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投世界:資本寒冬下,初創企業該如何應對

融投世界:資本寒冬下,初創企業該如何應對

一、 資本市場的現狀

資本寒冬最直接的一個觀感就是,能夠拿到錢的項目數量越來越少了。

那麼,為什麼整個資金端是在收緊呢?

要看幾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募資端,國內LP最主要的構成是由政府引導基金、市場化母基金、上市公司以及富裕的家族個人構成。

其中政府引導基金規模是最大的,這個部分實際上放緩增速了。再說到A股上市公司,今年A股行情比較低迷,所以上市公司作為LP,資金量比較有限。整個市場的情況,使一些家族、個人,參與VC也變得更加謹慎。在退出渠道方面,A股行情不好,二級市場的表現會直接影響到一級市場機構的退出預期,IPO的數量在下降,A股的審核變嚴,上市要求更高。

最近有人經常問我:這個市場預計什麼時候能變好?募資什麼時候能變得容易一些?我預計至少今年、明年可能都不會特別樂觀。對於創業者來說,這個資本寒冬要做好市場長期低迷的準備。

另外我要告訴大家的是基金募資變難了,整個市場上能給項目的錢變少了。另外,創業風口或者創業方向的紅利在消退。這兩年大家被各種媒體轟炸,P2P、O2O、共享經濟、新零售、VR、人工智能,現在又有區塊鏈。

這期間誕生了很多比較優秀的公司,比如說O2O中出來的美團,共享經濟中的滴滴,以及今日頭條等。但目前看來,互聯網流量和新技術的紅利基本上被挖掘到極致,前兩年移動互聯網技術成熟後的業務井噴期基本上已經過了。舊流量成為被巨頭壟斷的資源,而創造新流量的技術需要一定的培育週期。

許多人對創業抱有不太正確的發展預期。我有一個存量增量的理論:在增量市場上,只要你敢幹敢想,而且夠快,很可能發生以小搏大、彎道超車的事情。因為門檻不高,巨頭還來不及反應,這樣的市場發展很快,資本可以催熟這樣的行業,讓它通過快速的規模擴張成為壁壘。回看中國改革開放這麼多年,一波一波的創業機會,包括上市潮,基本都是屬於此類情況。野蠻擴張、跑馬圈地,誰快誰就有可能做出來,但一般這種事情可能發生在一個很短的時間內,可能就那麼一兩年、兩三年的紅利期,到了紅利消退的階段就不太一樣了。

二、 創業方向的選擇

創業門檻變高了,選擇自己擅長做的事情,不要再去看風口。為數不多的風口,市場競爭都很激烈,如果沒有準備,很難得到機會。與其浪費時間幻想,倒不如好好觀察所處的領域中有沒有好的機會或是能夠改變行業的問題,去慢慢做、做有價值的事。

所以什麼樣的行業目前融資還不錯?

第一類我認為是製造業、農業這種大行業,它在GDP中能佔到比較可觀的體量。

為什麼這些行業前兩年不是熱門,但是這兩年反而融資不錯?首先這個行業足夠大,能容納較多公司和機會。其次這些行業往往比較傳統,創新、改革都要很長的時間週期,要積累一段時間才能看出來。但是因為體量足夠大,有很多可以優化的點,所以其中潛伏著許多慢慢做、做得很紮實的公司,之前被眾多“快公司”掩蓋了,現在反而凸顯出來了。

從這個意義來講,我認為政府是最好的出資人,政府有足夠動力去投資到真正創造社會價值的公司上,推動整個社會和經濟往好的方向發展,而不是推高一些泡沫公司,讓少數人獲益。另一方面政府的投資週期足夠長,對於很多行業來說,不積累不足以產生質變。

以上就是是第一類項目,對於大的行業、經濟體、以及符合國家大戰略方向的項目未來幾年的融資我比較看好。

第二類是教育、醫療、消費,這類項目屬於真實剛需的市場。

教育問題越來越被重視,醫療也是如此,而消費始終是穩定增長的。我們去看一些歐洲國家,沒有那麼多新技術,但是基礎設施做得很好。教育、醫療、消費品質都維持在較高的水平,甚至說前幾年貌似經營不濟的小店,幾年後依然在營業,這是用戶真實龐大需求的直觀反應。

這類行業的抗週期性很強,前兩年熱錢多的時候表現不突出,但是由於現金流很好,大量公司都可以活得不錯,在整個市場偏冷靜的情況下,資金也會投入到這類長期、穩健的公司中。因為涉及到民生,政府也經常會有政策的變化及紅利出現。

最後一類,早期投資領域永遠是創新者的天堂,擁抱新技術、新需求、新市場。

風險投資行業有一點好,就是我們一定比其他行業的人要更樂觀、更有想象力、看的更開闊,這樣才能投資未來,悲觀的人別來幹這行了。

但是“新”不一定是真理,可能做了幾年發現環境不允許,或者變化太快,項目成了偽命題,這是高速變化的市場、尤其是面向消費者的市場一直面臨的風險。沒人能當預言家,都是拋出去一個問題,然後等著市場給結果,不同機構看到的是龐大完整未來的一個小剖面。所以如果你的項目能夠給行業帶來這樣的“想象力”,我覺得無論在什麼時期,對於造風口的人,資本的大門始終敞開。

總結一下關於創業方向的選擇,首先是大的行業、符合國家發展方向的行業、抗週期的行業融資會比較好,其次是現金流健康、真實存量需求的行業,最後是新技術、新需求、新市場的小風口、小細分領域的機會是會不斷出現的。

整個風投行業的存在都是建立在優質資產增值的基礎上,價值的創造會有市場的真實反饋作為呼應,資本做的是錦上添花,而不是妙手回春。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如果項目能夠創造良好的價值,是有大量機會存活的。

我相信大家非常明白什麼是價值、什麼是泡沫。現在的市場行情中,

我們需要真實地面對創業,放棄僥倖心理,做一個踏踏實實的老黃牛,這是寒冬期最正確的創業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