高,可以一直吃到出正月。


知否知否,我老家這樣過年


在農村,過年哪家攤的煎餅多,哪家的女主人就持家能幹。

那時,孩子們最期盼的還是煮豬下貨和做豆腐、炸魚炸肉。

爺把豬頭及下貨清理乾淨,用燒紅的鐵鉤條烙豬頭清理豬毛,我和弟弟妹妹跑前跑後,燒水,倒清洗的髒水,這時候,誰都十分賣力。


知否知否,我老家這樣過年


大塊的木柴燃著,肉在大鍋裡翻滾,撲鼻的香味讓我們幾個亟不可待了,爺將肉從大鍋裡撈出來,放到陶瓷盆裡,一邊趁熱剔豬骨,一邊把瘦肉塞進我們的嘴裡,大快朵頤也無非如此吧,現在想起來都吧唧嘴。

煮肉的老湯不能浪費了,加蘿蔔片子、曬乾的豆角扁豆,又是一道美味。


知否知否,我老家這樣過年


做豆腐,是苦活,又是技術活,從碾豆瓣、泡豆瓣、磨豆漿、布袋過濾、大鍋燒豆漿、滷水點豆腐、壓榨成型等十幾到工序,歷時近一天。

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做豆腐的技術在於滷水點豆腐,火候和用量的把握十分關鍵,所以這項工作都是由老人完成。豆腐成型時就要半夜了,孩子們忍著寒冷,一次一次的去廚房打探。豆花好了,娘舀起一碗,加一點韭花醬,我們就亟不可待的享受起美味來。豆腐成型了,娘切一盤大塊豆腐,盛一碟蒜泥,首先端到老人面前,讓長輩嚐鮮。

臘月二十六,娘來電話說,下午準備炸菜、炸魚炸肉了,讓閨女回家趁熱吃呢。


知否知否,我老家這樣過年


臘月集是必須要趕的,兒時為了去買件新衣服和幾掛鞭炮。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不必到集市上買衣服了,但是我每年除夕都去石佛集上轉一轉。

俗話說,除夕天下集,窮漢子集。這天集上還是人來人往,多是為年貨查缺補漏。

買棵竹子放在院子裡掛燈籠,寓意家庭事業長青。

給孫子孫女捎串糖葫蘆,是做奶奶的牽掛。


知否知否,我老家這樣過年


從集上回來,趕緊趁著天暖和,打糨子貼春聯、羅門錢 。自己寫的春聯,越瞅越不順眼,好賴就這樣了,明年是該好好練練毛筆字了。


知否知否,我老家這樣過年


傍晚,娘和兒媳們先給車頭老爺貢品,保佑一家人安安全全。

看春晚、吃團圓飯,是過年的標配。

遠處的鞭炮響起來了,敬奉天地的貢品擺起來了,願神靈佑護一家人健健康康,是老人的心願。

知否知否,我老家這樣過年


知否知否,我老家這樣過年


給孩子們壓歲錢,忘了買紅包了,自己DIY一個,創意一下,也不錯,呵呵。


知否知否,我老家這樣過年


妹妹做的小桔燈不錯,孩子們喜歡。


知否知否,我老家這樣過年


煙花是孩子們的最愛,你一個我一個,燃起來!


知否知否,我老家這樣過年


初一大拜年,平時寂靜的石板小路上熱鬧起來了,人們見面說著祝福的話,孩子們比誰家的糖果更好吃更高級。拜年上午就基本結束了,熱鬧的街道下午歸於寂靜。


知否知否,我老家這樣過年


知否知否,我老家這樣過年


初二開始,出門看舅、岳父母、七大姑八大姨,現在很少留下吃飯的了,客套一番,然後去下一家。

古老的禮儀漸漸淡化了,缺少了席間的家長裡短、陳穀子爛芝麻,剩下的只是客套話,親情也就淡漠了。

很快,初七,上班了。

期待明年春節更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