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虧啟示錄2:2018年哪些行業的日子不好過?

暴虧啟示錄2:2018年哪些行業的日子不好過?

歡迎點擊左上角關注並置頂”初善投資“!

暴虧啟示錄2:2018年哪些行業的日子不好過?

暴虧啟示錄2:2018年哪些行業的日子不好過?

初善君作為掃雷小專家,新年的小目標是把所有暴雷的公司研究、學習一下。對於初善君來說,暴雷的公司們是一筆寶藏,需要慢慢的研究,發現背後隱藏的故事。

趁著假期,初善君整理了所有虧損超過5億且業績變臉的公司,合計125家公司。今天先簡單說說暴虧公司暴露的行業秘密——2018年哪些行業的日子過得不如意?

暴虧啟示錄2:2018年哪些行業的日子不好過?

2018年的新能源汽車行業,燦爛煙火?

前幾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火爆尤其是股價的上漲使得很多上市公司競折腰,為了贏取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標的付出了很多嫁妝。

東方精工併購普萊德花了47.5億元,形成商譽41.4億元。普萊德是國內優質動力電話系統供應商,擁有多年的PACK集成技術積澱。長期以來為國內領先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商提供動力系統裝置,積累了包括北汽新能源、福田汽車、中通客車、南京金龍在內的核心客戶。普萊德17-19年的歸母淨利潤承諾3.25、4.23和5.00億元。

大洋電機併購上海電驅動花了35億元,形成商譽29.37億元。上海電驅動客戶覆蓋國內80%整車廠,技術研發國內領先,已研發電驅動系統200多項。上海電驅動2015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預測的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為9,372.06萬元、13,798.24萬元、18,879.32萬元和27,680.13萬元。

江特電機2015年6億收購米格電機、29億收購九龍汽車,分別形成商譽4.6億元和11億。米格電機是國內伺服電機企業(不含外資投資)唯一能夠生產伺服電機(含步進電機)超過30萬臺的企業,規模優勢也非常明顯,其下游客戶包括大豪科技、英威騰等在內的自動化領域諸多大型企業的認可。九龍為新能源客車的領軍車企。

這樣子的例子數不勝數,可是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下滑及競爭加劇,即使全年新能源行業汽車總體銷量高達125.6萬臺,增長61.7%,然而依然救不了這個市場裡的很多玩家。

暴虧啟示錄2:2018年哪些行業的日子不好過?

於是這些公司在2018年開始了減值之路。

比如普萊德,東方精工表示,鑑於北京普萊德2018年度經營業績下滑,結合北京普萊德實際經營情況以及未來行業政策、市場格局、客戶結構、技術變化、毛利率波動等綜合因素,公司認為因收購北京普萊德100%股權而形成的商譽存在大額減值跡象,基於謹慎性原則,需計提相應的商譽減值準備,預計計提金額約為30.60億元至41.42億元。

比如上海電驅動,大洋電機表示,上海電驅動2018年業績虧損,未能達成業績承諾,主要原因為:受國家新能源汽車行業補貼政策調整,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系統價格持續下降,電驅動產品尤其商用車系列產品毛利率下降明顯;2018年新能源汽車產銷結構調整,新能源乘用車產量佔比達84.25%,新能源物流車市場增速放緩,插電式混合動力商用車產量同比大幅下降58%,對上海電驅動主要產品的銷售均造成較大影響;此外,因新能源汽車行業車型更新換代較快,且多為定製化、差異化產品,相關存貨可利用率低,上海電驅動對期末存貨計提了較大金額的存貨跌價準備。上海電驅動需要計提相應的商譽減值準備,計提金額約為20.00-21.50億元。

比如九龍汽車和米格電機,江特電機表示,受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調整、外部融資環境趨緊、新能源汽車補貼資金延期發放、貨款回收緩慢等影響,公司全資子公司江蘇九龍汽車製造有限公司報告期內經營利潤虧損,該公司商譽存在減值跡象,計提金額約10.98億元。受對外貿易關係影響,公司全資子公司杭州米格電機有限公司下游需求下滑,利潤下降,結合經營情況及未來經營的預測,該公司商譽存在減值跡象,計提金額約3億元。

