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上我家小住,我帶她吃盡各種特色小吃,她卻不開心

婆婆上我家小住,我帶她吃盡各種特色小吃,她卻不開心

讀者來信

木子李:

我相信,大家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歷:

每次回老家,父母都會買一些大魚大肉來招待我們,但是,我們更希望吃到久違的家常便飯;

每次收到朋友禮物,我們都很開心,但是,朋友送給自己的禮物,未必就是自己真正需要的,有些禮物就會成為甜蜜的負擔。

因為有這方面的體會,所以,對於招待朋友、親人,我通常選擇接地氣。就好比:每年春節走親戚,我通常會帶著‘食用油’,覺得存放時間長,且他們都需要;就好比,朋友或親人來我們這邊玩,我都會帶他們吃當地特色小吃(通常,特色小吃,不會有太高檔的門面),而一些所謂的有檔次飯店的飯菜,他們在他們當地也都能吃得到。

婆婆來我家小住之前,我一直覺得我自己的生活態度挺好。

然,前不久,婆婆來我家小住,我也是採取了這樣的方式:偶爾在家裡親自給婆婆做一些我自認為還比較拿手的飯菜,或帶著婆婆挨個吃我們當地特色小吃。沒想到,有天,我在廚房做飯,婆婆則對丈夫說,曉靜(我的名字,化名)每天都帶我吃一些地攤(其實不是地攤,只是不上檔次而已)。

沒有因為這件事和婆婆爭吵,只是在之後帶婆婆出去時,我選擇了她稀罕的比較有檔次的飯店。

就想問一下:在為人處事層面,是不是之前的許多年,我一直都是錯的?又或者,是不是請朋友吃飯,只有去上檔次的飯店,才能證明我的熱情?

木子李答讀者問:

在我剛工作那會,我選擇的為人處事方式:每次請朋友吃飯,會去有檔次的飯店,且每次都是大魚大肉的點單,另外,明明只有三個人吃飯,我都會點五六個菜,寧願被剩下,並覺得這樣做,才夠熱情。

但是,伴隨著年齡的增長,越發覺得:1)不再主動點單,而是將單點的事情交由被宴請的人,他們比較瞭解自己喜歡吃什麼;2)保持著幾個人點幾個菜的原則,如果不夠吃,再加菜,偶爾有剩菜,我也會打包。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和你以及我的生活態度一樣:有些人就喜歡用你在對方身上花錢的數目來判定你是否熱情,你婆婆就是這樣的人。

可謂:眾口難調。

然,人與人相處,真的要處處討好嗎?我覺得沒必要。用你認為對的方式去做到熱情和坦蕩即可。因為,我們本身就不可能做到讓所有人滿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