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中國自動駕駛公司,能被蘋果視為直接競爭對手?

美國當地時間1月30日,一位名為“Jizhong Chen”的蘋果自動駕駛工程師,被FBI指控竊取蘋果秘密的自動駕駛汽車計劃的商業機密。根據FBI及蘋果方面的資料顯示,Chen申請了兩份外部工作,其中一份工作是一家在中國的公司,被蘋果認為是其自動駕駛汽車項目的直接競爭對手。

關於“Jizhong Chen”所受的指控,這裡就不做過多的討論,目前的信息都是源自“NBC Bay Area”的報道,這是6個月內第二起被蘋果控以涉及竊取其自動駕駛汽車項目的華人工程師。在2018年7月,aoLangZhang被控以類似的罪名。

在這裡,更願意討論是話題是,哪家中國自動駕駛公司,能勝任蘋果直接競爭對手之稱。能夠成為直接競爭對手的兩家公司,要在以下幾個方面構成:1、市場方向;2、技術路線;3、技術水平;4、投入情況;5、公司規模等。首先要看蘋果自動駕駛汽車項目的發展情況,再看中國自動駕駛公司發展情況,就能有一個大致的判斷。

哪家中國自動駕駛公司,能被蘋果視為直接競爭對手?

01 蘋果自動駕駛汽車發展情況

都知道蘋果涉足自動駕駛汽車,但是,蘋果從來沒有主動公開項目的具體情況,這也是蘋果一貫的作風,產品沒有發佈之前,外界瞭解的信息很少,保密工作做得很好。下面,也只能從側面瞭解蘋果自動駕駛汽車項目情況。

首先是蘋果CEO Tim Cook在公開場合的講話,確認的是蘋果正在開發自動駕駛軟件系統。那麼,除了軟件,蘋果會不會涉足硬件呢?從兩起被控告涉嫌竊取商業機密的華人工程師案件中,顯示蘋果是有做自動駕駛汽車的硬件研究。

在Jizhong Chen和aoLangZhang所受的指控文件中,我們可以知道的信息是,Jizhong Chen涉嫌拍些了蘋果汽車線速的設計圖,而aoLang Zhang也是一名硬件工程師,負責設計和測試用於分析傳感器數據的電路板,而其涉嫌下載的機密信息蘋果自動駕駛汽車的原型車要求諸如:動力要求、低電壓要求、電池系統、動力傳動系統等信息。

另外,蘋果是有在進行自動駕駛汽車測試的,在2018年8月,一臺蘋果改裝的Lexus RX450發生了一起被追尾的事故,車輛有所損壞,但沒有造成人員傷亡。此外,根據Mac Reports的報道,蘋果在2018年5月就有55臺自動駕駛汽車在加州註冊測試,僅次於通用Cruise,高於Waymo。

在2018年8月初,曾經有消息說蘋果汽車月底送樣,但是最終並沒有看到樣車曝光。但是,蘋果被認為要自己造車的最明顯信號,還是負責特斯拉汽車生產和工程的副總裁、總工程師Doug Field同樣是在8月份,回到了蘋果負責蘋果汽車項目,隨後Doug Field的linked的title更改為Vice President,Special Projects at Apple。

在aoLang Zhang的控告文件中,蘋果還透露了自動駕駛汽車項目,涉及的員工有5000人,其中27000人能接觸到核心信息。 雖然在2019年1月,蘋果表示自動駕駛汽車項目裁員200人,並且會有調崗,但是,整個項目投入的人員還是非常多的。

從公司的財力來看,蘋果的資金實力全球屈指可數,最新的2018年Q4財報顯示,蘋果的淨現金餘額為1300億美元。另外,Q4的營收為843億美元,但大中華區收入131.7億美元,同比下滑27%。但是,蘋果自動駕駛汽車項目,是毫無以為有著足夠的資金支持。

蘋果自動駕駛汽車項目開始的時間,現在沒有一個明確的時間點,有消息稱按照蘋果創始人Jobs的構想,蘋果汽車應該在2015年就是上市了,這個消息意味著蘋果至少要在2010年就開始涉足汽車項目,也有可能是與谷歌Waymo的2009年同步。

綜合上述信息,蘋果確定是在做自動駕駛系統,製造整車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並且可以確認的是,蘋果自動駕駛汽車走的是車端智能路線。下面按照這三大信息對標分析國內的自動駕駛公司,哪家能勝任蘋果自動駕駛項目的競爭對手之稱。

02 哪家中國自動駕駛公司?

