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行業洗錢背後:“你看的爛片很可能是黑金催生的!

2018年中國電影票房突破了600億,排在前三名的電影票房總和,佔了其中16%。我要問的是:你們覺得那84%中的賠錢貨都是傻瓜嗎?”

其實不然,你眼中的84%的爛片有一半都是有問題的!

對,你木有聽錯,就是一半這麼多。不僅今年,事實上,這些年的影視資本中,有相當比例的電影投資都屬於洗錢這個範疇。


影視行業洗錢背後:“你看的爛片很可能是黑金催生的!


什麼叫洗錢?


法律意義上的“洗錢”則來自20世紀20年代。

當時美國芝加哥一個叫卡蓬特的犯罪集團擁有大量現金,卻不敢存入銀行,該集團財務總監買來一個投幣式洗衣機,做起洗衣生意。每晚計算當天收入時,把贓款加入其中,再向稅務部門報稅。這樣一來,扣去應繳稅款,剩下非法錢財就成了合法收入。

所以,洗錢一詞由英文“money laundering”直譯而來

全世界每年“洗錢”金額大約在3萬億美元左右,是僅次於外匯和石油的第三“產業”。

“做慈善、拍電影、進賭場”,這是世界範圍內公認的三大洗錢途徑。

可以說“黑金”一路伴隨美國電影工業的崛起,早期的好萊塢在某種程度上,就是由黑錢鑄造。

影視行業洗錢背後:“你看的爛片很可能是黑金催生的!


1997年以前的香港,毒販和黑幫的錢,大部分都通過拍電影來洗白。

同年,我國刑法中增設了洗錢罪,這個時間節點頗具象徵意義。

影視行業:天然適合“洗錢”



影視行業天然就很適合洗錢,首先是影視劇的製作成本不透明,其次是影視劇的收入無法核實。一收一支,兩方面都可以洗。

具體來說,在支出方面,群眾演員啊場景道具啊造型化妝啊,都需要花錢,但是實際花了多少,多少錢的支出才合理,根本沒有客觀標準。

並且,在影視公司多年的宣傳下,即使如吃瓜群眾的我們都相信了搞個造型都要花幾千萬的合理性,其實真正付給服裝設計師造型師的報酬不足其千分之一。

拿一個造型工作室來舉例:你拿一千萬的資金,讓他去請一個化妝團隊,設計所謂特別復古的服裝和髮型,但其實人家只花了不到十分之一的價格,而且你還明目張膽的拿這個事出來做電影宣傳,但卻沒人敢說這個價有問題。這也是行業內的秘密,大家心照不宣,特別和諧。

那麼,如何辨識一個影視作品是否涉嫌洗錢呢?

比如說去年一部轟動網絡的片子《某某羅》,公開投資近8億,上映不到三天就撤檔。

按照正常的邏輯,它應該堅持放完,少賠一點是一點。再看它多達20幾家的出資方,裡面有一半是沒有聽說過的‘所謂影業公司’,甚至醫療、健康行業的企業,也赫然在列。”這八億的投資花在哪裡也就不足為奇了。

影視行業洗錢背後:“你看的爛片很可能是黑金催生的!


影視行業的洗錢歷史,那還真叫一個久遠。遠的不說,我們來說一個有名的,2007年轟動中國的第一禁毒大案蟄伏三年的毒梟李賢歡以投資人身份潛伏影視圈,並在2006年在橫店視城開拍電視劇“洗錢”。還利用拍電視劇作掩護,在橫店製造冰毒。

當年大熱電視劇《xx天子》就是其傑作,值得慶幸的是,電視劇質量沒有因為洗錢而降低。


影視行業洗錢背後:“你看的爛片很可能是黑金催生的!



一直以來,我們似乎走進了誤區,總在抨擊國內的電視劇、電影怎麼都是大製作爛片,賠錢越來越多,但高質量影片越來越少。其實不是中國缺乏好萊塢基因,不是國內的從業人員素質低、演員不敬業,而是許多影視劇的資本方並不在乎質量,只關心如何迅速地漂白“洗錢”。

作為觀眾,我都想為那些導演拍出來的爛片叫屈

導演李克龍曾指出:

“我多次碰到過這樣的投資人,他們說,我投1000萬給你拍電影,其中200萬是給你拍片用的,你要給我走出1000萬的賬目,剩下的幾百萬你要以票房或利潤的名義返還給我。這就是電影洗錢的一種形式,是在和法律玩貓膩,我當然不敢做。”

要用200萬的預算去洗1000萬的賬目,劇組必須想盡辦法在場地、服裝、道具和佈景上虛報高價,好將錢迅速洗掉。如要拍一部古裝劇,“可以設計一場炸掉一座城樓的戲,搭建這種城樓花費50萬,可以走100萬的材料費,反正城樓已經炸掉了,死無對證。”

精明的劇組不一定要在國內取景佈置,容易被查,於是跑到國外去,因為國外難以開發票,預算隨便報都行,這些根本沒法查清楚。

演員孫紅雷也揭露過此類黑幕:

“我們每天接到劇本,有70%都是不能拍的,拍了肯定賠錢。有些投資方就是通過拍影視劇來泡女演員、洗錢,亂七八糟的,讓這個行業不像以前那麼幹淨了。”


片方宣稱的花200萬美金請的一個“好萊塢設計師”,實際可能只用了10萬美金,甚至還不到;古裝劇的一座城樓,宣稱的造價是200萬,實際可能只用了20萬不到……

在我看來,中國導演的平均水準不比好萊塢差多少,也不是國內的從業人員素質低、演員不敬業,而是“有些影視劇的資本方並不在乎質量,只求迅速地漂白‘洗錢’。而很多爛片就是導演向資方、資本完全妥協的產物。

比如用1000萬的預算去洗8000萬的賬目,劇組一方面要在場地、服裝、道具和佈景上虛報高價,一方面還要無限壓制成本完成拍攝。

“這兩年動輒幾億的投資大劇,為什麼都是5毛特效,有人想過這些問題嗎?據說那些特效團隊的市場報價都非常高。”

循跡而查不難發現,這幾年爛片、爛劇的特效、場景、設計,似乎都是飽受詬病的槽點。

如此看來,洗錢在某種程度上催生了爛片。


影視行業洗錢背後:“你看的爛片很可能是黑金催生的!

如何杜絕洗錢現象一再發生,或許2018年讓從業者人人自危的“稅補”,能在“資金流動的層面”開出一劑藥方。但要徹底除掉這顆毒瘤,依然任重而道遠,畢竟“影視劇製作成本不透明”的問題,朝夕之間是難以解決的。

影視行業洗錢背後:“你看的爛片很可能是黑金催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