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是賺不到錢的”:聽聽400多位離職老師的自述

“學校,是賺不到錢的”:聽聽400多位離職老師的自述

據調查,越來越多教師“逃離”公辦學校,去往了教育培訓機構,很多老師也向我們詢問教育培訓機構到底怎麼樣。

今天我們通過四百多位離職老師們的真情吐露,讓大家逐漸看清機制內外的不同待遇和不同優劣勢。

以下文章中不會以偏概全地下結論,這裡只是討論大致的現狀而已;

只希望老師們可以在來自全國的同行的描述中,對自己目前的教師工作有個對比參照,開個眼界!

“學校,是賺不到錢的”:聽聽400多位離職老師的自述

/1/

為什麼越來越多教師“逃離”公辦學校

去往教育培訓機構?

我們先來看下公立學校的工作時間

【1】

來自雲南的youyou老師,她沒當班主任的工作時間:

(兩個班)一文一理一週正課15節課;

兩個晚自習,三個早自習;

週末補課,兩週放一次完整的週末。

【2】

來自涼山的Tina老師沒當班主任,帶兩個班:

一週正課16節;

早自習5節,晚自習4節;

週末不補課,一週一放。

【3】

來自紹興的素心老師分享了她們那兒班主任的工作時間:

一天十六個小時的工作!

刨去中間早飯半個小時,中飯半個小時!

午休一個小時,晚飯半個小時!

“學校,是賺不到錢的”:聽聽400多位離職老師的自述

教師只是一份平凡職業,請理性看待他們的離開

自從“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的中學女心理老師辭職“出走”以後,似乎老師辭職的新聞便不時進入人們視野,每當出現這樣的新聞,總會引起人們的熱議。

在辭職、跳槽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兒的當下,為什麼教師改行卻總能掀起輿論的熱議?只因大家為這個行業賦予太多光環,請理性看待,摒棄這些偏激言論:

01

放棄“無上光榮”的人民教師就去當個機構的銷售?

正解 :每個職業都是平等的。

02

老師辭職是不是工資低福利差壓力大?

正解:工資問題只是一方面,不能一刀切。

03

當老師不能轉行?

正解:對於老師的職業規劃,我們應該予以尊重。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也是自身價值的一種體現。

而只有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創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來。


/2/

公立學校和培訓機構

分別的優勢是什麼?

  • 公立學校

關鍵詞:

穩定,安逸,完整制度,對教師自身素質要求相對沒有那麼嚴格

【1】來自涼山的Tina老師是一位公立學校的老師,他們那兒一般的公立學校,不做班主任的話,下課就可以走人了;優點是穩定,缺點是收入不高。而且Tina老師認為,國家重點高中肯定是優於私立學校的。

【2】來自六安的Sally老師認為,公立學校的心理壓力會比私立或機構小一點,想賣力會很累,但是就算你偷懶呢,工資也少不了你的;

【3】不過在公立學校待了超過五年的Nessa老師說:講真的,公立學校有相對來說完整的制度。提升自己也不錯;

【4】來自廣東的Caroline老師是一位來自東莞某私立學校的老師,之前也分別在廣州和佛山的兩所公立學校實習過。Caroline老師的感覺是,一般的公立學校的壓力普遍小,3點鐘可以下班接孩子的情況不少,也有自己熱愛教學加班到7點多的老師,主要是看自己的想法。

  • 培訓機構

關鍵詞:

名師口碑,嚴格教師培訓制度,競爭壓力促進教師不斷自我提升,小班教學,能者多錢,平臺大

【1】來自北京的Janet老師說,在培訓機構,你一旦做成名師的話,口碑出去了,學生的連帶效應非常強大,週期兩年到三年;

”在培訓機構能夠學到很多是因為機構對於新老師,大多數都有至少一個月的培訓+磨課,有些是帶基本工資的培訓,有些不帶;而且之後在機構,每週也都會有教研活動;所以在機構,對老師的素養要求還是挺高的,所以大家也看到在機構教書出來的老師,都挺自信大方,且還會講段子!”

“就目前情況來說,機構嚴格的培訓制度,雖然壓力大,真的能學到很多,然後競爭的關係,會讓自己特別有動力去自我提升學習等等,對以後職業發展來說,我覺得這才是我最看重的,是關鍵;”

“所謂的辦公室政治,不知道是不是這方面我比較愚鈍,目前沒發現,我覺得目前我的狀態是也不用迎合討好上級,課上好了,家長認可了,也不需要看誰的臉色;”

【2】來自南京的 Sophie老師在機構呆了五年了,她比較喜歡機構的小班教學,可以關注每一個孩子,上課的話很有激情!

