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獲勝成員:沒天賦、依靠與家庭背景,靠刻苦與堅韌走向人生巔峰

IG獲勝成員:沒天賦、依靠與家庭背景,靠刻苦與堅韌走向人生巔峰

獲勝後,在忘我地擁吻獎盃

11月3日,是每一箇中國電競迷終身難忘的日子。

在這一天,鼠標與鍵盤的絢麗演出在韓國仁川文鶴體育場上演,經過一年多的追逐、較量,IG戰隊憑藉出其不意的戰術、默契的團隊合作強勢碾壓歐洲王牌戰隊Fnatic,以3比0的傲人戰績,奪得了英雄聯盟S8世界總決賽冠軍。“IG牛批”這句話開始刷爆了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體。一時間,“電競天才”、“網癮少年”、“中國驕傲”、“王校長牛批”等各類標籤開始進入了大眾的視野,人們對於“電子競技”的態度似乎也發生了翻轉,那麼關於“IG奪冠”紙條君有怎樣的思考呢,大家請看~

IG獲勝成員:沒天賦、依靠與家庭背景,靠刻苦與堅韌走向人生巔峰

IG勇奪英雄聯盟S8英雄聯盟冠軍


從遊戲愛好者到電競英雄,需承受高強度訓練與高負荷壓力

Ning、Rookie、Jackeylove、Baolan、The Shy、Duke……這一個個耳熟能詳的電競ID,正是IG戰隊的主要成員。起初,他們和大多數年輕人一樣,是遊戲愛好者,但他們都懷著“要通過遊戲改變自己的人生,獲得榮耀、實現人生理想,站在最高的領獎臺”的信念。這個信念讓他們一步步地從單純的遊戲愛好者變成了職業選手。身份的轉變,讓他們揹負上了團隊的責任感。

為了這份榮耀,IG會有高強度的訓練、比賽,而且由此帶來的頸椎病、“鼠標手”等職業病都會困擾著他們。此外,他們還會有高負荷的壓力,如果沒有獲勝,他們會被輿論懷疑和指責所包圍;帶領他們的管理層可能還會當場失業。光鮮亮麗的背後,是我們所看不到的艱辛與付出;傲人戰績的背後,是我們預想不到的高壓訓練;被無數玩家捧上神壇的背後,是我們想象不到的堅定與執著。

#紙條君的悄悄話

電子競技蓬勃發展的同時,引發了諸多的爭議。玩物喪志,把最美好的年華浪費在遊戲上,似乎是很多人對電子競技、電競選手的評價。但是電子競技是也競技運動,同樣也是人生,電競選手同樣應當得到應有的尊重。當然,榮耀的背後,也會有許多爭議,如何正確看待“電子競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沒有天賦、依靠與家庭背景,靠刻苦與堅韌走向人生巔峰

Sky,李曉峰,這個讓多少電競迷動容的名字。“人皇”、“中國電競第一人”、“WCG雙冠王”,一款遊戲,一次次比賽經歷讓這個來自河南的小夥子最終拿下了《魔獸爭霸》這個遊戲項目的世界冠軍,隨之而來的高額獎金、形式多樣的廣告代言,一時間讓“Sky”這個名字變得家喻戶曉,大部分遊戲愛好者喜歡上了“sky”,愛上了電競。

Sky曾經在自己的自傳《當李曉峰成為SKY》中曾經說過:“我沒想過我有今天,是電子競技造就了我,

不管別人怎麼看待我們,我都會全力以赴。”有網友評價說:“沒什麼能依靠的,沒有天賦,沒有家裡經濟保障,沒有遇到所謂的“長輩”指導。有的是行業內的朋友,有的是自己的刻苦努力,有的是自己的堅持,這種經歷在任何行業內成功都絕對勵志。”

IG獲勝成員:沒天賦、依靠與家庭背景,靠刻苦與堅韌走向人生巔峰

Sky李曉峰


Pigff這個名字,相信喜歡FPS遊戲的Friends都會知道。大家都喜歡叫他“朱芳芳”,LYB戰隊創始人,《守望先鋒》、《絕地求生》的遊戲大神,在鬥魚直播間擁有百萬人氣。靠著對遊戲的熱愛,他放棄了平凡的生活,辭去了銀行的工作,走上了電子競技職業選手的道路。

他曾經說過,高強度的訓練和家人的不解讓他一度想過放棄,但是為了自己的理想,為了堅守自己的目標,讓他一直走了下去,走向了“電競人生的巔峰”。他的一句“夢想,還是要靠追求的”,引得無數粉絲奉為經典。

XDD,小叮噹,年僅16歲,就憑藉自身的天賦異稟、超前的意識,敏感的嗅覺,嫻熟的槍法,出色的大局觀在《絕地求生》這個遊戲中獲得了廣泛的關注。

IG獲勝成員:沒天賦、依靠與家庭背景,靠刻苦與堅韌走向人生巔峰

XDD小叮噹


大家在慨嘆年紀如此之輕就能取得如此成就之餘也在討論——電子競技是不是體育競技?電子競技是不是就是單純地玩遊戲?