當然,這不是全部。關於新能源行業的減值還有很多。海馬汽車預虧12億到18億,康盛股份預虧11億,安凱客車預虧8億元,江淮汽車預虧7.7億元,露笑科技預虧5億元,方正電機預虧4億左右等等,均跟新能源汽車行業有關。

其實其中有些公司的商譽減值早就該計提了,不過上市公司一直隱瞞等待機會。比如上海電驅動自2016年以來連續三年未能達成業績承諾,但是之前並沒有計提商譽減值。九龍汽車2016年、2017年業績承諾完成率分別為73.63%、76.31%,也沒有計提商譽減值。

在年報季節,不排除有新的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地雷爆出,各位投資者仍需小心。

暴虧啟示錄2:2018年哪些行業的日子不好過?

怪胎影視、遊戲,怪誰呢?

影視、遊戲等行業,跟新能源汽車行業一樣,早年的紅利引得各家大佬拼命佈局,而今天的大額減值可能就是當年拼命併購腦子進的水!

華錄百納2014年25億收購藍火文化100%股權,形成商譽20億元。藍火文化2014-2016年完成業績承諾並累計實現淨利潤7.65億元,看著很不錯。但是藍火文化2017年實現淨利潤9,846.08萬元,同比下滑約70%,2017年底僅計提4216萬元商譽減值準備,佔併購藍火文化所形成20.08億元商譽的2.1%,計提比例明顯偏低。到了2018年,藍火文化發生鉅額虧損,2018年1-10月合計虧損4.77億元。轉手就想410萬賣出去,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於是華錄百納預計2018年虧損33億元。

中南文化於2015年10億收購大唐輝煌100%股權,於2016年8.7億收購值尚互動100%股權,於2017年6.7億收購極光網絡90%股權,累計形成約23.87億元的商譽。2017年度大唐輝煌、值尚互動和極光網絡實際業績(扣非前)佔承諾業績的比例為101.59%、101.01%、89.78%,2017年未計提商譽減值。到了2018年,公司稱因所處影視、遊戲行業及企業內部經營環境發生了不利變化,相關併購子公司經營業績均遠低於預期,導致商譽存在較大減值風險,公司擬計提約15億-17億元的商譽減值準備金。

於是中南文化預計虧損18億到27億元。

再看華聞傳媒,2014年花了28億購買了掌視億通100%股權、精視文化60%股權、邦富軟件100%股權以及漫友文化85.61%的股權,到了2018年,因為行業困境,上海精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賬面商譽餘額28,612.59萬元、北京澄懷科技有限公司的賬面商譽57,379.98萬元、天津掌視億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賬面商譽109,298.98萬元預計有可能按100%計提減值。

於是華聞傳媒預計虧損38億元到48億元。

此外,掌趣科技虧損31億元,聚力文化預計虧損17到23億元,中文在線預計虧損15億到18億元,大晟文化預計虧損10-15億元,驊威文化預計虧損11億元到13.5億元,華誼兄弟預計虧損10億元,博瑞傳播預計虧損8億元,皇氏集團預計虧損6億元等,均為影視遊戲行業公司計提商譽減值所致。

其實其中有些公司的商譽減值早就該計提了,不過是上市公司隱瞞等待機會。比如華聞傳媒三家公司2017年淨利潤較2016年已經下滑超過50%了,交易所已經問詢,但是這家公司依然睜眼說瞎話,死不減值。

暴虧啟示錄2:2018年哪些行業的日子不好過?

在年報季節,不排除有新的傳媒影視遊戲行業上市公司的地雷爆出,各位投資者仍需小心。

暴虧啟示錄2:2018年哪些行業的日子不好過?

