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文是凡人,張敬軒是魔鬼

關於張敬軒,我寫過很多,也始終把他放在我最愛的歌手榜單前三:

聽過很多遍,也不僅僅是因為喜歡。

更是在點滴細膩裡他唱出了我的生活,我的故事。

今天這篇《黃偉文是凡人,張敬軒是魔鬼》,來自我的好友 uncle fungs。

請準備好——

黃偉文是凡人,張敬軒是魔鬼

一直以為這張《Dahlia Ⅱ》5月25日方才上架,誰想到5.24的凌晨就已成刷屏之勢。

身邊的港樂fans和軒粉,按耐不住地把專輯與歌曲分享到朋友圈。

這不是第一次。

也使得身為軒粉/降粉的我,很是慚愧。

聽了一宿,白天又是一天,反反覆覆去聽去揣摩,也直到今天才有了關於以下我對這張專輯的文字。

不一定深刻,卻是我的真實體會。

1、《絕》

《絕》是專輯第一首歌。

如是說來,我聽了很多次都覺得前奏的編曲很像印度舞曲,與張敬軒的過往唱法相比很是不協調。

雖然唱出了失望的共鳴感,這是他的擅長;但編曲,卻仍可視作一大敗筆。

龐大,甚至於這首歌的編曲是整張唱片運用最多樂器與樂手的,氣勢十足。

但大陣仗不代表好聽,駕馭起來還是有點力不從心。

黃偉文是凡人,張敬軒是魔鬼

2、《喜帖街》

08年的《喜帖街》一出,謝安琪紅得一塌糊塗;18年後張敬軒再翻唱,反是另外一番景象。

前奏一出,是百老匯味道濃郁的八十年代復古格律,很符合他的一味念舊。

整體上的唱腔和編曲風格都是有年代感的,對應歌詞的本意折射出對時代快速發展導致舊建築被拆遷的不捨。

懷緬逝去的點點滴滴,盡數如苦水般的感嘆鋪面。我想,張敬軒定然也懷念那個一去不復返的港樂黃金時代。

這個翻唱,是絕對對得起謝安琪!

同時我也認為《囍帖街》是全專最耐聽的一首。

黃偉文是凡人,張敬軒是魔鬼

3、《親密關係》

鄭秀文的歌一向是歌手們愛翻唱的。

而張敬軒這次大膽選了這首《親密關係》,演繹出與原版完全不同的感覺。

唱出來就是張敬軒自己的歌,沒了別人的影子。

而細聽編曲,你會覺得這版的《親密關係》輕鬆明快,讓人不自覺地放鬆。摒棄多餘的壓抑,歌也多了一份愉快。

當然,全曲最大的妙筆則莫過於副歌部分唱出來的“ha~/ wo~”,很有味道。

配上女和音,相互相成,效果很贊。

黃偉文是凡人,張敬軒是魔鬼

4、《黃色大門》

專輯面世之前,便在網上提前看見了已洩露的歌單,在《Dahlia Ⅱ》裡發現了這次會翻唱的一首曲目——

容祖兒《黃色大門》。

事實上,我一開始是不抱太大希望的。

雖張敬軒與容祖兒都是英皇藝人,且多相互熟識;但知曉黃偉文的人,都定然瞭解這首《黃色大門》是為容祖兒量身定做的一首歌。

當年的《黃色大門》與《紅屋頂》的CP歌,我一時想不到除了祖兒誰還能把歌中的真諦表達出來。

聽完又是一大驚喜。

準確說,張敬軒總能給人驚喜。

不僅唱得很用心,他更是完完全全讀懂了這首歌。

用他的方法,張敬軒一點點拆開了原本被埋在歌詞裡的很複雜的秘密。

唱腔與情感把它融化了,格外感人。

黃偉文是凡人,張敬軒是魔鬼

5、《一人分飾兩角》

同樣驚喜的,還有《一人分飾兩角》。

原版已經被天后演唱得很完美了,但聽完張敬軒的重新演繹,構成了整張專輯又一抹難忘的記憶!

蘇德華小飛象作為香港首席吉他手,把《一人分飾兩角》重新編曲,使得歌曲本身的情感更加生動形象。

張敬軒的無挑剔唱功,配上空靈感的混音效果,是歌曲最妙的地方,這樣的錄音連吸氣聲都顯得性感。

話不多說,配上一副好耳機循環吧!

黃偉文是凡人,張敬軒是魔鬼

6、《好心分手》

《好心分手》猶如“啪啪啪”,讓我臉痛了一天。

專輯上架前便看到了這首《好心分手》,有失望,因為這首歌給我的印象太口水,沒報太大期望。

可聽完之後我腦中只剩下一個想法:

張敬軒充分詮釋了什麼叫“口不口水看是交給誰處理”。

編曲充滿了絕望,張敬軒的聲音則平添了幾分怨恨與無奈,為《好心分手》四個字加分不少。

前奏以八十年代流行的電子樂作為開端,鋼琴與絃樂作為結尾,痛徹心扉。

黃偉文是凡人,張敬軒是魔鬼

7、《漩渦》

《漩渦》算是這張專輯裡我感到最失望的一首。

歌詞中少了騷氣,編曲多了功夫,但聲音沒了原版黃耀明那色而不淫、淫而不蕩的病態,也與彭羚頹廢的美感相距甚遠。

可能正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吧!

黃偉文是凡人,張敬軒是魔鬼

8、《下次小心》

我很喜歡《下次小心》。

聽的時候會不自然腦補一部陳可辛指導的電影,編曲營造的浪漫且慌張的氛圍,配上張敬軒零瑕疵的歌唱技巧,就像剛剛欣賞完一件藝術品。

黃偉文是凡人,張敬軒是魔鬼

9、《可惜我是水瓶座》

反觀《可惜我是水瓶座》,倒並沒有太喜歡。

前奏一起,大提琴聲倒覺得過於凝重。

編曲個人不太感冒,大提琴與吉他同時演奏時略顯不搭,與張敬軒對歌曲處理的情感出入太大,期待值降低。

黃偉文是凡人,張敬軒是魔鬼

10、《活得比你好》

聽完專輯裡最後的一首歌,不禁意猶未盡起來。

相對於原唱李蕙敏的怨氣滿滿,張敬軒像是文弱書生在失戀後的發飆,一種堅強的發飆,越往後爆發力越足。

作為全專的最後一首歌,與其說是失戀群體的成長,倒不如說是張敬軒的進步。從專輯結尾曲來看,熱血,滿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