目前,中國從事自動駕駛汽車的公司很多,包括了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科技公司和初創公司。傳統車企包括上汽、吉利、廣汽等,造車新勢力蔚來、小鵬、威馬等;科技公司包括百度、阿里、騰訊和華為等;初創公司頭部的自動駕駛企業算是文遠知行、小馬智行等。

能夠被蘋果視為競爭對手的中國公司,從市場、技術、投入和公司規模來看,基本上可以先排除中國自動駕駛領域的初創公司,以及造車新勢力。一方面在於中國自動駕駛初創公司成立的時間有限,基本上是最近兩三年成立的,另一方面在於技術水平有待提高。

從自動駕駛路線來看,蘋果採取的是車端智能,而中國公司大多數也是採取車端智能路線,同時走車端智能和場端智能的自動駕駛路線的公司有百度和華為,明確採用車路協同路線的是阿里巴巴。

從人員投入來看,蘋果投入的5000人左右的人員規模,這個人數接近甚至超過了造車新勢力的人員配置,當然了,和傳統汽車製造企業的人員規模還是有差別的,不過,中國傳統汽車製造汽車中,真正從事自動駕駛汽車的人員並不多,據瞭解,大多數都還是停留在三位數的人員規模上,甚至三百人左右的團隊算多了,因為車企還是用希望供應商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

從技術水平來看,雖然不知道蘋果自動駕駛汽車的技術水平,但是自動駕駛系統應該還是值得信賴,因為蘋果投了超過55臺自動駕駛測試車輛,但是迄今只有一起事故,側面可以反映蘋果的技術水平。

但是,中國自動駕駛汽車的測試就晚得多,全國各地的自動駕駛車輛測試要求頒佈不久,甚至還在制定中,全國也僅僅頒發了100多張自動駕駛汽車測試牌照。其中,百度佔據了超過半數,也就是有50多張測試牌照。

從資金實力情況來看,蘋果手握1300億美元的現金,換為人民幣就是超過9000億人民幣,這個資金實力,中國沒有一家從事自動駕駛測試的公司可以之並肩,從這個角度來看,也就是說,中國沒有一家自動駕駛公司能與蘋果匹敵。

當然了自動駕駛汽車不是比誰的錢多,有錢投入進行開發是前提條件,蘋果的資金也不是全部投入這個領域,關鍵還是看研發資金投入情況。根據歐盟委員會在2019年1月公佈的數據顯示,蘋果在2018年的研發投入為97億歐元。

在這個榜單上,能與之匹敵的就是華為,華為的研發投入為113億歐元,其他從事自動駕駛研究的中國公司,包括阿里、百度和騰訊,研發投入並沒有進入這個門檻為29億歐元的全球研發投入前50位的公司。

綜合上述的市場方向、技術路線、技術水平、投入情況和公司規模,中國還真的很難找出一家能被蘋果稱為自動駕駛汽車直接競爭對手的公司,相信各位與車智君都很想知道是哪家公司,希望蘋果可以公佈這家公司的名字。

這家公司肯定不會是Cut Of Mac所言的是小鵬汽車,至少現階段的小鵬汽車,遠遠還沒達到能與蘋果自動駕駛汽車競爭的高度。

03 硅谷華人技術精英怎麼選

早在aoLang Zhang被控以竊取蘋果自動駕駛項目商業機密,硅谷的華人圈就表示了擔憂,現在爆出了第二起類似的事件,這對華人在硅谷的公司求職也會產生影響。

目前,中國從事自動駕駛研究的公司,在硅谷設立辦公室的很多,科技公司包括百度、騰訊、華為;傳統車企包括上汽集團;造車新勢力有蔚來、小鵬、威馬、SF Motors等。

對於希望留在美國的華人而言,這些公司是一個選擇。一方面實現自己的留美願望,另一方面也是為中國自動駕駛事業做貢獻。很多留學美國的學術精英,還是希望留在美國,根據瞭解,即便是一份合同工(類似臨時工)的offer,還是能吸引不少PhD的申請。

另外,回國也是一個不錯選擇。舉個案例,當年同一批去德國留學的三個中國學生,兩個回國一個在德國企業工作,在德國企業工作的也算Leader,但是,回國的兩位同學,一個公司老闆財務自由,另一位已然是中國院士。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2008年金融危機,華爾街的華人精英們面臨選擇,部分人員選擇回國,在國內混得風生水起,留在華爾街的還是那個樣子,總體比不上回國的這部分人員能掌握的資源和獲得的社會地位。

雖然工作都是過往經驗的變現,或者是再次變現,但是,真的沒必要發生類似JizhongChen和aoLang Zhang這樣的行為,真的是得不償失,並且會影響到別人和新公司,如果有新僱主提出這樣的要求,還是要果斷的拒絕,因為,只有自己對自己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