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智慧城市,關鍵在於人

城市是否智慧,並不完全取決於技術是否智慧。當前智慧城市建設中暴露的許多問題,與其說受制於技術,不如說源於人。是人的智慧高度,決定了城市的智慧等級。因為唯有人,才能決定為什麼要建設智慧城市,以及要建設什麼樣的智慧城市。

建設智慧城市,關鍵在於人

自從2008年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至今已屆10年。可能讓人有些始料不及的是,這10年間智慧城市發展最熱鬧的地方,並不是首先誕生這一概念的美國,也不是歐洲或者日本等其他發達地區,反而是發展中的中國。

談及智慧城市現在的發展,人們總喜歡引用這樣一組數據:世界上目前有1000多個城市提出建設智慧城市,其中500個在中國。可見智慧城市在中國的熱度,更可見中國城市對於智慧之城的追捧。而實際上,智慧城市建設在中國堪稱火爆,許多城市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都將建設智慧城市作為發展目標。

智慧城市在中國之所以備受青睞,大約源於三個因素的助推。其一是國家層面的推動和引導。2012年,住建部正式啟動了智慧城市試點;2014年,智慧城市首次被納入國家戰略規劃;2015年底,時隔37年,中央召開城市工作會議,在隨後公佈的《關於深入推進城市執法體制改革改進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構建智慧城市”,“以智慧城市建設為契機,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加快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匹配的城市管理能力”。

建設智慧城市,關鍵在於人

其二,近十年來,中國互聯網產業蓬勃發展,新技術、新業態層出不窮。“互聯網+”概念的提出,不僅打開創新想象的空間,更顯著拓寬了創新發展的天地。互聯網新技術的普遍應用,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物質保障和技術支撐。

此外還應看到,也正是近十年來,“城市病”日益突出,各地也都在求索破解之道。中國城市的發展,迫切需要擺脫傳統的路徑依賴,急需新的發展理念,開拓新的發展空間。

智慧城市在中國真可謂生逢其時,智慧城市建設在中國的火熱,完全可謂其來有自。因此,當這個簡單明瞭的概念甫一提出,很短時間內就獲得了廣泛的社會認同。

而從現實發展來看,智慧城市建設在中國近十年的推進也的確比較顯著。藉助移動互聯技術的普及,當前中國城市生活的便捷和智能化遠非十年前可比。而伴隨發展觀唸的不斷更新、拓展,智慧城市建設還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城市的範疇,上升到“智慧社會”的高度。建設和發展的態勢、形勢,的確讓人振奮。

建設智慧城市,關鍵在於人

不過,一些發展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也應該引起高度重視。首先,儘管智慧城市建設在當前極為火爆,但是究竟何為智慧城市、怎樣去建設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的概念內涵、建設理念,至今也尚未形成相對清晰的共識。正如有關專家所言,經過近十年的探索,我們還沒走完盲人摸象的過程。

當然,這種狀況也可以視之為發展中探索、探索中發展,但缺乏宏觀共識和發展路徑認同,卻也很容易導致注重觀瞻而偏離內涵。這就是在實踐中經常看到的另一個應引起重視的問題:貪大求洋、盲目跟風、重硬件輕服務等等。

城市是否智慧,並不完全取決於技術是否智慧。而智慧的技術若要真正發揮效用,除了數據的積累、融通,更為主要的,其實還是運用技術的人。說白了,當前智慧城市建設中暴露的許多問題,與其說受制於技術,不如說源於人。是人的智慧高度,決定了城市的智慧等級。因為唯有人,才能決定為什麼要建設智慧城市,以及要建設什麼樣的智慧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