光伏和環保,也很慘

此外,涉及最多的行業是光伏和環保了。

光伏因為530新政的問題,很多上市公司也未能倖免。

比如海陸重工收購的江南集成,由於報告期內國家進一步調整了光伏產業政策,逐步推進光伏行業平價上網,尤其是2018年5月3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和國家能源局聯合出臺《關於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對我國光伏新增裝機容量規模及補貼價格均作出進一步限定。政策的調整短期內削弱了終端市場需求,國內光伏新增裝機規模明顯下滑,對行業整體開工率及盈利水平均產生較大影響。根據對江南集成2018年及未來經營情況的分析預測,公司認為其存在商譽減值跡象,需計提相應的商譽減值準備,計提金額約為7.5億元-8.5億元。

比如珈偉新能披露,2018年國家金融“去槓桿”以及“5.31”光伏新政等因素對光伏行業造成巨大影響。公司收購的全資子公司江蘇華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EPC客戶資金緊張,電站投資規模萎縮,導致公司EPC業務收入銳減,未來業務發展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經減值測試,公司擬對其計提商譽減值115,300萬元左右。

環保行業就無需多說了,東方園林、神霧環保等公司的股價慘不忍睹了。

比如天翔環境,系公司2018年度資金週轉困難,出現以下方面的情況,形成經營大幅度虧損和大量資產減值與預計負債:1、正常經營受到嚴重影響,環保項目進展緩慢、產品交付難以達到預期,造成項目違約產生;同時由於公司出現大量債務逾期,訂單大幅下降,毛利率下降,對公司經營業績造成影響;2、公司融資極度困難,融資成本大幅度上升,基本失去融資能力,借款違約產生逾期利息、罰息、違約金、訴訟相關費用等;3、報告期內,公司子公司美國聖騎士經營業績不如預期,公司計提了商譽減值準備,最終減值金額將以中介機構審計、評估金額為準;4、報告期內,公司因資金週轉困難,部分經營合同難以繼續履約,對應收賬款、存貨、特許經營權等資產計提了減值準備。於是公司預虧16億元。

因此光伏和環保上市公司仍需要謹慎,不排除有雷繼續爆出。

以上均屬於行業性問題,依然有不少公司因自身原因而產生爆虧的。

龐大集團是汽車經銷商,2018年汽車銷量已經下滑,無疑為經銷商帶來巨大的資金壓力,不可避免的計提了大量的減值準備,商譽、存貨跌價、金融借款壞賬、應收賬款壞賬等等,也難怪公司預虧60億元至65億元。當然汽車行業是整體性困難,雖然不至於大虧,但是很多公司已經遇到問題了,各位投資者也需注意。

華映科技是技術升級換代行業典型的犧牲品,由於實際控制人中華映管未能把握好轉型方向,中華映管破產重組,上市公司應收中華映管款項餘額為4.58億美元(以12月月末匯率折人民幣31.41億元)需計提壞賬準備,同時公司子公司福建華佳彩有限公司折舊費用較高,本期受產能爬坡、產品調整及客戶認證期較長等因素影響,產能稼動率較低,本期虧損金額較大,也難怪預虧37億元到55億元。

雛鷹農牧也是典型之一,居然餵豬的飼料都供應不足,預虧29億到33億元。從2018年6月開始,公司出現資金流動性緊張局面,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較大影響。由於資金緊張,飼料供應不及時,公司生豬養殖死亡率高於預期,致使生豬養殖成本及管理費用高於預期;且第四季度生豬市場受非洲豬瘟影響,銷售價格低於預期。

這樣子的個例還有很多,不在一一列舉,投資者仍需關注相關風險。

總結:

其實對這些爆虧公司的分析,可以看到,基本都是商譽或者大額資產減值導致的。而商譽減值,基本是這些公司以前年度造的孽,現在在還債,真所謂:人在做,天在看,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

即使業績預告已經發布完畢,不排除仍有些地雷過不了審計機構而暴露,各位尤其需要小心新能源汽車行業、影視遊戲行業、環保行業、光伏行業等行業的上市公司,畢竟覆巢之下啊。

暴虧啟示錄2:2018年哪些行業的日子不好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