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重回中國,你要學習他們

從一家單純的搜索公司發展成美國最為成功的互聯網企業,谷歌無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企業文化與市場策略等方面,谷歌的獨特幫助它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成功。這些成功可以被看成一個財富神話,更可以讓後來者從中得到太多的啟示,種種跡象表明,谷歌要重返中國,而你,可以可以他們~~~

1、積極進取

2002年,谷歌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Larry-Page。在斯坦福大學發表演講時,他給該校當年畢業生的建議是:“不要停下來”。另一位谷歌聯合創始人塞吉-布林(Sergey-Brin)曾提出要求,谷歌應敢於冒更多風險,大力改善谷歌搜索技術質量,以向用戶提供性能更佳服務。

谷歌CEO埃裡克-施密特(Eric-Schmidt)表示:“我個人一直把谷歌定位於一家非常重要的公司,而公司兩位聯合創始人一直要把谷歌建設成為一家特色鮮明的公司。”

美國風險投資家邁克爾-莫里茲(Michael-Moritz)曾向雅虎和谷歌投資。他表示,雅虎和谷歌的創業激情都很高,但二家公司的企業文化卻有著重大區別。他將谷歌描述成一家“罕見”的公司。

莫里茲說:“我曾長期同雅虎打交道,能夠感受到雅虎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忠誠。但在我同谷歌接觸的頭18個月到兩年時間內,我強烈感受到谷歌同雅虎有著巨大差異。谷歌企業文化紮根於其創始人,雅虎也是如此。由於谷歌聯合創始人同雅虎聯合創始人的性格不同,導致兩家公司的企業文化存在重大差異。”

莫里茲認為,由於楊致遠和戴維-費羅(David-Filo)兩人的創業激情不及谷歌兩位聯合創始人,這也是楊致遠和費羅兩人不願直接參與雅虎管理工作的部分原因。

2、有所不為

如果僅有創業激情,而工作目標不專一,就會迷失方向。谷歌兩位聯合創始人既能保持創業激情,又能專注於原定目標。蘋果CEO史蒂夫-喬布斯(Steve-Jobs)曾對此有著準確的闡述:“說起目標專一,似乎是說我們認同自己計劃開發的產品。但實際情況是,我們還得拒絕大量其他絕好的產品創意。這就需要我們謹慎選擇好產品開發計劃。也就是有所為,有所不為。”

3、遠見卓識

即使有了創業激情,又能夠做到目標專一,但如果缺乏遠見,公司同樣也不會有發展前途。谷歌最有遠見的策略就是:讓全球網民能夠快速查找到自己希望看到的各類信息。

正因為確定了這種長遠目標,谷歌推出了常規搜索、新聞搜索和書籍搜索等互聯網服務,併成功開發了自家文本搜索廣告平臺;在谷歌獲得廣告收入的同時,也降低了網民使用谷歌搜索服務的成本。此外,谷歌還推出了電子郵件、谷歌地圖、日曆及其他互聯網產品和服務。

4、團隊精神

谷歌允許員工拿出20%時間來關注同自己所在部門無關的研發項目,並大力參與開源項目,從而創立了一種新型員工管理模式。佩奇對此表示:“即使是科技公司,也得講究團隊合作精神。我們得讓所有員工都能夠平等參與各類項目,而不是由管理人員分派來分派去。”

5、工程師為王

對於硅谷絕大多數技術工程師而言,他們所扮演的角色,有點像媒體公司的電視劇編劇、電影導演或作家。他們是科技公司的內容創建者。在谷歌,任何工程師才可以提出自己產品創意,即使相應產品最終失敗也沒有關係。

谷歌兩位聯合創始人每週都會抽出時間,同該公司技術工程師舉行會談。目前各大媒體公司正面臨著互聯網、數字化等時代潮流的挑戰,如果媒體公司希望在數字化時代佔據先機,就應考慮借鑑谷歌重視工程師的做法,即重視媒體公司的技術人員,而不是將他們冷落在一旁。

6、用戶第一

谷歌之所以能夠在全球範圍內具有很高知名度,原因就是該公司傳達了這樣一種理念:用戶需求第一。雖然谷歌絕大部分收入來自網絡廣告,但對於普通網民而言,他們根本不必理會這一點,因為所有網民可免費使用谷歌搜索服務。不僅如此,谷歌各項產品還一直重視提高用戶體驗。

佩奇對此表示:“我們必須認識到,用戶永遠是對的。我們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讓用戶更容易使用我們的產品。如果你不聽從用戶的建議,別的公司就會這樣做。”

7、亦敵亦友

“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句名言,同樣也適用於企業關係。而互聯網產業的本身特點,也模糊了企業之間“競爭對手”的傳統定義。

谷歌以搜索引擎服務起家,隨後又開發出網絡廣告業務。近年來,谷歌正大力實施其業務多樣化策略,其中包括視頻共享、雲計算(CloudComputing)、手機服務等等。就谷歌AdWords廣告平臺而言,谷歌在借該平臺盈利的同時,也同美國各大報業集團及媒體公司達成了廣泛合作關係。而這些合作伙伴,同谷歌實際上保持的是一種亦敵亦友關係。

8、避免犯錯

谷歌以用戶需求為第一的市場策略,無疑是其取得市場成功的法寶。然而誰也不保證自己不出現市場失誤。如谷歌的數字圖書館項目,其本意是為了方便用戶搜索書籍,同時也是為了給谷歌帶來更多廣告收入。但該項目遭到了多個國家政府和行業機構的批評。此外,一些美國隱私保護機構還表示,谷歌涉嫌收集用戶個人隱私信息。

9、未來難料

就目前看來,谷歌似乎已經“堅不可摧”。但10年前的的美國在線(注:即目前時代華納旗下子公司AOL)同樣也似乎是堅不可摧。業界人士認為,雖然谷歌正實施業務多樣化戰略,但這些策略是否能夠取得成功,則仍有待於進一步觀察。

10、“生命雖長,時不我待。”

谷歌CEO曾表示:“如果我們回顧往昔,生命其實很長;但我們現在的時間其實並不多,因此必須趕快行動起來。對我個人而言,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想方設法解決當前面臨的問題。對於數年前曾經面臨的問題,我們往往已經忘得一乾二淨。因此我們每面臨一次挑戰,實際上也是面臨一次新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