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託,面對孩子一定不要說這些話,每句話都戳到心坎裡,太扎心了

有些話,尤其是在生氣時的一句狠話,從父母的嘴裡說出來痛快了自己,卻對孩子的傷害是永遠也無法抺平的,

假期和閨蜜小聚,聊著聊著就說起了孩子來,閨蜜說最近遇到了一個事讓她很鬱悶,由於兩人工作都比較忙,沒辦法照顧寶寶,就將寶寶留在老家由老人照顧、上學,誰知本來性格開朗的女兒不知道怎麼了,感覺越來越自卑了。週末將女兒接回來住,發現女兒不敢跟爸媽說話,甚至都不敢正眼看,頭都不敢抬一下。

出現這種狀況,閨蜜說很後悔將女兒送回老家上學,學校裡有一位老師每次考試成績出來就打擊考試成績差的學生:“你怎麼這麼笨呢?我就沒教過這麼笨的學生。”“瞧瞧你這樣, 以後還能做什麼?”

拜託,面對孩子一定不要說這些話,每句話都戳到心坎裡,太扎心了

作為學生,老師的話那就是聖旨,更何況這樣批評孩子,能夠想象孩子肯定站在某個角落裡,低著頭,含著淚,攥著小手,一言不發。

如今女兒見到自己也是低著頭,沉默寡言,看到女兒這樣,做為媽媽想跟女兒說句貼心話都得小心翼翼,生怕再打擊到女兒脆弱的心靈。

童年的遭遇,往往影響孩子的一生,尤其是言語上的傷害遠遠比肉體上的傷害來的更深,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他們希望得到周圍人,尤其是父母的全面支持和理解。父母每一句鼓勵的話語都會使孩子信心倍增,但是一句粗暴的呵斥,同樣可以讓他們的尊嚴受到極大的傷害。

很多家長會為自己開脫:我就是一時著急才對孩子說了那樣的話。但是以下這幾句話,再著急,也千萬不能對孩子隨便說。看看你中了幾條吧!

一、“這點小事都幹不好,長大了還能幹什麼?”

有的時候,當父母看到孩子笨手笨腳的樣子,可能一急之下就會對孩子說這樣的話。可能父母是為了讓孩子意識到自身的缺陷,可是這樣的話讓孩子感覺父母是在嫌棄他,對孩子的自尊心傷害是很大的。孩子一旦聽多了,就會變得自卑,做事也沒有了幹勁,變得畏手畏腳,對孩子的成長十分不利。

二、“哭什麼哭,哭有什麼用”

拜託,面對孩子一定不要說這些話,每句話都戳到心坎裡,太扎心了

哭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對於不成熟的孩子而言,哭是一種自我調節情緒的方式。孩子依靠哭整理自己的情緒。如果在這個時候對孩子說“哭什麼哭,哭有什麼用”一類的話,很可能使孩子陷入困惑,不知道如何更好地調節情緒,從而造成情緒壓抑,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

三、“我生你養你,你就得聽我的”

拜託,面對孩子一定不要說這些話,每句話都戳到心坎裡,太扎心了

常說這句話的家長我想問問: 請問你當是養了一個寵物還是一個人?

養了寵物可以要求它聽你的。但是寵物是需要你養它一輩子的。

養一個人就要允許他獨立思考,自我負責,這樣的人長大後才能撐起自己的一片天。

四、“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

拜託,面對孩子一定不要說這些話,每句話都戳到心坎裡,太扎心了

這是一個比較常見的玩笑了。當孩子不聽話時,很多家長都會脫口而出“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這樣的玩笑,大人們可能覺得沒什麼,甚至覺得有時候能夠起到立竿見影的教育效果。可是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可能會把這個玩笑放大數十倍,甚至上百倍,他們會當真,會有不安的感覺,有時候他們會選擇沉默,甚至會對世界產生敵意。

反過來想,如果有人現在對你說類似的這樣一句話,你一定會說:威脅我是嗎?

對,這些話就是赤裸裸的威脅。

就像前文中的小男孩兒,長期在老師的嚇唬、恐嚇中長大,勢必會畏首畏尾,膽小,安全感極差。

想讓孩子聽話,就沒有別的好辦法了嗎?難道非得用騙的、嚇唬的、威脅的、利誘的方式才能達成目的?

我用的方式就是:說真話!

把你不能同意的真正原因告訴他,不要怕他聽不懂。孩子遠比你想象的明事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