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拯救“娘炮”了,孩子不懂這件事更可怕

別再拯救“娘炮”了,孩子不懂這件事更可怕

前兩天,我收到的了一篇很長的留言,留言裡這位媽媽特別焦急,很擔心自己兒子是不是太“娘”了。

很長,就選了一段

這位媽媽的焦慮讓我想起不久前的一個新聞:一位媽媽覺得自己的孩子軟弱、愛哭、很“娘”,所以把他送進了“男子俱樂部”裡訓練,據說俱樂部裡不乏“鞭刑”、“罰吃辣椒漿”、“人格侮辱”等訓練方式,偶爾孩子的媽媽會有點心疼,但只要一聽到教練說,孩子陽剛一點了,心裡就覺得自己的選擇是對的。

別再拯救“娘炮”了,孩子不懂這件事更可怕

別再拯救“娘炮”了,孩子不懂這件事更可怕

但這位媽媽絕對不是少數,據報道,僅僅六年,這傢俱樂部就接納了將近2萬個5-12歲的男孩。

這幾年,“娘”已經成為對男孩最大的負面評價,也是家長最不能接受的教育結果。

記得9月開學的時候,《開學第一課》裡邀請了新版《流星花園》的主演作為嘉賓,然後受到了強烈的吐槽。家長認為節目組請來的嘉賓太“娘炮”,在一個作為開學典禮的節目上播出,會教壞孩子。

別再拯救“娘炮”了,孩子不懂這件事更可怕

節目播出後,“少年娘則國娘”“娘炮誤國”“不男不女的還不如去做變性手術”諸如此類的評論一時之間此起彼伏,還有一篇《把這些娘炮當成四害除了吧》在朋友圈刷成了爆文,感覺全國都陷入“男孩危機”、“拯救男孩”的焦慮之中。

別再拯救“娘炮”了,孩子不懂這件事更可怕

作為一個媽媽,我能理解家長們激烈的情緒。

害怕孩子變“娘炮”,我們到底是在怕什麼?

我有一個小學同學,那時候身材瘦小,樣子很清秀,愛哭,喜歡和女同學一起玩,所以不少的男生都追在他後面叫“娘娘腔”,甚至還有一些男生常常欺負他。當他每一次被同學欺負,躲在教室哭的時候,老師都會對他說:“男孩該有點男孩的樣子,勇敢一點,有什麼好哭的。”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男孩應該有男孩樣,女孩應該有女孩樣”,那男孩樣到底是怎麼樣的?女孩樣又應該是怎麼樣?

我有一個遠方親戚,小時候見過幾次,雖然是男孩但性格特別溫和,心思很細膩。過年聚會,他從來不跟其他兄弟一起出去放炮竹,而是跟我們女孩子一起玩過家家。這位親戚成年後,辭了父母給安排的警察工作,自己經營了一家美容院。

剛開美容院那幾年,氣得他父母差點斷絕關係,罵他“娘炮!不像個男人!”後來這位親戚美容院經營得很不錯,也結了婚生了孩子。從小就是暖男的他,自然成了寵妻寵娃狂魔,做飯、帶娃、家務全包,並樂在其中,他父母和親戚們又說“盡做些女人的事情,不倫不類!”

不過這兩年,再沒人這麼說了。原因是他母親聽信了謠言,將家裡的存款、房子都拿去做了所謂的投資,除此之外不僅借了親人朋友不少錢,還偷偷借了幾筆高利貸。最後所有資金血本無歸,不僅養老金打了水漂,債務還高達幾百萬。要債的上了門,氣得這親戚的父親當場犯了高血壓,住進了醫院。

據說,這位親戚一點沒有責怪,跟妻子商量默默的把多年存款拿了出來,費勁心思動用了所有朋友幫忙,最後還用美容院抵押貸了款,才還了錢。然後在醫院衣不解帶整整照顧了父親1個多月。事後大家都誇他孝順,他只淡淡的回覆:“我是家裡獨子,他們不靠我還能靠誰啊”。

所以,女孩樣就應該是溫柔體貼、賢妻良母、職業應該是教師、護士、服務業,生活重心就應該是相夫教子嗎?

同樣,勇敢主動、有淚不輕彈,從事警察、工程師、修理工,少關注家務和孩子,多拼事業不理家務,才能證明是“男孩樣”嗎?