【3】來自深圳的Kary老師覺得機構的錢多,且平臺大,還有就是在機構其實是一直處於競爭狀態下的,可以不斷的激發自己的學習動力;在機構,歸根結底就是優秀的老師,給的課就多,獎勵就多,賺的就多(支持能者多得,而不是能者多勞);所以,在結構,就是能力說話的!

【4】來自北京的Dorthy老師覺得在機構學習的機會不少,自我提升的動力也很足,能專心教學;家長的話,只要課上好了,大部分都是會追著你上的。不過培訓能學到不少。

“學校,是賺不到錢的”:聽聽400多位離職老師的自述

/3/

那些仍堅守的教師

更需要被鼓勵被呵護

曾幾何時,教師像公務員、醫生一樣是令人嚮往的鐵飯碗,談辭職更是天方夜譚。

而如今,辭職教師逐漸增多。一位從教30年的教師這樣說:“剛開始很震驚,現在聽得多了竟然麻木了,連身邊的熟人離開也覺得正常。”

“學校,是賺不到錢的”:聽聽400多位離職老師的自述

而如今,辭職教師逐漸增多。一位從教30年的教師這樣說:“剛開始很震驚,現在聽得多了竟然麻木了,連身邊的熟人離開也覺得正常。”

教師辭職的現象已經不是個例。據調查,公辦學校教師辭職逐年增多,主要有四個原因:

一是教師職業辛苦,年輕人吃不消不願意做;

二是教師收入偏低,骨幹教師紛紛出走另覓高薪工作;

三是“編制”的巨大誘惑正在消失;

四是教學、社會輿論壓力太大,學生太難教。

那麼,針對當下的這些情況,有什麼方法嗎?

1、提高工資待遇——安心從教的穩定劑

囊中羞澀見人慚愧,青春年華如此狼狽。 ——生活

對策: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2017年工作要點》中就提到:“著力完善教師工資待遇保障機制,依法保證教師工資待遇;全面落實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鼓勵各地提高補助標準,依據學校艱苦邊遠程度實行差別化補助,擴大補助範圍。”

只有生活有了保證,老師們教學的心,才能更堅定。

而關於提高工資待遇這件事情,比起不斷頒佈的政策,更重要的是真正的落實。

2、保障職稱評定——安心從教的興奮劑

不評不甘心,參評特累心,落評更灰心。——評職那些事

對策: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明確要求“各地要研究完善鄉村教師職稱(職務)評聘條件和程序辦法,實現縣域內城鄉學校教師崗位結構比例總體平衡,切實向鄉村教師傾斜”“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注重師德素養,注重教育教學工作業績,注重教育教學方法,注重教育教學一線實踐經歷”。有了這樣的好政策,擴寬教師職業發展空間,相信職業認同感會成為老師們紮根講臺的一支“興奮劑”。

真正的職業認同感除了來自於國家,更要來自於社會的每一個人,而這件事情似乎還任重而道遠,但這件事不僅重要,而且關鍵。

3、為教師減負——安心從教的舒緩劑

會議多、檢查多、評比多! ——老師三多

對策:2017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陳寶生部長已經明確表態,“現在基層對評審評比評估“三評”問題意見很多,教育部制定了三評清單辦法,今後不在“三評”清單的不能開展檢查。各地也要抓緊清理規範,用清單確認檢查事項、減少檢查事項、規範檢查事項,讓學校靜心辦學,讓老師潛心育人。”

讓教育迴歸教育的本質,讓老師們都能安心的把心思都放在教學上,這才是我們想看到的教育!

4、增強教師培訓實效——安心從教的充電劑

下班開會,放假培訓,天天學習不懂社會,內容脫軌。——無效培訓

對策:2017年教育部發布的《關於大力推行中小學教師培訓學分管理的指導意見》,教師培訓不再是各地甚至各學校“隨心而為”的了,而是成為了真正規範化的學習活動——培訓建立在明確流程之上,培訓內容經過科學制定,培訓考核有了準則,考核結果甚至會影響到教師的職稱評聘、認證。

關於公立學校,培訓機構的薪資待遇哪個好?

我們就不說了,畢竟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老師們在和小編的聊天中,都有這樣一個感慨:

體制內是深水,體制外是江湖!

唯有不斷學習、不斷成長的老師,才不會忌憚這個時代的變化之快!

— THE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