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一臺戲的影片 看丹麥申奧片如何四兩撥千斤

整部電影通過一部電話來推進劇情,一位主角來情緒共鳴,整個場景不過是兩間警察局的監控接聽中心。這就是丹麥明年選送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奇片——《罪人》!

一個人一臺戲的影片 看丹麥申奧片如何四兩撥千斤

一個人一臺戲的影片,前有美國的《阻擊電話亭》,韓國的《恐怖直播》,還有讓人驚愕的《活埋》。

一個人一臺戲的影片 看丹麥申奧片如何四兩撥千斤

《阻擊電話亭》和《恐怖直播》通過回憶性敘事,時不時任何把場景擴展到敘事中心之外,更廣闊的空間裡,讓觀眾看到更為宏大的背景,以空間的轉換,豐富故事。

一個人一臺戲的影片 看丹麥申奧片如何四兩撥千斤

《活埋》做的更為極端,全片只有男主角瑞恩·雷諾茲和一臺電話作為道具,棺材外的場景全靠人物之間通過電話來描述,需要觀眾發揮想象。

一個人一臺戲的影片 看丹麥申奧片如何四兩撥千斤

丹麥的《罪人》和活埋較為類似。鏡頭沒有離開過112警察報警中心,故事和人物都靠一通又一通電話慢慢帶出。通過男主角Asger和旁人的電話對話,《罪人》完成了令人驚豔的敘事張力。

一個人一臺戲的影片 看丹麥申奧片如何四兩撥千斤

《活埋》有著一定的野心,希望通過小人物的命運,調侃和諷刺政府的無能和虛偽。《罪人》把切入點和最後的主題閉合做得更小,它玩弄的是真相,呈現的是贖罪。影片第一幕,通過幾通報警電話介紹了Asger的接聽工作,展現了影片的類型風格,讓影迷很快適應此敘事模式。一通含糊不清,帶著哭腔的來電,很快激活了有巡警經歷的Asger的職業警覺,通過簡短的對話,他發現電話另一頭的女性很可能被劫持綁架了。這一通電話,讓他心神不寧,作為報警中心接聽員,他其實只有接聽和記錄的職權,但曾經作為警察的他放不下這起案子,於是他超越了職權範圍,通過電話開始了調差和追兇!

一個人一臺戲的影片 看丹麥申奧片如何四兩撥千斤

電話另一頭的女性是誰?是誰綁架了她?為什麼要綁架?如何去營救?Asger通過電話,聯繫各方人員,爭分奪秒的開始了火線追捕。熟悉這種封閉式類型片的觀眾,一定知道,臺詞對於該類型影片的重要性。失去了臺詞,影片就可以被判死刑。《罪人》無疑需要在對白臺詞上下狠功夫,才能提高觀賞性,避免視覺上的審美疲勞。

一個人一臺戲的影片 看丹麥申奧片如何四兩撥千斤

在這一點上,影片很成功的發揮了對白的三大功能:解說、角色塑造、行動。對白的第一功能無疑是給正在“偷聽”的觀眾解說,描述故事的來龍去脈。每一個虛構的事實總要找出方法放進故事,找出最有效的時刻,飽滿釋放出重要的關鍵信息。《罪人》用敘事驅動的方式,利用觀眾的求知慾推進了故事。80分鐘的影片中,劇情數次反轉,故事設計的相當精緻。三位關鍵性人物,警察Asger,報警女性Iben,還有綁架她的丈夫,三人的關係不斷反轉,製造出迷人的劇情弧光。

一個人一臺戲的影片 看丹麥申奧片如何四兩撥千斤

觀眾幾乎完全掉進劇本設計的圈套中,被導演牽著鼻子走,一直到最後懸念揭開的一刻,才恍然大悟,又於心不忍,不願接受殘酷的真相。在對白臺詞上,懸疑、累積、平衡,為三種常用的臺詞設計,懸疑句對於該片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懸疑,簡單來說就是好奇心和同理心。懸疑用攥取注意力的情感性問題使觀眾聚精會神,讓影片時間不自覺的流逝。影片裡,多次出現令人迷惑的對話,緊接著,通過電話調查的推進,一個個線索的拋出,真相很快推翻了Asger和觀眾的預先判斷,讓故事有了新的發展路徑。

一個人一臺戲的影片 看丹麥申奧片如何四兩撥千斤

到底誰是綁匪,誰是殺人犯,誰又是整個事件的始作俑者,不到影片最後的一幕,觀眾幾乎很難提前預知。影片精密的臺詞設計,讓好奇心與關心聯合構成了故事的懸疑弧光。當我們一一回顧那些特寫鏡頭時,會發現這好奇的情感無論大小,均滲透在每個故事的成分裡。每個場景都會有將充滿懷疑的轉折點戲劇化的狀況,每段說辭也從第一句到最後一句都讓人有興趣,即使是最小的因素,對白的每一句話,都是懸疑的縮小版。