並不是每個男人都應該天生強大無畏,也不是每個女人都應該溫柔嬌弱。每個剛出生的寶寶身上都兼具男性特質和女性特質,所謂的“直男”“直女”更多的可能與接受到信息,以及周圍環境有關,而性別特徵,愛好,裝扮都不應該是評判、衡量一個人的標準。

獨立、勇敢、堅持,這些品格女性可以擁有,溫柔、體貼、耐心,放到男性身上依然可貴。所以化妝護膚、愛乾淨、男兒流淚,這些有何不可呢?在不觸犯法律法規、道德底線的基礎上,每個人都有選擇如何生活的權力。

對於我個人來說,在男孩的裝扮上我也更喜歡簡單清爽的風格,對於描眼線,塗口紅確實也不夠欣賞。

但我仍覺得,化妝並不是女孩的專利,這樣的裝扮上節目,也並不代表這個人本質的好壞。每個人都不一樣,我們可以不喜歡,但也需要接納與自己不一樣的存在。

如果說,這是一種對“娘炮”的引導,我倒覺得,另一位事業成功但“犯全天下男人錯誤”的那位嘉賓,可能有負面的引導作用吧。而那篇《把這些娘炮當成四害除了吧》裡侮辱性的語句就代表了“陽剛之氣”的話,我覺得也並沒有高明多少。

說實話,其實我對“娘炮”這個詞有一些不適應。“像女性”不應該是一種過錯,難道擁有“像女性”一樣的生活態度,就是糟糕的代名詞?

美國有部紀錄片叫做《面具之內》,裡面有一部分是講社會對“男子漢氣概”的定義。影片裡提到一個細節,如果教練批評練習籃球的男孩技不如人,不夠努力,都不足以讓其重創,唯一讓其崩潰的一句話是“你打球像女孩一樣”。

我想,女籃運動員可不會背這個鍋。

最近上了熱搜的蔣勁夫,熱愛運動,性格敢愛敢恨,在《真正男子漢第二季》的節目裡,蔣勁夫以2分鐘130個仰臥起坐奪魁,連奧運冠軍孫楊也與其有41個差距。按世俗的標準,蔣勁夫算是錚錚的鐵漢了,然而,“鐵漢“的力量最終體現在了家暴女友上。

所以,在我看來,比起抵制“娘炮”,撕掉標籤,抵制一個人“沒有獨立的人格,在事業上不夠專業,在生活上不夠有擔當”更重要。

演員沒有演技,可以摳圖出演電視劇。

歌手不用作品說話,只需要花錢買榜就行。

男性事業成功,卻三番四次出軌,給家人帶來傷害。

甩手爸爸與孩子親密感不夠,卻責怪妻子沒有給到孩子良好的教育。

年輕女性為了入嫁豪門,不惜整容、貸款混跡“名媛圈”。

......

這些事件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在新聞裡看到,相比起反對“描眼影、畫口紅”,我想這些現象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更大。

“娘炮”的背後,並不是“男孩危機”,而是社會和家庭的失信、失職、失責給孩子的“教育危機”。而對孩子影響最深遠的,不是一期節目,而是父母的樣子。

當父母互相尊重,並尊重孩子的感受;當父母相愛,並無條件的愛著孩子;當父母相互理解,並共同承擔家庭的責任;當父母都愛著家庭,並全心的陪伴孩子。我相信,所有的孩子都會長成為謙和溫暖的樣子。

我並不想說,“描眼線、塗口紅”就值得在孩子面前推崇,也從來都覺得軍人、醫生、科學家等等需要極強責任感的崗位或職業才是孩子更好的榜樣。

別再拯救“娘炮”了,孩子不懂這件事更可怕

但當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缺位,對孩子沒有足夠的瞭解和尊重,對彼此沒有寬容和接納,那即使像文前提到的,將孩子送入各種“男子漢俱樂部”,給孩子帶來的也是童年的陰影,而不是獨立的人格。

所以,先別忙著拯救孩子“陽剛之氣”,相比之下,我更願意孩子首先成為一個純良的“人”。

別再拯救“娘炮”了,孩子不懂這件事更可怕

媽媽們都知道,我的第二本新書《高效能養育》10月底已經在噹噹上市了。這段時間看到很多媽媽在噹噹上給新書寫的評論,給了我很多鼓勵,讓我覺得特別暖心。謝謝你們陪我一路走來,支持我信任我。出這本書的初衷,也是希望能夠幫助那些正在經歷教育焦慮中的父母們,培養出善良正直、內心強大、健康優秀、適應未來的孩子。關於《高效能養育》,媽媽們還有什麼想和我分享的,可以在噹噹給我留言。期待看到大家的評論!

如果媽媽們想要和我交流更多關於育兒的看法,或者想要和我說說心裡話,都可以加我的個人號“nnbaby1277”好友(已經有我個人號的就不用重複添加了哈)。

可能因系統原因,有些媽媽可能會通過的慢一點,但是請放心,我會逐一通過的。

———— / END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