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還是不要太合群

你為什麼要合群?

脾氣好?人緣不錯?對人熱情,對事熱情?

一度時期,我們熱炒情商,將所謂的情商,簡單歸結到這人會不會來事?而所謂的會來事,就是隨機應變能力強,場面上能應付自如,私底下有人緣。還有就是會說話。這裡的會說話,可不是我們日常中的說話,而是頭腦機靈,嘴巴玲瓏,不但能對主要人物投其所好,還能顧及到方方面面。一個場子,一個也不慢待,一個也不冷落。

人還是不要太合群

往白裡說,就是一張巧嘴,八面使勁。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這在很多人眼裡,是有出息,是有前途。

後來情商不論了,方方面面又開始講混圈子。好像一夜之間,圈子成了我們生活的重心。誰要是沒個圈子,那可丟死人呢。誰要是混不上幾個圈子,那簡直就是低能兒。不但表明自己現在不行,而且也標識著這人絕不會有啥未來。

人還是不要太合群

往光明往講,圈子就是人脈,就是一個借力場。我們在俗世裡掙扎,奮鬥,沒幾個朋友真的不行。出門辦事,沒幾條關係也真的會讓簡單的事情辦起來變複雜。我們的文化本來就是一個人情文化,我們的社會雖然發展了幾千年,但到目前仍然還是一個人情社會。

但是現在講的這個圈子,似乎又跟我們之前強調的人情,人脈不大一樣。它由過於建立在親情友情上的人脈,變成了建立大家都有利可圖的一個利益共同體。

比如說商會,比如各大學興起的同學會,比如這省那市隨處可見的鄉友會等等,建立的初衷其實都是奔著利益二字去的。資源共享,互相借力,是這種圈子最實在的內容。

我們太過於講究集體。不管是以前的人脈 說還是現在的圈子熱,說白了,就是走像模集體路線。本質上跟廣場舞沒啥兩樣,雖然它的形式高級一點,但裡面玩的,真的一點不高級。

一個人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才願意加入到一個群體中去,並投入相當高的熱情與積極性?

就是力量不怎麼強大的時候。

人還是不要太合群

人類自身發展的歷史,就是一部群居史。早期因為生產力的低下,人類無法單獨征服自然,無法獲得生存的物質,必須合成群,以族或以部落方式來尋求活下去的路。

但是到了今天,人類已經不需要再以部落的方式來生存,為什麼還有太多的人熱衷於建立一個微型部落呢?一是知道自己力量過小,想借助別人力量。另外一點,怕就是我們的習慣性情感寄託。

人需要一個情感傾訴或情感依賴。

比如有人必須得有一個單位,有人得有一個組織,對於找不到組織或沒有單位的人,就想混進一個圈子,廣場舞就是典型例證。他們在這裡找到知音,找到心靈共鳴處,然後合成一個龐大的群體。我個人力量不行,難道我以這個群體的力量來對抗你還不行嗎?

合群,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性格好。

人在本質上,其實是非常孤獨的。人活著,必須享受到孤獨之美。但太多的人,將孤獨渲染到可怕的程度。也有太多的人,壓根就承受不了孤獨。

承受不了孤獨,就沒法產生非常個性化的思考,進而也就少了非常有價值的思想。

也就少了非常有個性的生活。

於是乎,我們看到的人,就是一群人,而非一個個有特色的人。

大家活得一模一樣。

如果再學廣場舞那樣,統一起服裝,統一起髮型,瞧,我們就看不到人了,只看到一個群。

真正有價值的人,大多都不合群。沒法合。

真正有價值的人,其實是反群的,因為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首先來自於對群體認同的觀念的懷疑。

相關搜索

什麼叫情商高

什麼是情商

怎樣說話情商高

人脈圈子

情商高的表現

高情商的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