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投摩根七年老將孟亮四產品跌幅相當,交叉持股同淪陷

上投摩根七年老將孟亮四產品跌幅相當,交叉持股同淪陷

文/《號外財經haowai.com》厲山

隨著2018年已經走完,近一年來的基金業績也逐漸被投資者關注,然而對於有外資“血統”的上投摩根基金公司來說,這一年來可謂“黑暗”。

據《號外財經haowai.com》瞭解,該公司近一年來有七成產品都為虧損,權益產品更是有九成都是虧損。而上投摩根阿爾法、上投摩根核心成長、上投摩根轉型動力3只基金跌幅均超過四成,並且在各自的類型中處於墊底水平,讓基民苦不堪言。

李博管理經驗“青黃不接”

近一年2產品業績墊底

從2004年成立至今,上投摩根基金公司也有十多年的發展歷史了,然而儘管如此,其規模也並沒有進入到千億元以上。這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權益類基金業績欠佳,而對於一個有國際一流投資機構“血統”的基金公司來說,這樣的業績實屬不該。

數據顯示,該公司目前的管理規模超900億元。從55只權益產品的業績看,近一年來,有50只基金都為虧損,這其中,擁有3年多經驗的李博,管理的上投摩根阿爾法、上投摩根核心成長成為公司墊底的產品。

《號外財經haowai.com》獲悉,上投摩根阿爾法成立於2005年10月份,累計收益高達300%以上,而這一結果則完全靠2006年至2007年的那一輪牛市。當時該基金淨值連續上週超過300%,但此後的業績卻是漲漲跌跌幾乎持平。從2008年之後的10年,幾乎累計就沒有什麼盈利,也是夠奇葩了。

目前的基金經理李博自2009年3月至2010年10月在中銀國際證券有限公司擔任研究員、自2010年11月起加入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擔任基金經理職務僅有3年多,這樣的經驗對於基金經理來講正是“青黃不接”的時期。相比“菜鳥”來說,李博還有些經驗,但又剛剛經過資本市場洗禮不久,對行情把握即自信有處於飄忽不定的階段,而正是這樣的情況,才更讓人擔心。

從2015年9月份,李博獨自管理上投摩根阿爾法,受益於重倉成長股,該基金在2015年下半年市場回調後又迅速反彈。而在2016年,雖然A股普跌,但李博憑藉重倉傢俱家電及科技龍頭公司,最終令基金淨值僅下跌了9.82%。而這些公司在去年的科技股大漲行情中,漲幅明顯。

連續的“運氣”並不能代表能力,在今年以來,李博依然重倉科技股和傢俱家電股,但這一次,市場卻了其重重的一擊。

從近一年的各季度看,其走勢持續惡化,今年更是加速下行,即使從基金淨值看,也已經明顯的踩錯了行情,但李博卻仍然執迷不悟,今年各季度前十大重倉股幾乎一樣,可謂是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終,令今年內業績虧損達34.64%,加上去年四季度,近一年虧損高達41.44%。歐菲科技、康得新、信維通信、索菲亞、大華股份等重倉股跌幅巨大,而基民才是最終的損失承擔者。

另外,作為股票型基金的上投摩根核心成長也同為李博管理,儘管在2015-2017年業績都為正,但在今年前三個季度淨值卻分別下跌-4.39%、-16.15%、-17.59%。近一年業績累計跌幅41.38%,而且該基金還是主動管理的股票型基金中,近一年業績倒數第三名。

7年老將孟亮4產品跌幅相當

交叉持股同淪陷

上投摩根轉型動力在近一年的業績中虧損了41.22%,根據《號外財經haowai.com》瞭解,這隻基金的基金經理孟亮,此前曾在多家公募基金公司任職,更擔任過國投瑞銀基金公司投資副總監,而今擔任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國內權益投資一部副總監兼高級基金經理一職,累計經驗長達7年。

在孟亮接手上投摩根轉型動力之後,受益於去年的牛市行情,其盈利達到過20.33%,但進入到今年,卻一舉將此前的盈利吐回,8個月後即虧損了35.73%。

《號外財經haowai.com》觀察其重倉股,華友鈷業、天齊鋰業、歐菲科技、信維通信等今年跌幅巨大的股票倉位都非常重,個股始終佔基金淨值比例的5%以上,如此重的倉位加上股價大跌,基金淨值想不跌都難,而上投摩根轉型動力也在所有混合型基金近一年業績表現中位居後十名之內。

不僅如此,由孟亮管理的上投摩根中國優勢、上投摩根智選30也位居上投摩根基金公司近一年跌幅前6名之中,由此,孟亮的產品在跌幅前6中佔了3席。這兩隻基金在近一年的業績中分別下跌了38.43%、37.7%。

從孟亮管理的上投摩根轉型動力、上投摩根中國優勢、上投摩根智選30這三隻基金三季度公佈的前十大重倉股看,交叉持股現象非常明顯。華友鈷業、歐菲科技、信維通信、涪陵榨菜四隻個股被上述三隻基金共同持有,其餘個股雖然各不相同,但行業卻非常接近,多數都為消費行業個股,比如恆順醋業、涪陵榨菜、口子窖、貴州茅臺等,其次還有保險、家電行業個股也非常明顯。

但從三隻基金近一年的業績來看,各季度均為下跌,除了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外,其餘跌幅都在10%以上,交叉持股的弊端顯露無疑,而這還是出自7年老將之手,更讓人無法理解。

從基民的反應看,更換基金經理、失去信心等心情非常明顯,這對於公募基金公司來說可謂是最大的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