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的“232” 難捱的汽車業

保密的“232” 难捱的汽车业

“投資者應該為美國政府今夏之前徵收臨時汽車關稅做好準備”,幾天之前,摩根士丹利已經率先發出這樣的警告,如今這一關鍵的決定也迎來了最終時刻。當地時間17日,這份由美國商務部起草的關於美國進口汽車關稅的報告將呈交給美國總統特朗普。但悲觀的情緒卻始終籠罩在汽車行業,市場普遍認為,留給汽車業的希望並不多。

“232”來了?

根據外媒的報道,美國官員此前證實,17日這份調查報告將如期提交給特朗普,該報告將對美國是否應當以及如何推出“汽車關稅”給出建議。而白宮將有90天的時間做出關於關稅的決策。在做出是否徵稅的決定之前,特朗普政府可能選擇暫不公佈該報告的具體建議,但路透社預計,這份報告將建議美國政府向其他國家和地區進口的汽車及零部件徵收最高可達25%的關稅。

市場彷彿已經默認了汽車關稅的落地。高盛分析師Alec Phillips指出,徵收暫時性的汽車關稅的可能性為40%,目的是爭取歐盟或者日本做出更大的讓步。摩根士丹利也預計,美國政府大概率在今年下機之前徵收臨時汽車關稅。

去年5月,在轟轟烈烈的鋼鋁關稅頭陣之下,汽車行業的“232調查”撲面而來。當時美國商務部表示,出於國家安全的角度考慮,根據美國1962年《貿易拓展法》第232條款的規定,美國政府將調查進口車輛和零部件是否威脅美國汽車行業的健康以及研發高端新技術的能力,此後特朗普也威脅要對外國製造的進口汽車徵收高達25%的關稅。目前,美國對進口輕型車、進口皮卡徵收25%的關稅,對進口小型車徵收2.5%的關稅。

這半年多來,美國和它的夥伴們的關係一直都被這份關稅陰霾所籠罩,美歐關係更是因此幾經波折。去年7月,美歐雙方貿易戰突然降溫,美國同意暫不施加汽車關稅,但如今隨著“232調查”結果的逼近,這場短暫的“熄火”也面臨著重燃的可能性。

四面樹敵

汽車關稅危機四伏,不巧的是,歐盟偏偏又在這個時候出了風頭。當地時間15日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歐盟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達到了1397億歐元,比2017年多出201億歐元。對於隱藏的危機,“我們已經準備了一份從美國進口的價值200億歐元的進口商品清單,可以採取反制措施。如果我們受到打擊,我們將會做出反應”。上個月,歐盟委員會貿易總幹事讓·呂克德馬蒂還在布魯塞爾對歐洲議會委員會做出如上表述。

在汽車關稅這件事上,歐盟著實不敢掉以輕心,畢竟汽車出口是歐盟最重要的一筆生意。數據顯示,僅僅是德國就貢獻了全球超過20%的汽車出口量,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而排在其後的日本則貢獻了13%的出口量。德國聯邦經濟部的一份研究報告警告,美國政府威脅把進口汽車關稅稅率由現行的2.5%提升至25%,這將給德國汽車業造成約50億-70億歐元損失,將拉低德國國內生產總值約0.2個百分點。

更為重要的是,現在的汽車關稅已經不僅僅是解決貿易逆差的工具了。外媒報道曾提到,特朗普很可能用汽車關稅要挾歐盟,要求歐盟在其他方面進行合作。例如美國方面希望歐盟納入農業談判,但歐盟方面並無此意。不久前,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汽車行業官員也向媒體表示,他們預計該報告至少會建議一些關稅,以便政府可以利用調查結果作為今年與日本和歐盟談判的槓桿作用。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楊水清對北京商報記者分析稱,特朗普執意加徵汽車關稅除了爭取歐盟或者日本做出更大的讓步,還可能打算通過此措施保護本國汽車產業。

而與歐盟一同等待這場“宣判”的還有日本、韓國等國家。數據顯示,韓國2017年對美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的出口規模為198.2億美元,佔整體貿易順差額的99.4%。日本與美國的貿易順差達到600多億美元,而日本汽車的逆差就佔了將近一半之多。

不划算的買賣

對於美國加徵汽車關稅這件事,特朗普彷彿在打一場一個人的戰爭。去年7月19日美國商務部召開的汽車及零部件“232調查”聽證會上,來自美國和其他地區的44個利益相關方進行發言,其中43家都表示反對加徵汽車進口關稅,唯一讚同的是代表美國汽車工人利益的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

美國汽車研究中心的一項研究也表明,汽車關稅將使美國消費者購買汽車的平均成本提高4400美元,汽車銷量每年或將下降200萬輛,這將導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減少近600億美元。

關稅的影響已經率先在汽車行業裡蔓延開了。福特汽車首席執行官吉姆·哈基特就曾告訴彭博社稱,僅僅美國政府加徵的鋼鋁關稅就已經讓福特汽車損失了大約10億美元的利潤,“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我們所用的大部分金屬在美國境內採購。如果這樣的情形持續下去,將造成更多損失”。

楊水清分析稱,一旦關稅落地,將波及汽車製造商、投資者和相關政府。受預期影響,大眾集團、豐田汽車、寶馬集團以及戴姆勒等美國汽車出口量較大的車企股價將出現再度下滑。此外,影響幅度也與徵稅比率密切相關,若徵稅25%甚至更高的進口關稅,將對全球汽車產業鏈產生負面影響;若徵稅10%,這也是大概率事件,實則是將目前2.5%的汽車進口關稅提高4倍,與歐盟對進口汽車關稅持平,將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不會大範圍影響汽車行業的各細分領域,對車輛製造商、零部件供應商、車輛經銷商等微觀主體的負面影響整體可控。

看似不划算的買賣,但對特朗普而言卻有著不一樣的意義。汽車行業作為美國的核心製造業之一,是特朗普兌現競選承諾,促進美國製造業迴流的重要通道。而在這之前的減稅及放鬆監管等措施也著實讓美國製造業呈現出些許復甦跡象,但美國達拉斯、紐約、費城、里士滿和堪薩斯聯儲發佈的去年12月製造業指數顯示,這五大聯儲區域內製造業指數集體下滑,達拉斯聯儲公佈的調查受訪者匿名評論稱,鋼鋁關稅、油價下跌和利率上升等均是抑制增長的因素。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楊月涵/文 李烝/製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