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顛覆你認知的同事相處小妙招

01

不要讓同事知道你過得很好

通常情況下,你與同事拿著差不多的工資,幹著差不多的活,是一個戰壕的親密戰友。可若你性格高調張揚,不論是出國旅遊還是老公送禮都要曬曬朋友圈、讓同事感到與你之間的巨大落差的話,這種和諧關係遲早會走到盡頭。

如果你不想利用年假去新西蘭度假時同事沒人幫你頂替工作、不想老公生日時碰巧值夜班卻無人願意跟你換班,就必須明白和諧同事關係的重要性,一言一行都要考慮同事的感受。

人人心中都住著一頭叫做嫉妒的小怪獸,只不過大部分時候它都在沉睡。不要試圖挑戰這頭怪獸的忍耐力,即使你的確比大部分同事生活得滋潤舒坦,也要小心翼翼地藏好優越感,不必在與工作無關的生活品質上一爭高下。

職場上,低調才是最好的保護傘。你的率真和隨性並不會引人稱道,反而容易招來嫉妒。為了構建良好的職場人際關係,生活細節不必事事跟同事分享,保持距離和神秘感很必要。


幾個顛覆你認知的同事相處小妙招


Bence ▲ Boros, Unsplash


02

主動尋求幫助

你沒看錯,不是“提供幫助”,而是“尋求幫助”,這一招尤其適用於新人剛到新環境不久之時。前提是,你開口請人家幫的這個忙一定不能是什麼特難的大任務,得是那種舉手之勞的小事。一來避免被拒絕的尷尬,提高成功率;二來欠下的人情無足掛齒,不會給你造成心理負擔。

比如:不太會用單位複印機,請同事現場手把手帶一把;收到的包裹太重,請求搭同事順路車,明天請吃早餐作為感謝……你主動向對方開口,代表你信任對方的人品、認可你們之間的關係,這種請求會讓人感動,對方也會因此提高對你的認可度。

要知道,人和人的關係是越相處越熱、越疏遠越冷的,你來我往,才會越發熟悉起來。

03

說話不必過分客氣

我剛到單位時,作為一個戰戰兢兢的新人,說話做事總怕犯錯。我跟領導和同事說話是這樣的:“能不能請你”“麻煩你了”“真是太不好意思了”……直到有一天,一位姐姐納悶地問我:“你為啥總是這麼客氣?搞得大家跟陌生人似的!”

我這才恍然大悟:刻意過度使用禮貌用語,反而是同事關係疏遠的催化劑。

當然,為了避免對方認為你粗魯沒禮貌,在適當去掉禮貌用語的同時,你還得藉助表情、語氣和肢體語言來把客氣的意思表達到位。

比如,一邊嘿嘿笑著,一邊開口說:“嘿,請給我找份文件行嗎?”好過畏手畏腳地站在別人面前,生澀而艱難地開口:“不好意思,耽誤你兩分鐘,給我找份文件吧,謝謝了,太不好意思了。”

前者像個遊刃有餘的職場老手,後者則充滿自卑和猶豫的學生味。作為同事,你更認可哪種表達方式?


幾個顛覆你認知的同事相處小妙招


Charl van Rooy, Unsplash


04

在對方陷入低谷時保持沉默

幾年前我剛查出懷孕,卻被醫生診斷為“先兆流產”,要求務必在家保胎靜養,為此我請了兩週病假。在我消失一段時間後,有兩個同事分別聯繫了我,也讓我由此得到完全不同的體驗和感受。

同事A:聽說你請病假了,情況嚴重嗎?注意身體啊,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就說,希望你早日康復!

同事B:聽說你請病假了,還是保胎假?這麼快就要孩子了?現在情況怎麼樣,醫生說留住的可能性大不大?

那時候的我一直在懷疑孩子是否能保住,每天都在擔憂中度過,情緒低落的我並不想過多讓同事知道這事。在這種情況下,同事A繞開病情表達關懷,讓我感覺到一種恰到好處的體貼入微;同事B卻長驅直入地問起我保胎的情況,還詢問我並不想談及的細節,讓我非常難以面對。

對A我自然認真感謝了對方的關心;對B,出於禮貌我也勉強應付了一番,把情況說了個大概。兩週後我情況穩定了回去上班,意料之中,果然有同事跑來告訴我:聽同事B說,你一直在家保胎?

如果你有同事像我當初一樣陷入低谷,你可以像同事A那樣避開事件細節、主動提供關懷,也可以像大部分同事那樣什麼也別問,當一切都沒發生。可千萬別像同事B那樣,抓住別人也許並不想告知的細節問長問短。

大多數人陷入低谷時,也就想獨自靜靜待著,貿然跑過去刨根問底,不但不會讓對方感覺到溫暖,反而有可能給人留下愛瞎打聽的好事者印象。

幾個顛覆你認知的同事相處小妙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