影片中,Asger先後單獨和女性Iben,綁架她的丈夫通電話,這一線敘事負責主線敘事;另外,還安排了Asger和警察兩位警察朋友之間的對白,Asger希望他們提供現場幫助,越權調查。還有,Asger與Iben的大兒子之間的對話,一方面是破案的需要,一方面又體現了Asger柔軟的內心和複雜的性格。這兩條支線敘事,讓我們瞭解了Asger揹負的罪名,以及Asger的人物背景信息。

比如,他為什麼會從警察調到接聽中心,比如他為什麼易怒且暴躁,片中多次提及的,明天將要召開的,對他來說極為重要的審判又出自何種緣由?這些關鍵信息,都在對話中得到了鋪墊,豐富了人物的層次,為人物的選擇提供了動機。對白另一個重要功能就是讓角色有行動的可能性。

人的本質可分為外表和真實,所以角色發展就會朝著角色塑造和性格真相兩個方向分別前進。用有力的臺詞,一個節拍一個節拍地推動人物行動,分離其表面語言和內心行動之間的距離,圍繞轉折點構建場景和心理弧線。當角色面臨生活中被逼到角落,或被迫做出選擇和採取行動時,其真實一面就會顯露出來,角色真正的自我就會發聲。

《罪人》在部分劇情中輔以武器般的呈現,利用觀眾的情感共鳴,讓觀眾識別出角色共有的人性,將自己的人生慾望轉移進虛構的角色慾望中。讓男主角Asger通過選擇做出的行動去感染觀眾,讓觀眾同他一起,朝著慾望的終極目的地飛奔。這個目的地,看似是解救人質,實則是一場“贖罪”和坦白。

一個人一臺戲的影片 看丹麥申奧片如何四兩撥千斤

Asger,Iben,Iben的丈夫從根本上來說都是“罪人”,他們各自需要在這場風波中完成內心的救贖。《罪人》精巧的在人物之間搭建了相互救贖的依附關係,讓整個故事極具內涵,一環接一環,聯繫緊密。Asger必須通過救贖Iben,才能拯救自己,而這場救贖需要一場面對眾人,不用謊言的坦白。這個結尾,設計得相當驚豔,令人為之一震。

《罪人》雖然依賴臺詞和對白,梳理故事,塑造人物,但不是靠話嘮式的填鴨式對白洗腦觀眾,而是疏密平衡的進行了節奏上的調控。當Asger直到真相,面臨抉擇時,有時對白會突然中止,這時靜默開始發力。要實現變奏和情緒提拉,突然而來的停頓和靜默是最好的武器。

一個人一臺戲的影片 看丹麥申奧片如何四兩撥千斤

當場景被對話填滿時,轉換耳朵,讓眼睛充當第一感覺器官,用影像代替語言,依靠姿態、面部表情等輔助語言是優秀影片慣用的伎倆。因為攝影機可以將臉放大很多倍超乎現實,思想和情感像海洋的暗湧般,似乎在眼後及皮膚下流動。讓那些神來之筆的身體動作來展現情緒波動,體現戲劇性衝突。這時候,不需要話嘮式的臺詞來填鴨,虛張聲勢,靜默就是語言中最有力的簡約。

影片中,Asger顫動的雙頰,煩躁不安時,持續敲打桌面的手指,當然還有怒火中燒時,甩打耳機的宣洩,不敢接聽來電時的擔憂,全都不需要臺詞,這時,沉默就是最緊張的情緒定時炸彈。

一個人一臺戲的影片 看丹麥申奧片如何四兩撥千斤

最後談下《罪人》在有限空間內的鏡頭調度。除了特寫鏡頭和全景經鏡頭的切換,《罪人》對於空間的利用極為重視。影片中出現過兩個房間,一個是工作人員較多,光線充足的大廳;一個是隻有男主角Asger一人,光線較暗的,更為封閉的房間;

一個人一臺戲的影片 看丹麥申奧片如何四兩撥千斤

Asger在兩個房間之間一進一出,具有明顯的象徵意味。相信大部分觀眾一看就能明白其中含義。片尾,第三個空間是離開報警中心的狹窄走廊,Asger拿起了電話,推開了朝向光明的大門。

一個人一臺戲的影片 看丹麥申奧片如何四兩撥千斤

乾淨利落的結尾,讓極簡風格的《罪人》回味十足。電影的魅力,從來不在花費了多龐大的資金,請來了多大牌的演員,有多少狗血的拍片經歷,或者誇大的後期宣傳。看完這部短小精悍的《罪人》,我相信你對電影會有全新的認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