實際上,電子競技與玩遊戲是兩個範疇。電子競技,是體育項目中的其中一個。正因為國家的正視,高校的支持,才有了我們今天的電子競技——北京大學今年年初還開設了公共選修課《電子遊戲通論》,不是讓學生上課“打電遊”,而是從宏觀角度向學生傳播遊戲行業相關知識,幫助學生認清遊戲和電競行業。不少高校新設的“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也是為了培養“從事電子競技運動競賽、教練、裁判、主持與主播、賽事(活動)組織與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IG獲勝成員:沒天賦、依靠與家庭背景,靠刻苦與堅韌走向人生巔峰

北京大學《電子遊戲通論》授課老師陳江 原圖cr:北京晚報微信公眾號


電子競技運動作為一個體育項目,還有一個必不可少的基本特徵,那就是統一的競賽規則,以及在這樣的規則保障下進行公平、公開、公正的比賽。正是因為電子競技運動這樣的內涵和功能,國家體育總局才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將之列為中國正式開展的第99個體育項目。

#紙條君的悄悄話

人們似乎對成功有著固有的“刻板印象”。尤其是當下的很多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未來賺取大量的鈔票,有房子有車子,迎娶“白富美”。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固然美好,但是每一個人的路都是不一樣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除了IG以外,還有很多著名的電競選手,他們靠著自己的堅持、辛勤的汗水、對夢想的追求,不斷創造自己的輝煌人生。他們身上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也是值得當下年輕人學習的。電競明星作為一些議論文的論據,會讓文章題材更新穎。


電競是高效的訓練與競爭,沉迷網遊是漫無目的的消遣

電子競技的商業化、市場化,電競聯賽的正規化,電競明星的耀眼光芒,高額的比賽獎金會讓很多年輕人,尤其是在學校的青年人產生了盲目的崇拜,進而沉迷於電子遊戲無法自拔,最終荒廢學業,這類的事件歷歷在目,這也不得不讓我們對電子競技有更冷靜、更成熟的思考。

當大家看到很多職業選手通過打各種遊戲的職業比賽,獲得了高額的獎金、高額的薪資和廣告費,走上人生巔峰,就盲目跟風,認為玩遊戲就能獲得這樣的結果時,是否有想過,成功背後的付出是有多少?付出了青春卻沒有獲得成績,最終消失在茫茫人海中,這樣的職業選手也是大有人在的。

如果將電競運動同沉迷網遊混為一談,便會讓選手的努力失色。如電競所做的是在專業教練指導下,高效的訓練與競爭,而沉迷網遊的玩家所做的不過是漫無目的的消遣。

前者會不斷在訓練和比賽中填補技術漏洞,所花費的時間最終都轉化為職業經驗。而在網遊中消耗時間的人,一無專業的戰術指導,二無嚴格的訓練計劃,操作、玩法都相當隨意,所投入精力的回報同職業選手不可同日而語。

以為投入相同時間便能達到和電競選手一樣的操作水平,是小看了電子競技,也是高估了個人水平,實質不過是為自己沉迷遊戲找一塊遮羞布而已。


——中國青年報《打遊戲為國爭光?電子競技早就職業化了》

電子競技和其他體育競技項目相比,可能門檻較低,但訓練力度卻遠比想象中的強。如果以為單憑一份愛好就可以斬獲一份好成績,那還是早日“回頭是岸”吧。

#紙條君的悄悄話

河有兩岸,事有兩面。電子競技成就了很多奇蹟,同樣也葬送了很多人的青春。熱愛電子競技的同時,更要學習那些電競明星身上的堅定、執著、果敢、努力拼搏、無謂挫折和團隊精神。可能有Friends會說自己玩電子遊戲只是愛好,但是紙條君想說:

愛好誠可貴,努力價更高。愛好可以變成職業,但也要為此付出努力。天賦雖然重要,但也要善於學習和總結,更要有一顆不斷奮鬥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