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冬奧:補人才短板 強競技實力

目前,備戰2022年北京冬奧會進入關鍵期,中國冰雪全項目建隊、全項目備戰的格局已經形成,各級各類冰雪項目國家集訓隊人員總數約4000人。充分發揮項目協會的作用, 與各省區市積極探索共建模式,冬季項目備戰也獲得了更廣闊的空間。

冬奧備戰在選材和選拔兩個層面同時發力,國家集訓隊的訓練和管理水平同步提升。未來國內的錦標賽、冠軍賽等各類賽事不僅將成為國家集訓隊日常的“練兵場”,也將成為隊伍發現和選拔人才的重要平臺。

北京時間1月20日,中國鋼架雪車隊選手閆文港在國際雪車聯合會鋼架雪車洲際盃比賽中,獲得第四名,創造了中國選手在洲際盃比賽中的最佳戰績。從北美杯奪冠、歐洲盃捧杯,再到此次洲際盃取得佳績,中國鋼架雪車選手的每一次突破都見證著中國冰雪項目的穩步前行。

冬奧會進入“北京週期”的一年來,中國冰雪積極備戰2022年冬奧會:跨界跨項選材初見成效,“走出去、請進來”措施持續推進,科技力量滲透至訓練備戰的重要環節,後勤保障團隊日益完善……“開門備戰”的新思路貫穿始終,為中國冰雪項目發展開闢出新路,贏得了共識。據統計,目前各級各類冰雪項目國家集訓隊人員總數約4000人,相較於“平昌週期”,同比增幅約700%。

“開門備戰”,匯聚各方力量

中國冰雪項目底子薄、基礎差,要實現北京冬奧會“參賽也要出彩”的目標,就要凝聚各方力量。2018年9月,《2022年北京冬奧會參賽實施綱要》(以下簡稱《實施綱要》)出臺,為備戰工作制定了時間表、路線圖。根據規劃,2018年為中國冬季項目“擴面”的一年,即充分調動一切力量和資源,為冬奧會備戰補上人才的短板。

在越野滑雪國家集訓隊副領隊許猛看來,隊伍跨項組自去年成立以來,小隊員的進步令人驚喜,更重要的是,項目由此獲得的關注也為備戰打開了新局面,“隨著跨界跨項選材的推進,國內有更多省區市甚至是南方城市參與到冬季項目的備戰中,項目選材的渠道更多。”

“在全國各省區市的支持下,在相關行業、領域人員的支持下,冬季項目‘擴面’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包括中國賽艇協會、水上中心、小球中心、社體中心還有很多社會力量都組建了跨項隊伍,補充到冬季項目的人才儲備中。”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孫遠富表示,目前,國內已建立31支冰雪項目國家集訓隊,覆蓋了北京冬奧會全部109個小項,全項目建隊、全項目備戰的格局已經形成。

充分發揮項目協會的作用,與各省區市積極探索共建模式,冬季項目備戰也獲得了更廣闊的空間。中國花樣滑冰協會成立已有一年,其間,協會運用科技助力備戰,同時加大了與世界一流教練團隊的合作,對花樣滑冰隊的訓練備戰進行了重新佈局。此外,俱樂部聯賽的創辦也將隊伍選材與俱樂部“嫁接”,助力項目發展。

孫遠富認為,備戰北京冬奧會一方面要用好競技體育舉國體制的優勢,另一方面也要發揮市場機制和社會力量的作用,“之前的項目基礎太薄弱了,需要更多的人參與進來。當然,在培養模式、資源配置、經費投入等方面也要未雨綢繆,進一步做好統籌規劃,避免因人員規模迅速擴大而導致管理保障滑坡。”

引入競爭,提升管理水平

冬季兩項國家集訓隊A隊的14名運動員目前正在挪威進行訓練。進入冬奧會“北京週期”後,隊伍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整、重組,已經積極投入到新賽季世界盃賽和國際冬季兩項聯合會系列賽的備戰中,為獲得下賽季及北京冬奧會參賽資格爭取積分。據介紹,冬季兩項國家集訓隊目前共有A、B、C三支隊伍:A隊由實力較強的14名隊員組成,其中包括平昌冬奧會參賽選手張巖和唐佳琳;B隊則由來自八一隊、內蒙古隊、長春隊和遼寧隊的50名隊員組成,他們成為補充A隊的重要後備力量;C隊則由黑龍江雪上訓練中心和八一隊共建。三隊之間已經初步建立起人才輸送機制,競技狀態好的隊員可以升入A隊,到國際賽場為中國隊爭取積分。

“現在一個項目的國家集訓隊通常由多支備戰隊伍組成,我們也在積極探索國家隊的多種組建和管理保障模式。”孫遠富表示,多元化的組隊模式為項目發展引入競爭,有利於調動隊伍的積極性,帶動人才的培養選拔。目前,在短道速滑、花樣滑冰等幾個項目上,藉助社會力量的辦訓模式成為國家隊的有益補充,其選拔和管理方式更靈活,覆蓋面更廣,也為更多有潛質的選手提供了機會。

在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主任倪會忠看來,冬奧備戰在選材和選拔兩個層面發力的同時,國家集訓隊的訓練和管理水平也應同步提升,“通過‘一頭’抓選材和‘一頭’抓選拔,要全面帶動國家隊的思想建設、科學化訓練、反興奮劑和綜合服務保障等工作,提升國家隊訓練和管理的現代化、科學化、規範化水平。”

佈局“固點”,做好人才選拔

目前,中國冰雪項目國家集訓隊約4000人的備戰規模是空前的,然而如何將“數量”轉化成賽場上的“戰鬥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根據《實施綱要》中的規劃,2019年,北京冬奧會備戰工作的重點將從擴面轉換成“固點”,即優中選優,把具有完成參賽目標潛力的運動員選入國家隊,完善保障團隊,建立“大國家隊”。這一過程中,建立科學全面的評估機制,打造公平競爭的選拔平臺,至關重要。

孫遠富表示,2019年的“固點”工作已經啟動,目前正處於對各項目進行“摸底”的階段。“未來,我們將根據部署、統籌規劃,逐步推進,一切從實戰出發,做好優中選優的選拔工作。”

據瞭解,未來國內的錦標賽、冠軍賽等各類賽事不僅將成為國家集訓隊日常的“練兵場”,也將成為隊伍發現和選拔人才的重要平臺。各個項目的國家集訓隊也在積極尋找人才、資源的整合對接途徑。“固點”將成為人員整編、項目評估以及資源整合的重要過程,也是中國冬季項目備戰北京冬奧會過程中的重要一環。

為更好地備戰北京冬奧會,由李琰擔任主教練的短道速滑國家集訓隊正逐步建立起隊伍內部的競爭機制。2018年,國內水平最高、覆蓋面最廣的短道速滑精英聯賽創辦,不到一個賽季,賽事在選拔人才、鍛鍊隊伍方面的作用已經顯現。“一個成熟的競爭體系,離不開高水準與高參與度兼具的賽事”,李琰認為,精英聯賽為隊伍提供了很好的練兵平臺,同時在規則的制定上也向著備戰奧運的方向傾斜,“在比賽中不斷磨練,將有助於短道速滑人才的選拔與集體成長。”

對於未來的發展方向,第二支花滑國家集訓隊的主教練佟健認為,幾支花滑集訓隊應建立起前期充分競爭、後期充分融合的模式,共同推動奧運會備戰,促進競技水平的提升,最終的目標是為北京冬奧會及項目發展輸送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